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鲁东-南黄海地区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应变能积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分析认为,鲁东-南黄海地震区自1839年以来,显示3个中强以上地震密集时段——地震“幕”,当前幕可能还会持续10年左右;根据应变能积累释放图像分析,认为今后3年内本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从空间上认为下一次5.5级地震发生在北部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鲁东-南黄海 地块 地震趋势
  • 简介: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长期以来皇帝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辛亥革命后,皇帝这个庞然大物被打倒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使民主主义思想广

  • 标签: 封建君主专制 共和政体 青海地区 神圣不可侵犯 丹噶尔 西宁办事大臣
  • 简介:本文利用固体潮调制法,计算了近十年青海省的小震调制比,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固体潮空间调制状态的调制块比,从而研究青海发生6.0级以上地震前这一参数的变化特点,实际情况表明,6.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调制块比都有一个从高值向低值的变化,并且在低值发震。也就是说空间受调制的区域面积由大变小时可能是青海省发生较大地震的信号。

  • 标签: 青海地震 调制块比 地震预报
  • 简介:编写青海方史书,由于史料大都散见于诸史,零篇残简,不成体系;再加上很多事件,缺乏记载,无从查考,因此编写工作,空无依傍。要想一下写出一本较为完备翔实的东西,确乎是不太容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由芈一之同志所执笔编写的《青海方史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史略》)虽然花费了很大气力,它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必须在这个既有的基础上,再逐步加以完善,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不揣

  • 标签: 编写工作 龙夷城 拾寅 伏罗川 河南县 一本
  • 简介:在编纂《中国戏曲志·青海卷》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青海戏曲拥有丰富的民情风俗,它为青海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养料,形成了独特的风韵。可以说民情风俗与青海戏曲密不可分,研究这一关系,对青海戏曲的创新大有裨益。

  • 标签: 戏曲活动 中国戏曲 民情风俗 戚友先 郑德辉 倩女离魂
  • 简介:在我国青海区有一部分群众,他们是青海回族的一支,俗称“托茂人”。过去,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蒙古族相同.却又信仰伊斯兰教。近年来,伴随着青海回族等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托茂人在社会结构、群体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就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这种社会变迁的成因及其走势。

  • 标签: 托茂人 社会变迁 研究
  • 简介: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探讨青海区地震活动的起伏特征,认为目前该地区处于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时段,未来1~2年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另外从区域垂直形变场、区域应力场的转变,以及青海东部地区地下水趋势性下降等资料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地震活动起伏现象

  • 标签: 地震幕 活跃 平静 应力场调整
  • 简介:青海处西北边鄙,人口稀少,大多集中在海东地区,十八世纪中叶,只有七十一万余人。土地贫瘠,“山脑旱田,其间犹多雾露,至山坡旱地,五日不雨则龟圻,所仰赖者,唯此区区。”清咸丰初年,我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清政府为了扑灭遍及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在西北地区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从咸丰七年始,甘肃省开始“抽绅捐、民捐、房捐和田亩捐等”。同治年间,统治阶级上层挑起民族纠纷,河湟烽烟四起,干戈连年不休,仅同治元年(1862年)一年,西宁县各川堡死难一万六千二百七十六人,碾伯、大通两

  • 标签: 辛亥革命前后 西宁县 同治年间 太平天国起义 西宁办事大臣 人口稀少
  • 简介:<正>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成立青海方史志研究学会筹备会议,在青海师范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青海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教师进修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室、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教育出版社、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青海交通史编写组、

  • 标签: 史志研究 青海教育 师范学院 青海民族学院 教师进修学院 地方史
  • 简介: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对用电、节约用电、缓解缺电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青海电力市场供需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价格杠杆、改变用电方式、DSM项目开发推广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途径和措施,列举了现实经济效果,提出了解决20003年下半年缺电问题的对策.

  • 标签: 电力需求侧管理 电价政策 可持续发展 电力市场 电力公司 地区经济
  • 简介:▲9月19日,美军一枪未放进入海地。▼许多海地人聚集在首都的港口注视着大批美军的到达。

  • 标签: 二海
  • 简介:本学报在一九七九年3—4期上发表了李文实先生《读〈青海方史略〉琐议》一文后,引起了许多有趣于青海历史的同志们的关注;《青海方史略》(征求意见稿)的笔者芈一之同志也分别致函本学报编辑室,陈述不同观点,并寄来《关于编写青海方历史的几个问题——兼与李文实先生商榷》一文,以资争鸣。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正常地开展学术讨论,以促进青海方历史研究,现将芈一之同志来稿原文照登。

  • 标签: 文实 地方史 地方历史 学报编辑 “双百”方针 河南县
  • 简介:本文叙述了地震活动的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并对宁夏及青海区(35°00’-41°00’N,100°00’-107°40’E)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对1992年-1993年该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综合预报效能检验。并据此对该区1994年-1995年的地震趋势做了估计。

  • 标签: 统计指标 综合概率 预报效能
  • 简介:较详细地讨论了大陆第5强震幕中西部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第5强震幕西部大三角格局呈现等间距网络状分布,强震皆位于网络节点及其边缘,目前该分布存在1个7级以上强震危险区。最后,遵从“以场为背景,以源为主”的大形势预测思路,分析讨论了青海省地震总形势及未来的主体活动区。

  • 标签: 印度板块 地震活动性 等间距性 网络 地震大形势 青海地块
  • 简介:桂南-粤西的云开地块,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汇处.其变质基底仅出露于两广边境的云开大山地区,但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分布广泛,甚至跨越北部湾.地块北缘的古生代深水沉积带,也延展到越南东北沿海地区.云开地块的范围,可能西起红河三角洲,东达珠江三角洲.晚古生代时,它可能为地处南纬低纬度海域的碳酸盐台地.古南中国海于中晚二叠世开始张开,使云开地块北移,与大明山地体碰撞,形成云开北缘的造山带.中晚三叠世,古南中国海的进一步扩张和桂西-越北的古特提斯向南消减,又形成晚二叠世造山带以北的印支期岩浆弧和磨拉石,也是东古特提斯闭合过程的重要部分.新生代早期南中国海张开前,古南中国海北侧的南沙地块可能和云开地块相接,总面积可能超过50万km2,在东南亚地质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志留纪 云开地块 华南 越南 古特提斯 古地理
  • 简介: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一度出现了少有的平静态势,2003年中强地震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过程,尤其是6级以上强震活跃.从8.1级巨震的孕育背景、历史巨震震例及现今地震活动分布格局对中国大陆的强震形势及青海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未来数年中国大陆西部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背景,青海区强震危险区可能仍以东昆仑断裂带及邻近的唐古拉地震带为主.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地震活动格局 强震危险区
  • 简介:1963年3月,我随丈夫奉调青海青海处边远,人烟稀少,是历代充军、劳改的地方。不少好友深为我们离开首都北京而惋惜,在友人的劝说、帮助下。我们暂留两个孩子在北京读书,两年后又在丈夫的坚持下将这俩孩子接到了青海。记得离京时是一个春寒凛冽的早晨,我们一家四口带着简单的行装,在大家的热情欢送下,乘火车离京西行。

  • 标签: 青海 塔尔寺 中国 新闻事业 劳动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