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静脉治疗专业小组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当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 住院部的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对于静脉专业治疗小组通过质量指标监控之后三年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对于三年间药物错误、药物渗出、静脉炎和输液反应等发生率进行比较,三年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专业治疗小组应用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当中可以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于促进静脉治疗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 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研究时段2019.1-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静脉输液200例患者,2019.1-6月内100例设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2019.7-12月内100例设为观察组,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指导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技能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管堵塞、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显著较10.0%的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建议采纳以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为主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减少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 医院 静脉输液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静脉化疗中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给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间进入我科展开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96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参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合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的是静脉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参照组33.33%低,实验组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静脉化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展开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化疗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发挥的作用。方法:将 90例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 45例。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患者称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由静脉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患者称为观察组。结果:增加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未增加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的概率,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也较高。结论:在静脉化疗中,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所起到的积极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远高于对照组,在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远低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静脉输液治疗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小组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9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于2019年初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和小组成立前后输液工具使用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并发症(包括输液外渗、静脉炎以及穿刺点发红)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小组成立后留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高而头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低(P<0.05),其他输液工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对降低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医院输液工具使用率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治疗小组 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科室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2017年7月~12月在我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为实验组提供静脉治疗小组输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及外渗、渗出的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科室建立静脉治疗小组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治疗小组 临床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静脉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建立对静疗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静疗护理病例数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比组(n=30),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比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70%,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疗工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采取静脉治疗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常规护理联合静脉治疗小组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P<0.05);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静脉治疗小组模式,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小组模式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专业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可规范与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静脉输液 多学科专业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护理治疗及输液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120例,其中60例为多学科专业小组成立前(对照组),其余60例则为成立后(观察组),并对成立前后的15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有利于减少于静脉输液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学科专业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 输液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护理治疗及输液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120例,其中60例为多学科专业小组成立前(对照组),其余60例则为成立后(观察组),并对成立前后的15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有利于减少于静脉输液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学科专业小组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 输液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建立静脉治疗小组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各科室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共11例组成。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小组建立前后护士的静脉输液认知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小组建立前后70例护士的静脉输液认知能力在知识认知能力、态度认知能力和行为认知能力方面差异显著,小组建立后明显提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同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标签: 静脉治疗小组 临床价值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改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PIC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改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PICC的护理质量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在规范感染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接收并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89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划分组别,行常规护理的43例作为对照组,另建立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的46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在规范感染科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对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ICU就诊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静脉治疗小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科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后,探究其应用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入医院感染科的患者70例为研究范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35例,连续组患者开展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干预,常规组患者开展常护理干预。记录并探究组间护理价值。结果:连续组并发症占比高于常规组;续组中护士的各项考核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

  • 标签: 静脉治疗连续护理小组 感染科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其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留置时间也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