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属于少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其病因和危险因素与脑动脉闭塞性疾病不同,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栓前状态有关;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是确立诊断的主要依据,MRI/MRV是诊断本病和随访病情变化的最佳手段。目前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和血管再通治疗,其中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手段,预防方面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5~66岁.车祸伤18例,钝器伤3例,坠落及砍伤各2例,火器伤1例.损伤和类型:上矢状窦损伤24例,前、中1/3各12例,其中前1/3段横断3例,部分裂伤9例;中1/3段横断2例,部分裂伤10例.横窦损伤2例:全断1例,上壁裂伤1例.裂伤长度:记载明确15例,其中<0.5cm者7例,0.6~1.0cm者5例,1.1~1.5cm者2例,1.6cm者1例.无1例系单纯静脉窦损伤,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脑伤或复合伤.休克7例,重度、中度各2例,轻度3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窦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管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症状及预后与发病部位及原因有密切关系。本文现结合一例具体病例分析一下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便为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颅内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包括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较动脉性卒中明显低,但因病因复杂,解剖变异大,引流丰富,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相当难度。随着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的进步,血管造影,如MRV和DSA的增多,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诊断增加。现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颅内 静脉窦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死亡1例,重残1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针对出现静脉窦血栓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头部CT和MRI+MRV检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作为静脉窦血栓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 抗凝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静脉系统的特点使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较强,但也有共同点。静脉系统病变特别是静脉窦病变不管是生性还是外压性都需要进行谨慎的病因鉴别。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血管成像(包括神经血管的介入)检查可以提供可能病变的部位,但是对于病因的诊断还要通过临床医师的检查和分析。

  • 标签: 颅内静脉系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的患者,依其头面部感染灶或全身化脓感染的证据,病变常累及双侧,结合脑脊液的炎性改变等,临床诊断海绵窦血栓形成一般不难。

  • 标签: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正常血流。方法从健康人群中选取90例检测对象,将他们按照年龄分为1、2、3组,使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静脉段进行检测。结果颈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受到呼吸的影响。结论颈静脉的正常血流情况受到呼吸、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以颈静脉为例对静脉进行检测所得的正常指标,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静脉 正常血流
  • 简介:摘要静脉窦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VT)的发病率约1.5~2.5/100万。其临床表现多样,如头痛、高压综合征、癫痫等,随着磁共振在头痛及癫痫门诊中的运用,CVT的确诊率正在增加。CVT的诊断依赖于MR/MRV或者CT/CTV。血栓高危因素与CVT相关,如避孕药,围产褥期,感染和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CVT的预后总体上趋与不乐观,急危重症及时手术治疗。在首次癫痫发作后,推荐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本文就该病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诊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的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以产妇多见,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多增高,影像学检查是CVST确诊的重要手段,13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23%。结论对于临床可疑的CVST患者应及早行头MRI+MRV明确诊断,治疗以溶栓及抗凝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是救治关键。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高压症(IIH)是一种以压增高为主要症状,以伴随的相关临床表现及体征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而静脉窦狭窄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学界广为接受的一种观点是,静脉静脉狭窄是IIH的病因之一。在多项研究中,90%的IIH患者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横窦狭窄。静脉窦狭窄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多与高压症相关,如头痛、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耳鸣等。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的脑静脉狭窄患者未患有IIH,此类患者与患有IIH的患者特点存在差异。本文着眼于静脉窦狭窄的诊疗,并比较各种治疗手段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脑静脉狭窄 颅内静脉窦狭窄 特发性颅内高压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彩色编码超声(TCCS)及经超声造影(CE-TCCS)诊断静脉窦血栓(CVST)及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经DSA和/或MR静脉血管成像(MRV)确诊为横窦和/或直窦血栓的22例患者为CVST组,行TCCS及CE-TCCS;以同期因其他疾病就诊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TCCS;对比观察2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静脉窦的显示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VST组中,TCCS诊断直窦血栓13例,左侧横窦血栓20例,右侧横窦血栓17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CE-TCCS判定直窦血栓5例,左侧横窦血栓14例,右侧横窦血栓9例,与DSA和/或MRV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VST组较对照组大脑大静脉、双侧基底静脉显示率及峰值血流速度均增高(P均<0.05)。结论CE-TCCS诊断CVST与DSA和/或MRV相似。TCCS可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的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静脉流速升高可提示CVST形成可能。

  • 标签: 静脉窦 血栓形成 造影剂 超声检查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做回顾性分析。结果CVST病因多样,年龄以青状年居多,临床表现复杂,确诊依靠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降压、抗凝等综合治疗疗效佳。结论及早行血管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