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的孩子经常感到肚脐周围疼,医生给开了打蛔虫的药,可吃了药却一直不见虫子被拉出来。医生的解释是虫子被药物“打碎”后随大便排出,因而看不到虫子。可有的杂志上解释为服药方法不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童阵发脐围疼是一种常见现象。对此,首先要搞清楚原因。

  • 标签: 儿童阵发性 围疼 脐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问:医生你好.我今年32岁,男。近半年来常觉得一阵一阵的心慌.有时几秒.有时几分钟就自己好了.心慌时心律大概是每分钟160—170次左右。请问.我是什么问题呢?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原因分析 心律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时的护理方式。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104例房颤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 结果:胺碘酮能够转复房颤,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能够发挥不同的效果。 结论:为接受胺碘酮转复治疗的患者加强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而且促进转复疗效提升。    【关键词】 房颤;转复;胺碘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PPV)多发在40岁~60岁成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患者是由于耳石导致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1在治疗上,BPPV手法复位法和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在治疗BPPV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耳石 BPPV 三维滚轮耳石复位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典型主诉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变位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探讨BPPV自愈性机制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2011.12~2012.4头晕门诊就诊的76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病史、体位试验,45例符合贵阳BPPV诊断标准,31例变位试验阴性,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PV组平均年龄53.5±13.6,阴性组平均年龄49.7±14.8,两组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1.076,P=0.286,P>0.05,两组年龄没有差别;BPPV组病程(除外半年以上患者):平均13.5±13.17天,阴性组平均14.2±13.84天,两组病程进行非参数检验,Z=0.429,P=0.668,P>0.05,两组病程没有明显差别。结论BPPV存在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除了管石症及嵴顶耳石症,可能与耳石器官及球囊与椭圆囊神经病变有关。自愈型BPPV可能和耳石器官的轻微病变有关,因此代偿迅速完全。

  • 标签: 眩晕 良性阵发性 眼震 发病机制 自愈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位置变动到某一体位时而引起的眩晕症状,在特定头部位置时患者存在位置性眼震,进而影响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提升,对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危害性的认知逐渐增强。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发病原因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或内耳手术后。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本病给予总结。

  • 标签: 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62例阵发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按其发病的电生理可分为窦房结折返、房内折返、房室结折返和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常规心电图难辨别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所以统称为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多在160-250次∕分,持续时间较短时,病人可诉头昏、心悸、胸闷等。持续发作,对其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心动过速发病特点并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阵发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正确地选择药物治疗对象对该病进行预测和诊断,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对阵发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早期的准备治疗,尤其是该病与心脏病及其它疾病的关系,进一步预防该病的复发,使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探讨诊治 预防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阵发房颤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等受到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的82例阵发房颤患者来分析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内科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经过六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CRP、IL-6、TNF-α水平及左房内径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房颤复发控制率是92.7%,对照组是75.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阵发房颤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左心房内径水平,降低复发率,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TNF-&alph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频率>100/min,自发的至少连续3个,心电程序至少连续6个室性搏动,根据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生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分为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0s或虽然未达到30s但患者已发生意识丧失,须立即复律者。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30s的室性心动过速,常能自行终止。根据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QRS波形特征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行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QRS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室性心动过速。③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阵发发作,可自行终止,心室率一般为200~250/min,R-R间隔不齐,QRS波的极性每经过数个心动周期沿轴线发生一次扭转,常伴有Q-T间期延长。

  • 标签: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