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思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化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
  • 简介:马克·吐温小的时候,有一天因为逃学,被妈妈罚去刷围墙。围墙有3米高30米长,比他的头顶还高出许多。他把刷子蘸上灰浆,刷了几下。刷过的部分和没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个球场上,他灰心丧气地坐下来。

  • 标签: 吐温 马克 计谋 围墙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从宗教批判起步的。这不仅是因为在他们的时代宗教反思很流行,更是因为思想的内在必然性;同样由于这种内在必然性,他们也受惠于同时代的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们。从思想内容来看,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核心概念"拜物教"生根于宗教之中,从宗教中吸取了日后得以从事经济分析的养料和思想框架。而恩格斯则在其持续一生的《圣经》研究中继续推进了马克思对宗教与自由之关系的看法,表明了宗教内部富有革命性的张力,从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宗教 拜物教 《圣经》
  • 简介:本文首先讨论了马克思在异质文化环境中应该以何种方式言说自己的问题,由此引出对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宗旨与原则:为马克思而马克思。让马克思自己说话、让马克思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秉承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本身的学术态度。其次阐发了让马克思自己说话的理由:第一,思想重构以文本解读为基础。第二,倾听150多年前马克思自己的言说,反而对我们极具现实意义。再次是对马克思早年哲学文本解读的分期与研究马克思早年哲学的意义。最后阐述了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的方法:学术背景探源的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前后呼应的方法、历史考察法。

  • 标签: 马克思 科学 意识形态 文本解读 思想重构
  •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法哲学、阶级分析,以及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彼此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分析 政治设计
  • 简介:马克思和阿伦特都非常重视实践,他们理论的交集在劳动与政治这两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其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阿伦特则强调政治的核心作用。这两种观点之间可以实现互补:马克思由于一味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而导致工具理性过于膨胀,而阿伦特重视政治活动的思想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另外,由于阿伦特割裂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政治活动沦为纯粹的作秀,而马克思把各种实践活动看成是有机整体则可以赋予政治活动以丰富的内涵。

  • 标签: 实践 劳动 行动 政治 汉娜·阿伦特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肯定并巩固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生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性;提出了用生态理念更新社会主义的制度内涵和发展样式。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新阶段
  • 简介:在整合马克思和明斯基两种不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仅从金融根源解释大衰退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金融化和生产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国内与国际根源、金融与实体根源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马克思对危机作出的解释至少在两方面超越了明斯基。第一,大衰退的结构性根源并不在美国金融部门而在全球化的生产系统之中并通过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资本积累的不平衡表现出来;第二,经济社会问题有其货币或金融根源并能够通过对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控加以解决,这种传统观念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因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已经证明了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难以确保资本积累的平衡性。

  • 标签: 金融危机 全球性失衡 大衰退 马克思 明斯基
  • 简介:马克思的公正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马克思的政治公正思想是马克思公正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政治自由是政治公正的前提;地位平等是政治公正的条件;民主是政治公正的基本要求;法律公正是政治公正的保障;人的尊严与权利的实现是政治公正的目标。

  • 标签: 政治自由 地位平等 民主 法律公正 尊严
  • 简介: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面对灾难、抵御灾难的历史。近年来,干旱、洪涝、地震、海啸,火灾、战争、核泄漏、环境污染等灾难突如其来,摧毁人类家园,威胁人类生存,促使人类反思。人的存在是对灾难进行考察和分类的依据,灾难给人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损害,可以逻辑地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人的不完美性是人为灾难的根源,人的自由自觉性是人类应对灾难的哲学基础,抵御和减少灾难的途径是人类反观自身、尊重规律。

  • 标签: 马克思 人学 灾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实践互动
  • 简介:关于中产阶级的思想和理论,国外理论界对其已有深入而成熟的研究,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成为学界研讨和政府决策的一种现实语境。长期以来,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形成了传统的阶级斗争思维定势,对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问阶级”理论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然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间阶级 当代价值 文本 阶级斗争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初学者往往把它俩混为一谈,认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所以,本文为了明确二者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区分二者,能使我们更加清晰明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异质性研究
  • 简介: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主张采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微观基础进行重建,其方法论基础是功能解释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依据该方法在分析马克思理论中剥削与正义的关系问题时,容易陷入相对主义或绝对主义。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剥削的态度:资本主义剥削既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又是非正义的。

  • 标签: 分析马克思主义 剥削 正义
  • 简介:马克思休闲观形成的实践机制是由主客体、工具、规范、目标和环境等功能性要素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其各要素系统以其特有的功能特性构成了休闲结构的基本关系,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休闲观的外在客观机制、内在主观机制和辩证扬弃机制的辩证统一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休闲观 实践机制
  • 简介:马克思自由观的转变来考察其自由时间思想的形成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生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在第一时期,马克思还未关注到自由时间,但他的自由观为后两个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二时期,自由时间开始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自由时间思想初步形成;在第三时期,他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观,自由时间思想也逐渐成熟与完善。

  • 标签: 马克思 自由时间思想 形成历程 萌生时期 初步形成时期 成熟时期
  • 简介:一、引言马克·吐温既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批判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幽默大9币。他擅长将幽默与讽刺、现实主义刻画与浪漫主义抒情相结合,以夸张、对比、第一人称的叙述等方法记录美国社会中种种可笑又可泣的事件,无情地批判揭露现实社会中的丑陋现象,并引导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马克·吐温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语言特色,不仅对当时的美国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美国后世文学创作乃至世界文学都具有重大影响。

  • 标签: 语言应用 吐温 马克 美国社会 小说 社会批判
  • 简介:在国家的起源问题上,诺思是在批判“契约论”和“掠夺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暴力潜能”理论,他对国家模型的论述是建立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的,因此有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在国家的本质问题上,诺思认为国家是博弈规则的制定者,其本质在于对产权的界定和行使,而马克思认为国家植根于市民社会,国家的本质是其阶级性。由于两人研究的角度不同,其对国家职能的认识也有差异。

  • 标签: 国家理论 诺思 马克思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任务,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出现,涉及党的宗旨、职能、党的执政目标任务、执政党角色转型等多个层面,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上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来说,意义深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理论创新 政党观 中国共产党 党的宗旨 执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