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区别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RA患者和50例非RA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CLIA与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结果ECLIA法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6.0%,ELISA分别为76.0%、78.0%;ECLIA检测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42.0%,ELISA阳性率为49.0%,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总体符合率为82.2%,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抗CCP抗体检测中,ECLI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优于ELISA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对生殖器疱疹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SV抗体检测,另外选择5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50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HSV-IIgM,HSV-IIgG的检出率依次为14%,32%,HSV-ⅡIgM检出率为20%,HSV-ⅡIgG的检出率为34%;在对照组中HSV-IIgM,HSV-IIgG的检出率依次为0.8%,14%,HSV-ⅡIgM检出率为10%,HSV-ⅡIgG的检出率为24%,两组患者HSV抗体检测阳性率有显著的不同,二者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出率高,酶联免疫检测HSV抗原的方法可直接检测出泌尿生殖道及皮损中HSV病原体,在生殖器疱疹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8例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复发,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康复新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诊断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65例门诊体检以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检测所有血清标本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TP-Ab),若检查结果显示TP-Ab阳性,应该再次采用RPR检测。其中252例疑似梅毒的高危群体,应该同时进行ELISA检测、RPR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的465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均表示阳性者44例,其中梅毒潜伏感染者3例,确诊梅毒患者41例。95例TP-ELISA(+)RPR(-)患者中,梅毒治愈12例,梅毒早期感染者5例,其余原因不明。3例患者检测RPR(+)TP-ELISA(-),结果都属于RPR生物学假阳性。结论梅毒初筛适用ELISA法,梅毒治疗期间适合采用RPR试验法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将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梅毒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

  • 标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 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加样量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乙型肝炎患者的HBcAb阳性标本,并选择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120例HbcAb阴性标本,分别采用6种加样量进行ELISA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的病毒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不同加样量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性组中常规加样量的阴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0%,第2~6组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83%、8.33%、15.83%、18.33%、27.50%,与第1组相比,第2组加样量的检测结果与第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6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时,不同加样量对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实际操作中可直接采用10uL血清进行检查,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 标签: 加样量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 病毒核心抗体
  • 简介:摘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临床医学检验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各种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比如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还有就是对于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检测,把受到检测的标本和酶标记抗原固相结合,表面抗原和抗体就起反应,从而研究乙肝病毒临床毒分类。

  • 标签: 酶联免疫 实验 乙肝两对半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3例疑似梅毒感染或者梅毒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检测,统计其梅毒检出阳性率,并对阳性患者实施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认,计算其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以及漏检率。结果经ELISA法和TRUST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7.22%和61.11%,漏诊率分别为2.78%和36.11%,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33.33%,经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TRUST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意思梅毒患者或者梅毒高危患者的筛查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漏检率,可以用于梅毒的筛查工作中,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则更适用于梅毒患者的病程进展、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 标签: 梅毒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我科室收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进行分析,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处置。方法患者在接受规范的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及拔除血液透析管路后72小时出现的并发症共11例进行分析和有效干预。结果通过科室医护人员的认真分析,干预措施得当,上述11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未给患者、家属、科室和医院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负担。结论通过免疫吸附治疗前加强医患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同时严密观察病情,正确进行管路维护等全面规范的护理和指导,免疫吸附治疗是一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免疫吸附疗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并发症
  • 简介: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最新推出了“八步护心法”,美国心脏学会倡议公众都要学习一下。第一步: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联合发布《美国人饮食指南》,建议日常饮食热量中,饱和脂肪所占比例不要超过10%,并尽量少摄入反式脂肪。

  • 标签: 护心法 美国心脏学会 大学医学中心 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 饮食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时低速离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代替传统拍板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7例样本设置副孔,一组采用短时低速离心法,一组采用传统手拍板,传统手拍组两个96孔板,短时低速离心组四个96孔板,每板样本相同。结果采用短时低速离心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四个96孔板操作,而传统手拍板只能完成两块96孔板操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吸光度值,短时低速离心组同一样本最终检测均值与传统手拍板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相差不大,但最终检测值稳定性比传统手拍板组更高。结论采用短时低速离心法更为简单易行,操作稳定,对于间接ELISA检测大批量样本来说,可节省至少一倍时间。

  • 标签: 短时低速离心 间接ELISA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和县健康儿童麻疹免疫抗体水平,评价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状况,为制定本地麻疹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接种过麻疹类疫苗的健康儿童161人,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检测份血清标本161份,麻疹IgG总阳性率为90.06%,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今后仍需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和无效接种,实时开展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保证人群有足够的免疫力。

  • 标签: 麻疹 抗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评价ANA谱在诊断AID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测定。结果抗核抗体谱中抗SSA和抗Ro-52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24%和21%,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中抗核抗体谱阳性率的分析显示SLE、RA、SS、MCTD、PBC组阳性率最高的自身抗体分别是抗Sm、抗SSA、抗SSA、抗nRNP/sm、M-2抗体。结论ANA谱检测能提高AID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的判断特异性抗体,对AID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检测中应采用多种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ANA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用ELISA法检测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血清标本,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假阳性标本,分析影响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的60份血清标本经PCR检测依然发现为阳性49例,ELISA法检测真阳性率为80.2%,假阳性率为19.8%。两种检测方法在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结果假阳性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规范操作,避免不利因素,降低假阳性率,对于怀疑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及时的进行HCV-RNA检测。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血清丙肝抗体 假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