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定义为食管交界线上下2 cm以内的区域。肿瘤病灶中心位于该部位,无论其组织学类型均称为食管结合食管结合尚无标准手术方式和综合治疗指南。笔者结合文献,介绍日本食管结合流行病学、诊断、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内镜治疗、围术期治疗的现状与成果,以期为外科同道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EGJ)是一类较特殊的消化道肿瘤,且患者预后往往不良,靶向药物在这种疾病中的使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通过结合EGJ的靶向治疗试验对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E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等靶点的药物及疗效进行归纳,并对MTOR、Claudin 18.2、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结合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结合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在食管结合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肠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肿瘤 临床 病例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结合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经膈肌裂孔或左侧胸腹联合入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术前诊断食管受累≥1 cm的95例AEG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全系膜切除组(33例)和传统手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内病死率、上切缘长度以及淋巴结获取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中右侧胸膜破损达10例(30.3%),高于传统手术组4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02)。全系膜切除组获拣淋巴结总数目为(47.5±14.5)枚,其中阳性淋巴结中位数为5.0枚,均多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2.2±17.1)枚和3.0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的纵隔淋巴结获取数达到(5.6±1.6)枚,传统手术组仅为(2.2±1.3)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65,P<0.001),但两组纵隔淋巴结阳性数目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食管上切缘、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亦接近(均P>0.05)。结论食管全系膜切除应用于食管受累AEG患者的治疗,可提高下纵隔淋巴结获取数目,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备一定的手术安全性。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食管全系膜切除 纵隔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食管结合腺癌(AEG)成为业界关注的学术热点,其中Siewert Ⅱ/Ⅲ型鉴于切缘、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等要求,适宜手术路径及适应证等方面尚在共识中。腹部外科治疗AEG的经腹食管裂孔路径(TH)特点是创伤较小,腹腔淋巴结清扫方便,但纵隔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受限。综合当前的研究证据及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考虑:选择食管受累距离≤2 cm的SiewertⅡ/Ⅲ型AEG采用TH路径治疗为宜,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AEG的精准医疗。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部 外科手术 经腹食管裂孔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腺癌(AEG)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EG生长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特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是一种不同于食管、胃癌而相对独立的疾病。AEG在解剖上位于食管连接部位,其淋巴结可向纵隔和腹部两个方向转移。目前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其淋巴结清扫范围亦未达成共识。笔者针对AEG淋巴结清扫的热点问题及AEG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临床上更合理地进行AEG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 腺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腺癌(AEG)由于具有跨越两个器官和解剖部位的解剖特点,胸外科和胃肠外科针对食管的安全切缘、下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和经胸手术是否会增加并发症等问题,而在AEG的手术路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和切除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对于SiewertⅡ型AEG经腹纵隔入路手术,往住由于视野暴露及操作难度的原因,近切缘很难达到满意的长度,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难度极大。而经胸入路能获得直观的视野暴露,降低操作难度,获得满意的食管安全切缘和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尽管经胸入路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但腔镜技术的规范开展会克服Siewert Ⅱ型AEG经胸入路的这一劣势。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外科治疗 经胸手术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 标签: 食管结合部胃腺肿瘤,SiewertⅡ型 淋巴结清扫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腺癌(AEG)因解剖位置特殊,在其实际临床诊治工作中,胸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及肿瘤科之间存在诸多交互。近年来,AEG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到临床广泛关注,并逐渐倾向从食管和胃癌的范畴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特殊类型肿瘤。目前对于AEG在其定义、分型、TNM分期、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重建、术前新辅助治疗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争议,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及规范的阶段。本文主要回顾2019年AEG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总结当下AEG的临床热点,尤其外科治疗热点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着眼未来的发展。建议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合作以及对疾病的认知,通过更多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个性化及精准的诊疗,最终达到让患者获得最大收益的共同目标。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外科治疗进展 热点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结合腺癌淋巴清扫范围与淋巴结转移区域分布规律。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食管结合患者肿瘤数据库,基于Nishi分型选取其中食管结合腺癌肿瘤,直径≤40mm并R0切除患者相关肿瘤学数据勾勒食管结合腺癌淋巴高频转移站别区域图。结果纳入306例食管结合腺癌患者,结果显示:pT4期肿瘤占87%、pN阳性占77.8%、pTNM分期Ⅲ期占74.5%;肿瘤直径(25.44±18.03)mm;腹腔淋巴结转移高频区域依次是贲门左右侧(第1、2组)、小弯侧左血管周围(第3组)、胰腺上缘腹腔干(第9组)及其主干分支左动脉(第7组)、肝总动脉(第8a组)、脾动脉近端(第11p组)、肝动脉(第12a组)周围以及食管裂孔周围(第19、20组);远端区域转移较为罕见。结论瘤体直径≤40mm食管结合腺癌淋巴清扫区域应集中在贲门左右侧、小弯侧、胰腺上缘腹腔干及其主干分支以及食管裂孔周围,远端及大弯侧区域淋巴清扫外科获益价值存疑。

  • 标签: 胃食管结合部 腺癌 淋巴清扫 胃切除术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口服阳性对比剂与阴性对比剂对食管结合(EGJ)术前CT扫描图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EGJ患者,随机分成2组,口服阳性对比剂(2%泛影葡胺溶液800ml)与阴性对比剂(温开水800ml)各40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病灶进行术前T分期的CT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对比剂对EGJ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0例口服阳性对比剂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1例,错误9例,准确性77.5%;40例口服阴性对比剂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3例,错误7例,准确性82.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阴性对比剂在EGJ术前CT诊断T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口服阳性对比剂。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 T分期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2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23例,姑息性切除术6例。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1.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7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小细胞癌 外科治疗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胃镜检查判断食管结合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其对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122例有手术指征的食管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超声胃镜和多排增强螺旋CT(MSCT)检查合理地选择手术径路,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胃镜和MSCT检查对食管结合术前T分期和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0.0%(98/122)、68.8%(84/122);超声胃镜诊断N分期总准确率[87.7%(107/122)]高于MSCT[68.6%(8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经腹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反流、呼吸和循环干扰、吻合口狭窄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经胸术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胃镜在TN分期中比MSCT占优势,超声胃镜对食管结合术前TN分期及手术径路个体化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胃镜检查 食管胃结合部癌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2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23例,姑息性切除术6例。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1.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7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结合小细胞患者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小细胞癌 外科治疗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食管结合由于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同时满足肿瘤切缘阴性、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安全性,因此日益受到食管外科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目前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为分型依据,难以在术前、术中对肿瘤中心进行直观、精准地评估与定位。因此,上述分型对食管结合的手术方式、径路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实际指导作用受限。笔者系统分析Siewert及Nishi分型的局限性,探讨食管浸润长度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改良分型的设想:(1)肿瘤上缘或下缘累及食管结合(EGJ)区的恶性肿瘤均认为是食管结合。(2)肿瘤上缘位于EGJ上>3.0 cm为Ⅰ型。(3)肿瘤上缘位于EGJ上0~3.0 cm为Ⅱ型。(4)肿瘤上缘位于EGJ下0~2.0 cm为Ⅲ型。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Siewert分型 Nishi分型 食管浸润长度 改良分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结合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结合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结合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结合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结合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结合肿瘤近端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