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室温下,以月桂为乳化剂,十二醇为助溶剂,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甲醇-柴油微乳液,考察乳化剂及助溶剂对微乳液密度和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月桂对该体系的增溶效果最好。助溶剂十二醇能提高甲醇-柴油微乳液的稳定性。当m(月桂)∶m(十二醇)=9∶1时,复合乳化剂的乳化效果最好,甲醇含量不超过35%时,甲醇-柴油微乳液在25℃下稳定保存;随着甲醇含量增大,微乳液的运动黏度和密度降低,但在考察范围内均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甲醇 柴油 微乳液 长链脂肪酸 密度 运动黏度
  • 简介:本文综述了GC法检测生物样品(主要为粪便、尿液、血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短脂肪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各种样品提取纯化方式的特点,并比较不同GC进样方式的优缺点,梳理GC法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短脂肪的应用现状,为探索更经济、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生物样品 短链脂肪酸 GC法
  • 简介:为快速、准确检测烟草中高级脂肪含量,建立了测定烟草中7种高级脂肪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样品经KOH的甲醇溶液皂化,二氯甲烷萃取后,十七烷作内标直接进样LC-MS/MS分析定量。结果表明各高级脂肪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和其浓度与内标浓度之比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818),加标回收率在87.5%~109%之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4.7%之间,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004~0.007mg/g和0.001~0.02mg/g。该方法适用于烟草7种高级脂肪的快速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

  • 标签: 高级脂肪酸 LC-MS/MS 烟草
  • 简介:三文鱼体内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三文鱼体内多不饱和脂肪成分分析,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稳定性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三文鱼体内确有高含量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同时在不同环境加工处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破坏损失,研究将对有效保留及利用三文鱼中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提供帮助。

  • 标签: 三文鱼 生物活性物质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粮食脂肪值检测方法的改进方案,以进一步的提高其检测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试验法、分析法以及对比等,根据国家标准粮食脂肪值检测方法在有关方面做了改进。主要包含提取、过滤、转移、滴定以及计算等环节,以观察其改进效果。结果根据改进试验可知,将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后的方法与国际方法检测的脂肪值检测都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结论粮食脂肪值的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取得不错的检测效果,值得人们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粮食脂肪酸值 检测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再灌注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196例,分为五组稳定心绞痛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120分钟内的血清脂肪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五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再灌注 心肌梗死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游离脂肪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非妊娠期妇女、妊娠正常妇女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 40 例,分别检测其血清游离脂肪水平、 胰岛素抵抗水平 , 探究其相关性。 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水平,大幅高于其它两组, P < 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游离脂肪水平升高,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

  • 标签: 妊娠中期 血清游离脂肪酸 糖尿病
  • 简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肉中脂肪的化学组成及含量。利用石油醚作为溶剂对河蚌肉中脂肪进行提取,结合质谱数据库对脂肪甲酯化组成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种脂肪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河蚌肉中主要含有棕榈、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二十烷五烯(EPA)、二十二烷六烯(DHA)等多种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含量超过70%。本研究可为河蚌肉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三角帆蚌 脂肪酸 气质联用
  • 简介:摘要反式脂肪食品是采用油脂氢化技术生产而成,食品的口感和色泽极佳,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经过实验研究,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对食品中反式脂肪与人体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反式脂肪不仅是营养的问题,更是食品安全的问题,需要运用科学、健康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本文对如何正确认识反式脂肪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 标签: 反式脂肪酸 应用 危害 营养及安全问题
  • 简介:使用废油脂肪制成的绿色偶联剂(GCA)可作为聚丙烯(PP)/可可豆壳(CPH)复合材料的有效偶联剂。结果表明,加入0.5份的绿色偶联剂,PP/CP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模量将显著提高。加入绿色偶联剂后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结晶度、热稳定性以及耐水性,同时也改善了PP和CPH之间的填料分散和界面粘附。此外,与添加MAPP或MAA的复合材料相比,添加GCA的复合材料性能更好。上述结果表明绿色偶联剂(GCA)可能成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潜在偶联剂。

  • 标签: 可可豆荚壳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绿色偶联剂 废油脂肪酸胺
  • 简介:不饱和脂肪衍生物在植物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介导途径中转录因子结合相应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调控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本综述概述了逆境胁迫下植物不饱和脂肪衍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介导的防卫信号途径,总结了信号转导中相关转录因子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不饱和脂肪衍生物介导途径调控网络在分子育种方面的利用提供参考,以期通过转录因子的遗传修饰改良植物抗逆性。

  • 标签: 植物 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抗逆 信号通路 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对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于术前5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含10%鱼油脂肪乳100ml),对照组术前5d、术后1周接受肠外营养支持(不含鱼油脂肪乳),两组同时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实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及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对于伴有不全梗阻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而言,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了炎症反应,提高了免疫功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多不饱和脂肪酸 腹腔镜检查
  • 简介:脂肪肝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的“富裕病”。肝脏是人体的“中转场所”,恰逢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南多种病因引起脂类物质在肝脏组织内异常蓄积。当脂肪出现代谢异常时,它们就能在肝脏内堆积,由此形成脂肪肝。通常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中累及的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 标签: 脂肪肝 肝疾病 肝脏组织 脂类物质 代谢异常 脂肪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非编码RNA(lncRNA)在癌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发现,大量的lncRNA与各种类型的癌症相关。lncRNA的表达和突变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lncRNA可能具有肿瘤抑制和促进致癌作用。因为lncRNA的基因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所以,lncRNA被认定可以作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cRNA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综述
  • 简介:在熔融状态下用马来酸酐官能化的线性聚丙晞(PPg)和环氧树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ER)之间的反应在PPg的分子结构中生成长分支LCB。用马来酸酐官能化的线性聚丙烯和环氧树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在熔融状态下反应,得到具有分支的PPg分子结构。用浓度为3.15wt%的环氧树脂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支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PPg中的酸酐基在反应中被消耗并形成新的酯基。使用多种检测手段如排阻色谱法和流变学分析可以验证分支的存在。随着ER浓度的增加,PPg中长支化的程度增加。此外,随着ER的浓度增大出现凝胶现象,材料性质改变。支链聚合物也表现出热流变复杂性。热性能研究表明,LCB在结晶过程中具有成核作用,能够引起PPg的结晶活化能增加。

  • 标签: 丙烯 交联 结构-性能关系 流变学 量热法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在已公布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第9位,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美国卫生部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病患约有72570例,其中15210例死亡。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1位,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位,同时中国男性膀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0~3.5倍,且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膀胱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 标签: 膀胱癌 长链非编码RNA 分子标志物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