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鞣酸溶出度进行研究,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依据和参数.方法:以0.1moL/L盐酸-乙醇(950:50)为释放介质,用比色法对鞣酸的溶出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该方法可作为鞣酸溶出度测定方法.

  • 标签: 鞣酸小檗碱片 溶出度 比色法 抗菌收敛药 测定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盐酸进行理化性质测定,为处方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盐酸的性状、引湿性、晶型和结晶水等进行考察,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料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结果 盐酸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在热水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微溶;盐酸略有引湿性;盐酸为含结晶水晶体结构;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线性范围广,测试出盐酸溶解度为pH依赖型,在pH1.2~pH3.0范围内溶解度增加趋势明显,在pH3.0~pH8.0范围内溶解度变化趋于平缓。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盐酸处方设计及工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处方前研究 结晶水 溶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eep刀结合鞣酸膜在宫颈糜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宫颈糜烂患者选入本次研究,均为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入选患者被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每组10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Leep刀治疗,治疗组给予Leep刀结合鞣酸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治疗有效率判定,在治愈、显效、有效的患者方面,治疗组分别有50例、21例、21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0%VS74.00%,P<0.05)。结论Leep刀结合鞣酸膜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宫颈糜烂 Leep刀 鞣酸小檗碱膜
  • 简介:研制盐酸口腔速崩.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得盐酸口腔速崩,考察其崩解性能.研制的盐酸口腔速崩崩解时间小于30s,20min的累积释药量大于80%,外形完整光滑.研制的盐酸口腔速崩具有良好的外形、崩解特性和释药性能.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口腔速崩片 崩解性能 冻干技术
  • 简介:摘要:盐酸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其抗菌谱广,临床上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是治疗腹泻的传统用药,属于国家基本药物。本文通过对盐酸的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及参比制剂信息的梳理,在处方工艺、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制剂在仿制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为国内开展该品种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盐酸小檗碱片 国内外现状比较 一致性评价
  • 简介: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伊犁河流域的特产中药材红果中的有效成份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此法快速简便,色谱斑点清晰、圆整、无托尾,重现性和专一性均较好,为当地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检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 标签: 红果小檗 小檗碱 薄层鉴别 中药材
  •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制剂工艺对于盐酸肠溶缓释的制造变得越来越关键。制剂工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特性、药效需求、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剂具备可控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和稳定的质量特性。同时,对制剂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和优化,也是保证制剂持久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制剂工艺,以供参考,

  • 标签: 制剂工艺 包衣技术 质量指标
  • 简介:盐酸为抗菌药,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盐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时有含量测定结果偏低、重复性差的现象发生。现将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分述如下:

  • 标签: 盐酸小檗碱片 测定结果 影响因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 肠道感染
  • 简介:摘要经实验证明,本品对细菌只有较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阿米巴原虫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目的讨论药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采用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治疗子宫颈糜烂患者,经用药1~2个疗程后,治愈率为98%。运用黄连素治疗心力衰竭患者37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可明显减轻症状,心衰缓解,心功能改善I~Ⅱ级,总有效率为85.9%。

  • 标签: 小檗碱 药用
  • 简介:盐酸系天然广谱抗菌药,对痢疾杆菌等的肠道感染有独特的疗效.2000年版二部收载盐酸,其含量测定的原理是根据盐酸能被重铬酸钾氧化成酸、醛及去氢,过量重铬酸钾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回滴测定含量.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鉴别 盐酸小檗碱片 掺假 含量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产的内生真菌S6为出发菌株,采用多种单一或复合诱变措施对其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最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S-Nu-302。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70%,达到12.28mg/L;生长速率提高81.7%,达到5.72g/L;经10次传代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 标签: 内生真菌 小檗碱 诱变
  • 简介:通过对近年来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实现抗肿瘤作用。肯定了在抗肿瘤方面作用的同时,提出未来应加强联合用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更好的发挥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小檗碱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S-NU-3-2菌株是对源自药用植物黄檗的内生真菌S6进行诱变获得的产量比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的突变株,本研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为开发利用真菌发酵生产植物活性成分的新途径奠定基础。以菌丝生长和产量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宜该菌株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和培养温度,并经进一步的正交试验优化,得出该高产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豆芽汁基本培养基含蔗糖3%,酵母膏0.2%,pH7.0,温度26℃,全光照培养。与初始培养条件相比,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该菌株的得率提高了47.2%,菌体生物量提高了24%。

  • 标签: 内生真菌 高产突变株 黄檗 小檗碱 培养条件优化
  • 简介:摘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农药活性成分,具有优秀的杀虫功效和广谱防治范围。农药的复配研究旨在通过与其他化合物的相互作用,降低农药的毒性,提高其稳定性和效果。在的农药复配研究中,通过与其他植物提取物和添加剂的混合使用,成功地实现了农药效果的增强。

  • 标签: 小檗碱农药 复配研究 探针合成
  • 简介:摘要观察、甲硝唑及联合用药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研究甲硝唑和对牙周炎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进行甲硝唑、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甲硝唑对P.g、F.n、A.a、A.v、S.mMIC分别为0.25、0.5、0.6、0.5、5ug·mL-1;的MIC分别为0.16、0.01、0.16、1.28、0.04mg·mL-1。甲硝唑与联用,对P.g、A.a,F.n为协同作用;对A.v,为无关作用。结论、甲硝唑对牙周炎常见致病菌具有协同抑菌效果.

  • 标签: 牙周病菌 小檗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