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各种不道德事件不断发生。这促使人们思考,人为什么会做坏事?做了坏事后又如何摆脱内疚和自责?班杜拉提出过道德推脱的概念,试图以此解释这一潜在的心理过程。道德推脱是指通过分离个体行为与其内在的道德标准,从而使行为主体避免因违反道德标准而进行自我制裁。道德推脱属于道德心理层面的问题,道德心理影响道德行为。有关道德推脱影响道德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道德推脱与反社会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二是道德推脱与社会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青少年道德 亲社会行为 道德标准 道德行为 行为关系 道德事件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McMaster过程取向家庭功能模式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一个家暴家庭长大的青少年基于家庭功能干预模式的个案研究发现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其家庭系统运行不良息息相关,修复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改善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问题行为 家庭功能 个案研究
  • 简介:我们常说,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过两天的家庭教育,安东尼·比格兰提倡,打造滋养型环境,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滋养的家庭造就温暖健康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建立下一个滋养的家庭,养育他的孩子。那么,何为滋养型环境呢?

  • 标签: 亲社会行为 孩子 培养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滋养
  • 简介: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的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合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亲子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父子合和母子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合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的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 标签: 留守青少年 行为自主决策 亲子亲合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将烟草依赖作为慢性成瘾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成人可通过医院戒烟门诊借助药物减轻戒断反应、平稳度过戒断期,而孕产妇、青少年等人群不适用药物,类似吸毒的成瘾性行为本身和戒断反应均对青少年心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扬州市爱卫办与市疾控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展开调研,发现本市初中生吸烟率约为5%,吸烟初中生中烟草依赖达25%。及时介入控烟心理行为干预是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健康教育 控烟 青少年 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中学生社会行为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社会行为的总体表现良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高中生社会行为的各因子与心理健康上的部分因子存在负相关。

  • 标签: 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高中生
  • 简介:青少年活动是团体或者自发组织青少年参加到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活动。在这样的青少年活动中,青少年可以体验到校园以外的生活,可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学习到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所以现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的组织青少年参加这样的活动,以培养青少年独立的人格品质为目标,使教师充分了解青少年为主要手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家长也积极支持与参与青少年活动,以便挖掘青少年更多的潜能。

  • 标签: 青少年活动 社会文化 人格品质 身心健康 中小学 组织
  • 简介:长征与新长征都是青少年主体特征,两个长征的过程实质上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长征精神作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结晶,其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意志、实事求是品质、团结协作意识等特质,对于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具有认识启迪和指导价值。

  • 标签: 长征精神特质 青少年主体 政治社会化 当代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社会中所扮演的多种角色,进而提出社会化应该完成的任务。为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在成长期间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帮助。

  • 标签: 青少年角色扮演角色社会化
  • 简介:摘要:青少年作为未来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障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研究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减少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不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要做好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 行为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分析
  • 简介:在信息化时代,手机不仅仅是方便快捷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是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已经是极其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大多数手机持有者都会利用手机上网,对于青少年而言手机上网更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了准确掌握当前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对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阶段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简单的解决办法与路径,藉此给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上网提供更多思路和支撑.

  • 标签: 青少年 手机上网 调查
  • 简介:摘要青少年社会人群中最活跃、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发展动力,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小组工作能够对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要想将小组工作合理运用到青少年群体身上,就要对青少年的身心状态有足够认识,对症下药,将小组工作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本文将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以及小组工作的作用展开简要分析。

  • 标签: 小组工作 青少年 意义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教给他们辨别是非、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做一些社会行为的事情.那么,什么是社会行为呢?在社会心理学界,最早使用'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这个词的是美国学者Weisberg,他在《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一文中,用'社会行为'

  • 标签: 中树立 亲社会 初中生亲
  • 简介: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600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受害国,卷烟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0%,吸烟者超过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 标签: 烟草危害 青少年 公共卫生问题 死亡人数 吸烟者 消费量
  • 简介: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萌芽和形成的关键阶段。瑞典执政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在教育顶层设计、学业评价体系、课外实践养成和无意识教育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凝聚价值共识,促进社会团结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和借鉴瑞典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和经验,可以为我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瑞典 青少年 社会核心价值观
  • 简介:个体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前的社会信任危机也影响着青少年儿童攻击性倾向的形成及行为化。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一般攻击模型、情境发展观出发,以实证支持,建构并阐述社会信任影响青少年儿童攻击性倾向的过程模型。

  • 标签: 社会信任 攻击性 青少年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进食障碍在中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是社会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关注相对较低,加上媒体报道提倡瘦身形象进一步增加进食障碍的风险。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注意,成千上万的家庭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了解青少年进食障碍的状况,并获得不同自我评估、社会因素下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安徽某市384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青少年进食障碍状况,其内容包括进食障碍量表、家庭情况、自我评价和社会因素等。结果女生进食障碍评分(67.88±21.40)高于男生(57.09±21.73)(P<0.05);非独生子女进食障碍评分(65.96±22.51)高于独生子女(60.90±21.49)(P<0.05);大学生进食障碍评分(71.31±24.74)高于高中生(56.53±16.95)(P<0.05);对自己要求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负担较重、与同学关系较差、遇困难从不向同学/朋友求助者进食障碍评分较高(P<0.05);非常或一般关注媒体瘦身宣传、伙伴和/或朋友有节食者进食障碍评分较高(P<0.05)。讨论青少年进食障碍评分较高,加大媒体正面宣传、心理关怀、社会支持及同伴教育,可降低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发生。

  • 标签: 青少年 进食障碍 自我评估 社会因素
  • 简介:  【摘 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7月 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 5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存在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与治疗措施。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孤独无助心理、对立敌视心理、失败受挫心理、社会适应障碍等。结论: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较多,根据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利于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症 社会心理  
  • 简介: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矫治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支持通过有效提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进而达到个体层面上的增权效果。通过对全国性大规模数据的分析,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增权理论,以定量方法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及其增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住状况和教育年限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自我效能影响显著。亲友借住者的自我效能显著小于自有房产和租房者,而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教育因素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效能的提升。第二,社会支持的增权机制较为复杂。工具性支持因素中,人际能力和教育学习因素具有促进作用,而心理辅导和工作机会因素具有抑制作用。情感性支持因素中,理解、接纳和尊重因素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支持利用度因素中,社会互动和活动参与都显著提升自我效能。

  • 标签: 社会支持 青少年 社区矫正对象 增权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