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透析患者闭塞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7例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血栓形成、低血压、穿刺不当导致狭窄以及个人的护理不当是造成闭塞的主要原因。结论闭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和狭窄,准确评估干体重,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加强的护理宣教,是延长使用寿命,保证透析充分进行的前提条件。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AVF)狭窄闭塞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中心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自体AVF狭窄闭塞病例,统计分析狭窄闭塞段数目、位置及相应治疗方式,术后即时、6个月、12个月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共28例患者,2例腔治疗导丝无法通过病变段而失败,其中吻合口严重成角及闭塞严重各1例;其余26例患者共38处狭窄闭塞均先采用普通和或高压球囊扩张,4例患者头臂静脉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介入治疗即时开通25例,成功率89.3%,并发症发生率7.1%(外渗及血栓形成各1例);治疗后6个月通畅率85.7%(24/28),12个月通畅率78.6%(22/28)。结论自体AVF狭窄闭塞类型多,治疗应个体化,经腔治疗即时、6、12个月通畅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 动静脉内瘘 狭窄 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也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临床实践证明,自体动静脉是目前最理想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然而其功能好坏直接决定透析的充分性,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血管通路的维护已成为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静脉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动静脉的自我护理能力,保护好体内动静脉造瘘管,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38例患者在造前、造后、使用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38例患者动静均通畅,血流量通畅。结论恰当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防护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长的使用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健康指导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手段预防动静脉围手术期急性闭塞事件的发生。方法对实施动静脉手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术前评估凝血状态。治疗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对照组安慰剂对照,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加强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口震颤和杂音,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结果治疗组通过加强护理观察,未发生急性闭塞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手术方法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但密切、合理、得当的护理可以避免不必要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急性闭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弹性髓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年-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患有长管骨骨折的患儿一共有63例,对63例患儿采取弹性髓内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63例患儿经过六个月的跟踪随访,随访率100%。所有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没有出现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在7~15周,没有1例患儿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当中优有45例(71.43%),良有10例(15.87%),中有6例(9.52%),差有2例(3.17%),优良率为87.31%。当中有8例患儿是在60天拔,其余在7个月以内拔,没有1例患儿出现骨折。结论弹性髓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骨骨折,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长管骨骨折 治疗 弹性钛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护理效果,方法临床统计了32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行动静脉护理.分析护理的具体方法、详细操作步骤、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探索的护理、皮肤的护理、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功能良好,透析质量良好。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护理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协助治疗,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动静脉闭塞使用尿激酶溶栓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尿激酶20万单位以生理盐水50ml稀释,用5号头皮针在內吻合处的动静脉端离心穿刺,予尿激酶微泵泵入至內血管进行溶栓。结果內闭塞患者于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再通,血流量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內闭塞,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动静脉內瘘 闭塞 尿激酶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弹性制髓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长管状骨骨折治疗的小儿患者14例,对其实施弹性制髓内固定治疗方式,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随访1个月~8个月后,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患者的四肢无明显肢体缩短或过度生长现象,无畸形愈合、断以及临近关节功能障碍情况。讨论弹性制髓内固定治疗小儿长管状骨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长管状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使用自体动静脉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联合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给与常规护理。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联合护理方法的运用对于使用自体动静脉透析的患者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血透透析 动静脉内瘘 联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静脉护理的情况。结果42例应用良好,5例狭窄,3例血管栓塞,占此分别为84.7%,9.4%和5.9%,其中使用最长者5年。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是其生命线,故必须加强护理,方可促进血透治疗效果提高,有效延长患者生命。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动静脉穿刺失败的方案。方法从穿刺失败后如何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体外循环血液的处理及皮下血肿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护理论述。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提高动静脉穿刺成功率,给予细致的护理,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失败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静脉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了解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前所行动静脉术中,前臂臂动脉术的应用价值和操作的方法。结果前臂动静脉术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常常用的动静脉的方法,操作方便,便于多次使用。结论前臂动静脉术相比其他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就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患者出现血管管径过小,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负担,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期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使用时间.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用动静脉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均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6例病人中闭塞9例其中血栓形成3例,低血压引起5例,受压1例,其他77例血管充盈.结论:预防血栓阻塞及患者的自我护理,可延长动静脉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内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静脉的穿刺技巧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56例,患者均行动静脉穿刺,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穿刺技巧和护理要点。结果56例患者经动静脉穿刺护理,54例血流量充足,能顺利完成透析,2例发生闭塞,其发生率为3.6%(2/56)。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和临床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学习正确的护理和监测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闭塞等并发症的出现率,并延长使用的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前臂腕部动静脉(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AVF术后成熟度进行评估。方法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拟新建前臂自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4天、28天和56天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流量以及头静脉内膜厚度和距皮肤深度,观察其变化趋势,评估AVF成熟度。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共入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3±13.2)岁。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0天,AVF均已穿刺透析,达到临床成熟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天和14天时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和流量增幅最大,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增幅缓慢,术后28天和56天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8天头静脉直径(5.0±1.0)mm,流量(1593.7±572.9)ml/min。术后头静脉距皮肤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VF的成熟有赖于术前完善的血管评估,多普勒超声可用来判断AVF术后的成熟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白体动静脉瘘 成熟度 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患者透析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5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研究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有效的血管护理,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加强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动静脉的使用寿命,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动静脉内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