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14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有所缓解,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辅助性镇痛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或方法联合使用,发挥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的平衡镇痛等。

  • 标签: 药物依赖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评估及护理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门诊收治的 66例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患者,按照抽签的形式将所有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各 33例。将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P< 0.05) 。结论:给予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进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心理评估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阿片药物依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一直处于探索中,并取得一定成效。阿片药物依赖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脱毒和防复吸两阶段,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和社会心理疗法。本文就当前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进展作一回顾及总结。

  • 标签: 阿片依赖 治疗应用 脱毒 预防复吸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阿片类药物占我国药物成瘾的比例很高,但其原理尚不明确,本文从受体系统,递质系统等方面综述了阿片类成瘾的原理,并对其危害和治疗进行阐述。

  • 标签: 阿片 成瘾 原理 危害
  • 简介:摘要对近期硬膜外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表明持续输注亲水性阿片可产生选择性脊髓镇痛作用,而副作用发生率低;亲脂性阿片药镇痛的产生可能脊髓作用有关,但单独硬膜外给药与静脉内镇痛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联合使用小剂量脂溶性阿片和局麻药比全身性单独注射阿片可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剂量范围以取得镇痛最佳、副作用发生率最低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镇痛 硬膜外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龄60岁,疼痛评分均为中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选择奥施康定。前7 d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7 d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癌症患者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频率、奥施康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腹腔内生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有所下降[(4.375±0.728)分比(5.714±0.948)分],7 d内爆发疼痛总次数减少[(4.500±0.991)次比(5.911±1.311)次],使用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使用热疗后奥施康定的每日用量较热疗前减少[(51.786±23.129)mg比(54.643±27.36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疗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内生场热疗与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能很好地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肿瘤热疗 强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自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阿片类药物一直是临床麻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阿片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示出来。阿片类药物的术后不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表现比较常见,且阿片类药物的成瘾和滥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促进术后康复理念的兴起,无阿片类药物麻醉越来越受到关注,既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又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要求。虽然目前关于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还远远不足,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无阿片类药物麻醉是可行的。现对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目前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术后快速康复 多模式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阿片类药物依赖康复期患者对替曲朵辛注射液的耐受性。方法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设计,以年龄18~45岁的阿片类药物依赖康复期患者(性别不限)为观察对象。给药方案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单次给药分3个剂量组(5、10和15μg/次),多次给药分2个剂量组(10和15μg/次,3次/d,连用7d),均肌内注射。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受试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0名受试者,接受单次给药方案的18例受试者被分为5、10、15μg组,接受多次给药方案的12例受试者被分为10和15μg组,每组6例。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用药后单次给药方案5μg、10μg组和多次给药方案15μg组受试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均P〈0.05)。单次给药5μg组1例受试者用药后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较用药前升高,试验结束3d后复查未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多次给药15μg组4例受试者用药后肌酸激酶明显升高,试验结束3d后复查3例恢复至正常水平。单次给药方案中4例、多次给药方案中1例用药后24h(前者)和用药7d后(后者)出现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变,试验结束3d后复查恢复正常;7例受试者出现与替曲朵辛注射液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6例),乏力(2例),舌麻和肢体酸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无需停药或减量。结论阿片依赖康复期患者肌内注射替曲朵辛注射液5~15μg/次、3次/d,可良好耐受。

  • 标签: 替曲朵辛注射液 Ⅰ期临床试验 阿片依赖康复期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100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意分配法将所有的产妇分为5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采用阿片类药物联合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予以对照组产妇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产妇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阻滞神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麻醉镇痛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88.00%)高;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2%)比对照组(28.80%)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剖宫产 麻醉镇痛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阿片药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后果越来越重视,临床麻醉中少用,甚至不用阿片药进行麻醉的手术越来越多。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应运而生且受到极大的关注,该类麻醉方法可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并改善临床预后。本文就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临床应用进展做如下总结,希望为临床常规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阿片类药物 围术期 镇痛
  • 简介:由于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增多,从80年代末期,我国亦出现了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目前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脱毒治疗已没有什么困难,而治疗阿片依赖戒断后的“心理渴求”,国内外均没有很好的措施,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心瘾的生物学机制了解甚少。在卫生部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了《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后焦虑情绪和渴求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系列研究,希望在阿片依赖后发生复吸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戒毒药物和开发新药,对预防复吸和制定科学的戒毒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药物依赖 戒断 渴求行为 焦虑情绪 神经生物学
  • 简介:摘要痛觉过敏常常隐匿于癌痛治疗过程中,不仅与阿片类药物相关,也与肿瘤本身以及肿瘤治疗药物相关,但常常受到临床医生忽视。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常出现痛阈降低,并对各种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高,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之为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IH)。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临床诊断标准,因此导致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从癌痛治疗相关痛觉过敏的临床诊断、发生机制和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阿片类药物的优化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癌性疼痛 阿片类药物 痛觉过敏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封包综合治疗仪与胃腹复合磁疗包(简称中药胃肠封包)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并伴有便秘的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药胃腹封包热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效率91.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效率82.9%,两组便秘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胃肠封包可明显改善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便秘症状。

  • 标签: 中药胃肠封包 阿片类药物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40例应用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治疗2-3天后,患者开始排便,每日2-3次软便,5例患者刚开始服用时出现腹胀,2例患者出现腹泻,经调整剂量后腹胀、腹泻消失,排便正常,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士做好乳果糖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观察及护理工作,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对应护理,使患者不在担心便秘的发生,轻松愉快的接受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保持大便通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