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桥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壮急性胰腺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青壮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8例。按照11比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青壮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获得较常规护理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壮年 急性胰腺炎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急性期彩超结果以及冠状动脉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无冠状动脉扩张4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8例患儿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儿童川崎病发生儿童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动脉瘤形成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儿童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白蛋白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关系。方法将68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对照组22例,正常对照组(无狭窄或狭窄<50%),冠心病组先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两组狭窄组(狭窄50%~99%),阻塞组(完全闭塞),然后根据主要冠状动脉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每例患者均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得心率震荡(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HRV)的时域性指标①24h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②24h内每5min时间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TO、TS、SDNN、SDANN值。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值增高(2.60±2.58vs-2.62±2.37)、TS值下降(4.20±2.74vs8.77±2.89)、SDNN值减少(79.40±22.87vs134.22±25.90)、SDANN值减少(85.41±28.82vs130.22±21.90);冠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范围越大,TO越高、TS及SDNN、SDANN就越低。结论冠心病患者HRT的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有关,提示HRT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当中,临界病变斑块对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临床应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等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斑块 进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23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60例,冠脉正常)、单支组(62例)、双支组(63例)、多支组(51例),比较四组患者的CRP水平。结果多支组患者的CRP水平(6.78±0.9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23)mg/L、单支组(2.34±0.45)mg/L、双支组(4.56±0.23)mg/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CRP水平,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两者呈现正相关,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RP 表达水平 相关性
  • 简介: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标志和独立预测因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基因、年龄、性别、性格、吸烟、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测和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将是未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钙化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球囊压撬法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2017年7月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介入方法,观察组使用球囊压撬法实施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及总手术成功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球囊个数及手术费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为82.35%,较对照组的58.82%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换介入技术后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和总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球囊使用个数及手术费用均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88%vs.23.53%,P〈0.05).结论应用球囊压撬法对冠脉分支病变实施治疗的疗效较好,能提高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在手术遇到困难时还可及时进行介入技术的交换,从而获得满意的介入治疗效果,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球囊压撬法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显像仪观察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EAT),并探讨EAT和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冠脉造影评分(Gensini)分高评分组(≥40,n=80)和低评分组(〈40,n=100)。分折两组EAT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血脂等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高积分组的EAT厚度高于低积分组,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在两组中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EAT的厚度与冠脉病变Gnisini积分呈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心外膜脂肪组织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本文回顾了我科应用三维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实时融合技术指导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1例。该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CAG示:前降支中段狭窄95%、前降支远端70%、回旋支近中段50%-90%,右冠近段弥漫狭窄最重85%,右冠中段闭塞。患者冠脉CTA明确右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特征,并预测慢性闭塞病变开通难易程度。同时,我们采用三维CTA与CAG图像融合技术,实时指导慢性闭塞开通,并且帮助明确球囊及支架的位置。同时运用微导管、对侧造影验证三维CTA与CAG图像融合指导的效果。

  • 标签: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慢性闭塞性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实时融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病理性Q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到2017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412例(对照组),其中108例心肌梗死病患(观察组),分析病患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评价病理性Q波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GENSIN评分(58.7±16.5)明显高于对照组(38.9±10.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肌梗死病患冠脉病变情况更为严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病理性Q波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收治的 70 例进行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有无既往 PCI 治疗将有 PCI 治疗史患者观察组。无既往 PCI 治疗的为对照,对比两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经过两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发生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既往 PCI 、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多因素 COX 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 而既往 PCI 不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 PCI 不是再发 ACS 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3个月余”于2018年6月17日入院,缘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3个月前胸闷痛再发,性质程度较前加重,遂就诊于省人民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提示:EF28%,冠脉造影提示:LAD自发性夹层,未予以支架植入,以抗血小板、逆转心肌重构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症状时有发作.

  • 标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青年男性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将这90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其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4.4%。而相对于观察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2%,有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占24.4%,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在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恢复更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青壮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80例青壮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患者床号的单双进行分组,床号为单数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床号为双数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青壮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护理干预 青壮年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PCI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将9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7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5.74%)和并发症发生率(6.38%)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进行PCI术围手术期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手术成功率的提高,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PCI术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200名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分析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冠心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对此需针对性处理,以期提升整体健康指数,降低冠心病的发生与致死风险。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