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锐器盒是医疗机构收集损伤性医疗废物所必须使用的一种医疗收纳盒,用以收纳各种型号的针头、刀片、玻璃、缝合针等尖锐、锋利的医疗废弃物。由于锐器盒的弊端太多,所以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对锐器类医疗废弃物进行接收、疏导的锐器盒,包括盒体,在盒体上设有盒口,在盒口上接有锐器接收装置,在锐器接收装置上挂设疏导棒。此种锐器盒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ZL201320452406.4。制作原理如下

  • 标签: 锐器盒 新型锐器盒 制作与应用 优点
  • 简介:医护人员常与注射针头、采血针、刀片等医疗锐器接触,极易引发针刺伤、锐器伤等.为了有效防范针刺伤,现已广泛使用锐器盒回收医疗废弃锐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在装满、密封之前一直处于敞口状态,废弃针头、安瓿等容易从倾倒的锐器盒里滑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医源性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投放安瓿、废弃药瓶等的开口面积较小,不方便投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锐器盒,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盒 改良 制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锐器损伤的预防。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创建一个安全的手术室环境极为重要,外科医师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会发生被锐利器械刺伤,因此重视锐利器械的操作、分析刺伤原因,减少锐器损伤发生率是手术室中职业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手术室锐器损伤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锐器伤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锐器伤发生的诸多因素中,回套针头占45.4%,注射后清理工作占45.1%,冬季发生率最多为28.7%,病人躁动不配合引起为34.5%,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发生率为31.65%。结论调查显示护理人群中锐器伤发生率非常普遍,危险因素多。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注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锐器伤 因素 分析
  • 简介: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工作人员被锐器刺伤,采用集中收集锐器的方法,普遍使用一次性锐器盒,基层医院由于资金限制未能普遍使用。为此,我院护士自制一种锐器盒,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刺伤 工作人员 临床工作 基层医院 一次性
  • 简介:【摘要】  锐器伤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常见类型,其主要危害为传播相关血源性疾病。该文综述了国内外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现状,分析了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后,锐器伤的发生率变化情况,认为对锐器伤危险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概率,为锐器伤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通过对常规锐器盒进行改良与创新,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降低医务人员的操作风险和职业暴露。方法 在常规锐器盒的基础上,外壳顶壁上设开口,外壳内设分离装置,外壳侧壁上设感应装置,通过感应装置检测针头,控制分离装置启动。结果 待分离针头从开口进入感应分离装置系统,感应装置检测到针头,对针头进行分离,避免针头与手直接接触,减少针刺伤发生。结论 该锐器盒缩短锐器处理时间,降低锐器伤发生和职业暴露的概率,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 标签: []锐器盒 锐器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每天接触大量体液。血液和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容易被各种锐器刺伤,如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刀片、留置针等等。因锐器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刺伤 防护
  • 简介:摘要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临床护士直接面对患者,频繁的为病人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锐器伤的高发人群之一。因此锐器伤成为每位护士必然面对的危险。本文针对护士锐器伤的现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提升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 标签: 锐器伤 预防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外伤(锐器伤)的清创手术最佳时间,切口部位与效果的关系。方法对颈部50例锐器伤有完整病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对受伤的性质、程度、清创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结果受伤性质种类,分金属类如(刀、剪、匕首)21例,非金属类(塑料、木质)等16例,混合类(隐形的针、刺、锥)13例,伤口程度最长约12cm,最小1.5cm,最深约5cm,最浅1cm。组织损伤皮肤皮下11例,肌肉9例,神经血管各15例,甲状腺甲状软骨共12例,气管损伤3例,异物滞留12例;术后功能恢复50例中40例功能全部恢复,6例术后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到医院后1小时内手术者31例,术后感染3例,1小时以后手术19例,感染者5例。伤口愈合三期甲级愈合38例,愈合率占76%,三期丙级愈合8例,占感染16%,死亡4例,占死亡率8%。结论①颈部(锐器伤)病人应早诊断、尽早手术这是原则,但要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如发生失血性休克,在抢救的同时进行手术,在此情况下手术止血越早越好。②根据伤口体征、受伤部位决定原切口扩大或延长或者再重新切口的原则,总之利于手术探查和修复。

  • 标签: 颈部外伤 手术 锐器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手术室锐器安全防护的部分术语、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因素、安全防护策略的专家推荐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锐器安全的防护推荐实践和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手术室 锐器伤 预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研究和探索手术室发生锐器损伤的一般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及降低临床锐器损伤事故的发生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我市三家医院共246名手术室医护人员,统计手术室锐器损伤发生的情况等。手术室锐器损伤危害较大且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医院应当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降低损伤和血源性疾病传播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手术室 锐器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院1995年1月~2009年12月15例心脏锐器伤患者的抢救经过,以期提高该病早期诊断和急救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总结医院心脏破裂修补术的手术急救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诊心脏破裂伤施行心脏破裂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有3例死亡,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结论锐器伤所致心脏破裂病人,由于伤势危重,若不采取直接果断抢救治疗措施,死亡率极高,但随着近年来心胸外科的开展,城市交通发达,医疗机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患者受伤后大多能迅速到医疗机构就诊,为成功抢救此类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积极迅速开胸手术治疗,使大多患者转危为安。

  • 标签: 心脏锐器伤 心脏破裂 急救及手术
  • 简介: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中华医药当可被认真运用,甚至应该被作为锐器来普遍使用,因为这颗具有数千年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本身就具有其自然的无限魅力,并可被好好发掘。中华医药应助力公共外交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这样说,人与人都会有交往,与本国人的交往属于"内交",与其他国家人的交往就应该属于"外交";外交并不神秘,也无奥妙,需要的是在交往中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体现国家的主权、形象和政策。尽管此话被有些人看成笑谈,但我依然"痴心不改",顽固地坚持这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华医药 我在 内交 我国外交 中国外交战略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4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情况。结果95.00%的护士发生锐器伤,人均2.51次/年;每年锐器伤的频率为2次的占42.08%;3次的占37.50%;主要原因是发生在注射器针头与针帽的安装、分离,占26.35%;整理使用后的锐器占20.07%,掰安瓿占17.80%;锐器伤后45.18%的护士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35.96%挤出伤口的血肥皂水冲洗并消毒。结论临床护士是锐器伤的最高危人群,锐器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废弃锐器的收集处理,倡导并使用安全护理器具,建立标准预防措施,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锐器伤 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本院上报的锐器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资料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生锐器伤110例,结果资料显示发生锐器伤人员分布中护士(包括实习护士)所占比率最高,达80.91%;工作年限0~5年发生率最高,达65.45%;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病房59.09%,其次是手术室10.91%及输液中心8.18%;引起损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头,达70.91%;锐器的最初目的用于静脉输液及采血所占比例60.91%;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锐器物时40%及配药时14.54%;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占60%;锐器伤不明感染源的占71.82%;已知病人源情况HBV(+)5例,HCV(+)2例,TP+1例。结论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强是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正确处理锐器物,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培训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