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医务人员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感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的100名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5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模式,干预组应用综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知识、操作流程、技能、各项法律法规)、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以及患者的SSI发生率和感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医务人员基本知识、操作流程、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2021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管感染中应用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取对比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50例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干预模式,进行院感染前后的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患者SSI 发生率和感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预防感染工作开展中,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知识掌握度,增强他们感染防御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正确执行手部卫生的无菌操作意识,进而实现了患者SSI 发生率和感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内感然 预防 综合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医务人员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感发生率。方法 从我院的医务人员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之间,并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医务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模式的常规组和采用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结果 干预组医务人员基本知识、操作流程、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加强医务人员方面,综合干预模式的运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知识的掌握程度、执行手卫生的效果和洗手样品采集合格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 SSI 和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监督对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此期间医院给予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同时,收集2023年前本院采用常规控管理120例住院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监测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务人员监督能够降低住院患者的感发生次数。 

  • 标签: 院感防控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常规干预;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基层医院履职的37名医务人员(同对照组相同)作为观察组研究主体,对其实行综合性干预。对比医务人员知识掌握度、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手卫生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综合性干预可以提高其对于知识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度,且能提升其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探究和分析如何强化门诊医务人员的综合干预模式,将事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方法 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管理模式和综合干预模式两种研究方法,将218名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9名,观察组109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模式基础上施加综合干预模式。重点对比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预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并依照科学合理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对4个参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所有的门诊医务人员经过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在防护专项技能、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等方面对比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看,手卫生知晓率等项目上,观察组(94.49%)由于对照组(80.73%),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性观察组(81.65%)>对照组(71.56%);洗手的正确性中,观察组(95.41%)>对照组(92.66%);洗手合格率方面,观察组洗手合格门诊医务人员占104名,对照组占95名,洗手合格率观察组95.41%>对照组87.16%,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的感发生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感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加上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感发生率,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模式在预防管理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门诊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突发性和极强传染性,造成国内及全球范围陆续扩散,对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医护工作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工作的主要成员,肩负着抗疫阻击战的重要任务,不但要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护,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感染风险。基于以上情况,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通常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做好系统组织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压力承受能力对于疫情期间的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尤为重要。文章着重探究提升医务人员组织心理支持的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疫情防控 医务人员 组织心理支持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医务人员监督在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人数共计200例,分别实施医务人员监督(研究组)和常规感染管理(对照组),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对感染的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在感染的认知程度评分方面,管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医务人员监督后评分均更加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对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其实施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自身水平,优势显著。

  • 标签: 院感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常规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 ] 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和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疫情期间,做好系统组织支持、提升医务人员的压力承受能力,是疗养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疗养基于组织支持理论,从信息支持、工具支持、情感支持和评价支持对于医务人员开展的一些组织心理支持具体做法,并分享实践体会。

  • 标签: [ ] 新冠肺炎 医务人员 组织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常态化“三基”培训考核在医院感染中的成效。方法于2013-2015年采取科两级培训,全员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相统一等系列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院“三基”知识培训与考核。结果三年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由41.5%、86.2%分别提升至66.7%、96.8%;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22.4%提升至41.2%;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措施落实率由88.7%提升至98.6%。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由3.2%下降至1.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6.4%下降至51.2%;锐器伤发生率由4.1%下降至2.2%。结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能显著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的意识和实施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院感&ldquo 三基&rdquo 培训考核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高危因素,制定并落实职业暴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生的53例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的职业分布、暴露环节、暴露种类等。结果职业暴露人群以护士为主,35例,占35.66%,其中工龄小于5年30例,占85.72%,其次是医生,12例,占22.56%;暴露的主要类别是锐器伤,44例,占83.02%,主要环节是静脉输液和整理废物,输液环节28例,占锐器伤的63.64%,整理废物8例,占锐器伤的18.19%;其次是血液体液飞溅,6例,占11.32%;发生暴露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15例,占28.31%,艾滋病8例,占15.10%,暴露源无血源性传播疾病17例,占32.08%;暴露后正确处置率较高为96.23%,一名保洁和实习同学伤后未按规定流程处理,对全部工作人员均进行追踪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以低年资护理人员、外科医生为主;锐器伤的发生主要因为违规操作、防范意识薄弱、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原因造成,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随访。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特点,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成都市某医院2008年7月—2014年6月上报的86例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源、暴露途径、暴露人员构成及科室分布。结果①86例暴露源中乙型肝炎、梅毒、HIV(包含合并疾病)为49例,占56.98%。②暴露途径中锐器损伤占94.19%。③86例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主要为内、外、妇产科、急诊科,占80.23%。④暴露人员中护士占75.58%,临床医师占24.42%。⑤工作5年以下暴露人员有68人,占70.07%。⑥医务人员出现失眠焦虑超过5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及培训,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暴露环节与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干预措施,是有效职业暴露风险的当务之急。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控对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享有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开启了我国立法加强对医务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权益保障的新篇章。但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时期,可能发生医务人员在一线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心理健康权、休息权和工伤保障权等权利尚待完善,因此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包括:优化立法对于医务人员的权利保障,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休息监督和疫情期间应灵活适用工伤的规定等。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医务人员 疫情防控 权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做出调查与分析,并于此基础上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做好管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医务人员184名,调查其手卫生情况,并展开宣教工作。结果:洗手前,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细菌率为100%,一人同时携带有多项细菌,而在做好了手卫生后,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携带率显著降低,且通过对医务人员强调了手卫生工作后,医务人员明显认知道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了依从性。结论: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相对较差,医院为保障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控制,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保障,就必须要重视手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手卫生现状 院感管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斌 朱艳 姚琦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31
  • 出处:《健康管理》2023年7期
  • 机构:(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86)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危机,针对当前疫情医务人员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现状,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探讨疫情下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所在,通过解决当前困境的路径以达到減轻其心理压力发生的目的,便于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开展医务工作,更加高效地抗击疫情。

  • 标签: 新冠肺类 心理危机干预 疫情防控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