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胆红素中采用微量胆红素(TSB)、胆红素(TCB)进行测定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胆红素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量血红素(TSB)、胆红素(TCB)进行测定,对比两种不同测定方法的动态监测效果。结果微量胆红素胆红素第一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242.65±55.21)、(256.55±60.27);第二次光疗结束后数据为(187.16±64.35)、(190.44±55.66),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测定具有准确。快捷、方便等优势,对早期胆红素可实现动态监测、明确诊断等,在中后期微量胆红素的测定中具有更为准确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微量血胆红素 经皮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在胆红素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胆红素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浆吸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两组患者胆红素、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吸附治疗后血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P<0.05),ALT和PLT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两组治疗后TBIL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表明血浆吸附治疗2周对血清胆红素的清除能力最强

  • 标签: 血浆胆红素吸附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的临床护理,并阐明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胆红素患者80例,在对患儿进行光疗治疗的同时,给予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光疗护理、对家长的宣教、溶血引起的胆红素护理、缺血缺氧性脑病引起的胆红素护理等。结果经过仔细认真的护理,本研究80例患儿均病情好转,全部出院,且无并发发生。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患儿进行光疗治疗的同时给予一系列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且方便有效,患儿无痛苦,能有效提高患儿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光疗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8例新生儿胆红素患儿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84.1%,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是97.7%,研究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胆红素光疗中实施舒适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舒适护理 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直接胆红素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直接胆红素新生儿82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中接受查体的健康新生儿80例,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检测患儿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格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患儿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占比均高于健康组,治疗后,患儿组各项血清生活指标值均低于治疗前,患儿组智能发育评分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组体格发育情况与健康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胆红素新生儿的临床预后状况比较差,尽管体格发育与健康新生儿无异,但智能发育程度比较低,因此,应积极给予患儿干预,加强随访,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新生儿 高直接胆红素血症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胆红素护理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胆红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78.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喂养方式、母子血型不合、开奶时间以及胎便排出时间等是影响新生儿胆红素护理的主要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正常,有效缓解患儿负担临床症状,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胆红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4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保肝治疗,A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B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治疗,C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D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四组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B、C、D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患者;4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后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其余三组患者(P<0.05)。结论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胆红素患者的治疗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的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胆红素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9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0例早产儿胆红素患儿(黄疸组)及15例无胆红素早产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将黄疸组进一步分为轻度黄疸亚组(n=9)和重度黄疸亚组(n=11)。采集受试者静脉及尿液检测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MG)及尿β2-MG含量。统计学比较黄疸组与对照组间TSB浓度、血清胱抑素C及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含量差异,黄疸组不同类型肾损伤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TSB浓度、日龄、病程及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差异,以及黄疸组患儿各临床观察指标间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黄疸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及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轻度和重度黄疸亚组的尿mAlb[(13.3±7.8)mg/L、(15.1±11.9)mg/L],尿α1-MG[(21.2±12.9)mg/L、(15.6±11.5)mg/L]及尿β2-MG[(5.6±3.7)mg/L、(5.3±3.8)mg/L]含量均分别较对照组[(6.8±2.3)mg/L、(8.0±2.5)mg/L、(1.3±1.0)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与重度黄疸亚组的上述3项尿微量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重度黄疸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胱抑素C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肾小管损伤、混合型肾损伤及无肾损伤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和TSB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肾小管损伤患儿的日龄、病程和生后首次出现黄疸时间[(4.1±3.1)d、(1.3±0.8)d、(2.9±2.3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胱蛋白酶抑制剂C 蛋白尿 Β2-微球蛋白 Α1-微球蛋白 急性肾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胆红素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胆红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措施,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3天和第5天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下降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远期效果好。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防治早期新生儿胆红素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生后24小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比较分析实验组及和对照组各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光疗发生率,胎便转黄时间。并同时对比微生态制剂治疗下,胆红素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后48小时后胆红素水低于对照组,光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胆红素患儿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低,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防治早期新生儿胆红素,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简称ABO溶血病)伴胆红素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和近期预后特点,为合理管理本病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伴新生儿胆红素的331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病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近期预后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31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伴新生儿胆红素的足月新生儿,其入院平均年龄为(53.5±36.2)h,48.0%(159/331)为男性患儿,45.0%(149/331)患儿胎次为1,剖宫产占59.2%(196/331),混合喂养占71.6%(237/331);发现黄疸时间平均为生后(29.7±19.4)h。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SB)浓度平均为(233.1±90.0)μmol/L,9.4%(31/331)患儿TSB浓度〉342.0μmol/L,最高为614.7μmol/L;14.5%(48/331)患儿入院时伴贫血;A型患儿占56.8%(188/331);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率(95.5%vs2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076,P=0.000)。本组患儿光疗时间平均为(80.1±20.9)h,8.8%(29/331)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及输血治疗,19.0%(63/331)患儿输注白蛋白,26.0%(86/331)患儿输注静脉免疫球蛋白。0.9%(3/331)患儿临床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平均住院时间为(4.7±1.8)d,1.8%(6/331)患儿在出院后4d内因黄疸原因再次入院。结论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伴胆红素,可能发生贫血及严重胆红素,甚至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抗体释放试验可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率。黄疸可能会持续�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血型不合 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法 换血疗法 全血 核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伴胆红素的临床情况。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伴胆红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患儿的性别对比,入院出院的Hb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次对比、喂养方式对比以及入院出院的TSB浓度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黄疸的平均时间为28.3h,患儿伴有贫血的几率为12.5%。平均光疗时间为79.1h,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的比例为7.8%。2例(3.1%)患儿再次入院。1例(1.6%)患儿因并发胆红素脑病死亡。结论足月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可能同时伴有贫血以及胆红素,诊断时应选用抗体释放实验进行及时确诊,病症维持时间较长且有可能复发,因此应进行出院后随访。

  • 标签: ABO血型系统 高胆红素血症 足月新生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