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鹿茸是惟一可以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类器官,其软骨组织内富含血管。研究鹿茸血管化的软骨,对于揭开鹿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综述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及机制探索、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为组织工程中组织的修复提供医学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与CNKI数据库。在PubMed中的检索词为deerantler,Bonetissueengineering,vascularizedcartilage;在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鹿茸,组织工程,鹿茸血管化软骨。纳入涉及鹿茸组织学与形态学、鹿茸软骨、血管化软骨以及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章,排除与内容无关和重复文章。结果与结论:(1)通过初检与筛选共纳入51篇文献;(2)鹿茸是一种可以周期性再生的软骨/组织,与关节软骨不同鹿茸的软骨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且生长速度极快可达2.7cm/d;(3)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鹿茸软骨组织的血管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与机制,以及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对利用鹿茸软骨组织血管化机制在临床上进行工程软骨血管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细胞因子类 软骨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自体髂骨移植是齿槽嵴裂二期植修复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牙槽突裂隙较大,瘢痕牵拉严重,段塌陷,以及缺乏健康黏骨膜以覆盖植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成功率较低。采用牵引成的方法可有效关闭牙槽裂隙,我们就牵引成在齿槽嵴裂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牵引成骨 齿槽嵴裂 修复
  • 简介:摘要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10号期间在我院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缺损患者24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结果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缺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游离腓骨 肌皮瓣修复 下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在上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上颌缺损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Brown分类进行上颌缺损分类,并依据缺损部位进行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缺损部位及类型上保持一致,对照组患者给予纯钛赝复体支架进行修复,研究组患者给予维他灵2000支架赝复体进行修复,修复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修复后研究组患者在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固位功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7.43%及79.48%,研究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5,P〈0.05)。结论维他灵支架赝复体可有效的修复上颌缺损,恢复患者容貌,改善其语音功能及咀嚼功能,修复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他灵 支架 修复 上颌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口腔修复膜在牙齿种植中引导再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牙齿种植中行引导再生(GBR)的患者按口腔修复膜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采取基础钛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牙齿种植情况、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种植情况及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于在牙齿种植中行引导再生的患者有着确切疗效,不仅可以提高其修复成功率,引导再生,还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选用修复膜不同将65例行牙种植引导再生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牙种植过程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和肽膜引导再生,比较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厚度和植厚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6.7%),不良反应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和植发育,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 植骨
  • 简介:目的应用Bio-Oss结合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牙槽缺损,探讨SIS能否增强修复牙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经手术处理后显露牙槽嵴,两壁缺损的雌雄各半的缺损模型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均为15只。A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SIS填充;B组缺损处给予Bio-Oss骨粉填充;C组缺损处给予SIS填充;D组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缺损处旷置。填充完毕后,将四组大白兔龈瓣复位并缝合。于术后4、8、12周进行X线片观察植区的骨密度变化;并进行CT检查,以邻牙为参照测量植区的吸收值,比较四组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A组大白兔的行为及组织学改善情况均优于B、C、D组;采用Bio-Oss骨粉+SIS联合治疗的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缺损区有新生成,骨密度显著增高,其中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Bio-Oss骨粉结合SIS修复牙槽缺损能有效促进牙槽组织再生,重建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牙槽骨缺损 BIO-OSS SIS 修复 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效果。方法调查本院口腔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102例牙种植引导再生患者,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结束治疗以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成功率为92.2%,对照组成功率为80%,比较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种植引导再生患者实行口腔修复膜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再生成功效率,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

  • 标签: []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过程中,口腔修复膜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种植中引导再生患者8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钛膜引导再生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再生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再生修复有效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口腔修复成功率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在患者厚度以及植厚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过程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 标签: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牙种植中引导再生使用口腔修复膜材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的患者一共有1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博特医用胶原膜,研究组对患者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种植当中的引导再生采取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具有安全有效性。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再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牙种植患者9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植厚度、厚度、修复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植厚度、厚度、修复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种植手术过程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再生,能够有效促进和植的发育。

  • 标签: 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引导骨再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在外伤后胫骨裸露并骨感染,而局部无可选用转移皮瓣覆盖,受区无可供血管缝接情况下的应用。方法设计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血管与健侧胫后血管形成桥式吻合移植修复伤肢软组织缺损。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6例病人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随访2~4年,伤肢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桥式吻合血管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治疗胫骨裸露并骨感染,是解决伤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血管可缝接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移植 骨外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14-01
  • 简介:目的评价含锌生物材料对于骨质疏松修复的作用。方法通过摘除成年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去势)的方法建立下颌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周后检测模型成功后,建立下颌极限缺损模型,随后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含锌磷酸三钙陶瓷(Zn—TCP/HA),对照组植入双相磷酸钙陶瓷(B—TCP),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在植入材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通过骨密度仪测试证实去势大鼠的下颌有骨质疏松发生;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12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生物力学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锌离子能够加速和改善骨质疏松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极限缺损 下颌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已建立动物缺损模型的30只大耳白兔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10只,实验组加入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复合物,对照组常规植入,空白组不加入任何材料,组织学观察三组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30d、60d、90d的组织学评学和桡骨陷窝计数均高于空白组,其中实验组表现得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植入体外修复材料基础上添加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等复合物,更有利于缺损修复

  • 标签: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复 组织学
  • 简介: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支架材料应运而生,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组织工程中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目前,BMSCs与nHA复合后的修复材料用于临床的技术和条件还不完善。本研究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复合以及复合后BMSCs增殖、分化、坏死、凋亡、矿化以及nHA支架材料体内降解的检测技术和指标进行概述,同时对二者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 检测技术和指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3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mg,正常饲养12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端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区域有较高的最大载荷、骨密度(BMD)、体积分数(BV/TV)、小梁厚度(Tb.Th)、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Ab通过增加量,促进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去势大鼠 骨质疏松 骨缺损 狄诺塞麦 骨矿化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治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全部53枚种植体中,成功负载51枚,种植体保留率为96.2%(51/53),种植体稳定性理想,结合情况理想,并没有发生不良自觉症状。2枚种植体在术中出现上颌窦黏膜破裂。结论上颌后牙缺失高度不足患者进行治疗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牙种植上颌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