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质量和输液并发症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质量和输液并发症的改善探讨

胡雨琴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护理治疗及输液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120例,其中60例为多学科专业小组成立前(对照组),其余60例则为成立后(观察组),并对成立前后的15名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评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有利于减少于静脉输液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学科专业小组;静脉输液;护理质量;输液并发症

  在多种临床疾病中均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即通过将相关药物注入血液循环中的一种治疗手段。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对静脉输液治疗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既需要保证治疗效果,又需要减少特殊药物刺激或损伤患者血管。因此,也需要更重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1]。当前,许多医院通过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来实现对输液质量的动态管理,进而提高输液水平及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多学科专业小组的成立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改善作用展开探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静脉输液患者120例,将小组成立前的60例作为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介于22~68岁之间,均龄(44.68±2.55)岁。小组成立后的60例作为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介于19~71岁之间,均龄(45.10±3.00)岁。对两组患者相关基础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提示不具有明显差异,均衡可比(P>0.05)。15名护理人员资料:男性2名、女性13名;年龄19~35岁,均龄(26.50±2.50)岁;工作年限2~12年,平均(6.50±0.50)年。

1.2 多学科专业小组的组成、运行

1.2.1 多学科专业小组的组成

依据静脉输液治疗的特点和需求组建专业小组,包括护理部、医务部等相关科室人员,具体为2名行政人员、4名医师、1名药剂师以及15名护士(均具有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穿测成功率达95%以上)。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各种制度并遵照执行。

1.2.2  多学科专业小组的运行

建立健全多学科专业小组相关制度,定期抽检考核。组内成员在完成日常的病区和输液工作外,还需要在每周二上午参加质量巡查和置管患者回访工作。同时,由护士长制定好相应的巡查计划,并汇总分析巡查结果,评估效果。建立静脉输液信息系统,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标准、统一性。

1.3 观察指标

(1)评估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利用院内自制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三方面,各项均为20小题,每答对一题计1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优。(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液体外渗、皮肤过敏及感染,合计各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对文中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均借助(%)进行表述,同时通过χ²加以检验;相关计量资料则借助(±s)进行表述,同时施以t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s,分)

组别

药理学

输液技术

穿刺部位护理

观察组(n=15)

18.58±1.50

19.00±0.50

18.65±1.35

对照组(n=15)

13.66±1.00

15.30±1.10

14.25±1.10

t

10.570

11.859

9.786

P

<0.05

<0.05

<0.05

2.2  两组输液并发症对比

   经对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情况展开统计,所得结果显示差异明显,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并发症对比 [(n(%)]

组别

  液体外渗

  皮肤过敏

   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n=60)

2(3.33)

1(1.67)

2(3.33)

5(8.33)

对照组(n=60)

5(8.33)

7(11.67)

4(6.66)

16(26.67)

χ²

8.991

P

0.003

3讨论

静脉输液属于一种入侵式治疗,一旦有任何的操作不当均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也易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声誉[2]。因此,需要对此进行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地专业管理。不再是仅通过简单的技术操作来确保输液的安全性,还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以有效控制不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职业素养。就此,我院成立了多学科专业小组,注重专业化的静脉输液发展。通过新理念的积极引入,加强静脉输液理论及技术的培训,可帮助护士有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可使其更好的掌握产品使用指南,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护理质量问题

[3]。同时,通过完善各种相关制度以确保护士能够严格遵照相关操作要求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可从根本上有效降低输液并发症发生风险,确保治疗安全。在本次分析中:观察组护理质量更优,其药理学、输液技术、穿刺部位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并发症状更低(P<0.05)。

综上所述,在静脉输液治疗中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相关输液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灵灵,潘爱红,戴玲.静脉输液专业小组在静脉输液质量改进中的实践[J].护理学报,2016,23(21) :42-45.

[2] 张西嫔,吴红娟,张玄,等.专业小组干预模式对静脉治疗质量改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 1):125-127.

[3] 罗秀娟,谢佩珠,程彩萍,等.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项目管理在静脉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