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近代发行的银币数以千计,但绝大多数都是清末民初的铸币。相对而言,作为近代革命文物的苏维埃政权发行的银币要少得多,因此显得更加珍贵,其中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银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银元 苏维埃政权 清末民初 革命文物 银币
  • 简介:一九二九年五月至一九三四年四月,皖西六霍起义、鄂东黄麻起义、商南立夏节起义并称为鄂豫皖边区的三大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为发展苏区经济建设,不仅成立银行印制发行纸币、布币,而且还铸造发行了银元、铜元、银锭,同时还发行了相关债券。

  • 标签: 鄂豫皖苏维埃政府 银粮券 优抚费 货币制度
  • 简介:《安徽钱币》2004年第3期刊载了陈传银先生《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优待牺牲战士家属领银粮券》,(以下简称领银粮券)。十余年前,我们先后在武汉、徐州、成都购买12张,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 标签: 鄂豫皖苏维埃政府 领银粮券 版式 电脑制版
  • 简介: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但长期以来对闽东革命根据地的研究相对滞后,在许多重大史实上还存在较大争议。如关于闽东苏区红色政权的建立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党史学界在出版的书刊资料中都表述为:“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全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闽东 史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代表大会
  • 简介:<正>熊国炳(1898—1960),别名熊廷南,化名张炳南。出生于四川万源竹峪乡熊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童年到壮年,由于生活所迫,曾先后为地主做长工,给豪绅抬滑杆,进而上山搭窝棚开荒,入深山打猎、采集野生果实等为生。他饱经旧社会的苦难,对旧社会和一切反动势力深恶痛绝。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前夕,党派刘子才赴通江、万源一带侦察敌情,发动群众。熊国炳闻讯积极参与活动,给红军带路。红军解放通江洪口后,他在红军帮助下,首先在洪口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并组织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家乡父老拥护他,选他为乡村

  • 标签: 苏维埃政府 红军 川陕苏区 苏维埃政权 土地革命 发动群众
  • 简介: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河南省新县城南部风景秀丽的白毛尖山东侧,与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隔河相望。1957年破土动工,1958年建成,占地30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陵园坐西朝东,采用古典牌坊式建筑风格: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11个耀眼夺目的大字,正面大门拾级而上,经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革命历史陈列馆,转而向北,即烈士墓地。革命烈士纪念塔呈五边形,高17米,上有朱德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另有邓子恢、徐向前、李先念、郭述申等中央和省党政军领导同志题词。塔座共有大小两层四边形台基,高4米。每边台阶20余,直抵塔身,周

  • 标签: 鄂豫皖苏区 革命烈士 烈士陵园 纪念堂 建筑物保护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简介:<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婚姻立法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伟大变革开端时期的重要立法之一,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新中国的婚姻立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存在着很浓厚的封建残余,特别表现在婚姻问题上面,强迫婚姻、父母代订婚姻、一夫多妻、童养媳、买卖婚姻、蓄婢、强迫守寡、虐待私生子、重男轻女等等,长期统治着男女婚姻关系。”因此,随着工农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红色区域的开辟,特别是土地革命的深入,鄂豫皖苏区工农民主政权把铲除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劳动妇女、实行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作为自己刻不容缓的任务就

  • 标签: 婚姻立法 鄂豫皖苏区 封建婚姻制度 一夫多妻 婚姻问题 婚姻自由
  • 简介:  复杂的内外因素  初夏的艳阳照耀着遍野翠绿的大别山区.1931年5月上旬,中共中央的一位要员张国焘,以中央全权代表、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主席的三重身份,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光山县,会合了先于他一个多月到达皖西的另外两名中央代表--沈泽民和陈昌浩.……

  • 标签: 白雀园肃反 苏区白雀园 鄂豫皖苏区
  • 简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从而推动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迅速形成.……

  • 标签: 参与围剿 围剿鄂豫皖 张学良参与
  • 简介:腐败严重威胁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要表现为浪费、贪污、任用私人、以权谋私。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各种腐败,中央政府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建立民主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严格法纪,依法治政;加强干部的选拔和教育和实行党政分开,禁止政府机关办企业。

  • 标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廉政建设
  • 简介: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优抚政策包括优待红军战士及家属、抚恤军烈属、安置红军伤病员三个方面。苏区政府设立相关社会保障机构,制定优待条例;分配红军公田,实行代耕制度;为红军家属提供各种生活优待;保护红军战士婚姻关系。同时,颁布抚恤条例,确保烈属与伤残战士获得物质补助、享受各种权利,褒扬革命精神等待遇,并有效实施红军伤病员的休养安置工作。鄂豫皖苏区优抚政策的实施,壮大了红军的队伍,鼓舞了红军的斗志,密切了苏区军民之间的感情,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制度的雏形。

  • 标签: 鄂豫皖苏区 优抚政策 红军伤病员 红军家属 成效
  • 简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座落在新县城东,依山傍水,古朴庄严。全馆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与座落在密林深处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一河之隔,遥相辉映。博物馆坐东向西,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大理石铺就的甬道,把宽阔明亮的序厅和展厅连在一起。其他殿室厢房等附属建筑均在甬道一旁,主次有序,分区鲜明,错落有致,院中绿灌花丛,美如画卷。山坡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这些,使得博物馆更显得清新幽雅,辉煌壮丽。踏进赤柱黄门的序厅,映入眼帘的是烫金“八一”军徽,壮丽耀眼,熠熠生辉。两侧摆放着8面红旗,象征着从这里诞生了8支红军队伍。厅上数具宫灯高挂,银光闪烁。第一展厅,设在右侧二楼上,雕刻暗花大窗,沿

  • 标签: 鄂豫皖苏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革命博物馆 生平事迹 琉璃瓦 红二十五军
  • 简介: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 标签: 鄂豫皖苏区 教育 文化建设
  • 简介: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 标签: 鄂豫皖苏区 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工农革命军 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时期
  • 简介:摘要:在鄂豫皖苏区创建过程中,在党中央的指导帮助下,为加强党的领导、净化苏区风气、亲密党群关系,通过成立工农监察委员会、设立巡视员、开展巡视等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巡视与监察制度。塑造了鄂豫皖苏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 标签: 鄂豫皖 巡视 监察
  • 简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首都为江西瑞金。1930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通告.首次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的构想。

  • 标签: 共和国 中华 中国共产党 中央 政权 中共
  • 简介:<正>一、经济法作为法律部门的独立性苏联创立了广泛的经济立法,它全面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中形成的关系,规定国家经济机关的组织和活动问题。它规定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法律地位(关于国民经济委员会、经济部、国家委员会的规则),国家的社会主义企业和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托拉斯条例、区拖拉机站条例;关于扩大企业经理权限的决议。)管理经济活动的程序规定在关于计划化、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供给、经济合同、国民经济中的信贷、结算和银行监督的规范法令中。为

  • 标签: 经济法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经济计划 法律部门 经济合同 经济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