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运动功能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BOLD)成像技术,对14例运动功能病变病人(胶质瘤11例,脑膜瘤2例,转移癌1例)行fMRI检查,将有关数据及图像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得到活化功能图像,将功能像与结构像融合,输入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术中进行功能定位,指导手术.结果病人术中病灶影像均获得等体积全切除,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未加重.结论fMRI检查可以为功能病变术前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导航系统,可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避免损伤,降低致残率.

  • 标签: 神经导航手术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区病变 血氧水平依赖性测量成像技术
  • 简介:感觉-运动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标签: 感觉运动区 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SMA。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激活逐渐增强。Ⅱ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或M1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SMA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及双侧SMA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正>训练效果不好和比赛成绩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器官的创伤和病变。现在的大强度运动负荷对跳跃运动员的支撑运动器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依据苏联莫斯科第一体疗防治所和全苏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创伤防治综合实验室对跳跃各项运动员所作的临床动力学观察,以及在专门创伤外科中心采取联合会诊的条件下和在运动员多年的教学训练集训中,对专门创伤治疗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出跳跃运动员支撑运动器官的创伤和伤后病变的共性

  • 标签: 运动器官 跳跃运动员 教学训练 运动负荷 体育科学研究所 运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和功能网络连通性分析方法,对比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者大脑的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网络间连通性差异,及感觉运动网络内各亚区间连通性的差异。材料与方法纳入2019年1~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同期招募的健康对照者30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和结构像磁共振数据,使用Restplus软件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并使用GIFT软件包将2组受试者的大脑划分为53个独立成分,归为7个脑网络,计算各网络之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网络成分的连通性差异。将2组受试者大脑感觉运动网络划分18个独立成分,归为6个亚,计算各亚区间的连接强度,统计分析两组间各亚区间连通性差异。并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成分间的连接强度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感觉运动网络与高级视觉网络、注意网络间的连通性减少。在感觉运动网络内部,帕金森病患者的左侧中央前/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间的连通性均减少,但左侧中央前回与左侧中央后回的连通性增加。中央旁小叶与左侧中央前/后回的连接强度与UPDRS-Ⅲ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健康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无论是感觉运动网络与其他脑功能网络间的连通性,还是感觉运动网络内的连通性都存在差异,且大部分呈连接强度减弱趋势,提示脑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帕金森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网络连通性 感觉运动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肛病变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诊断。结论超声检查应尽力探寻声像图与彩色血流,病灶、腹腔内、肠系膜有无异常的彩色血流,或正常的血管增多、增粗,范围,程度;对确定病变性质、协助病因分析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肛区病变 超声诊断
  • 简介:垂体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的垂体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性垂体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8.4、183.6,均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91.7、304.5,均P<0.001)。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感觉运动区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分叉去病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借助X线牙片分析选取的上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患者根分叉去病变特点及发病机制。结果420例疑似病例中186例被确诊为根分叉病变病变率44.3%。在病变牙位中,以下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发病者最高,分别达到39.2%和33.7%,上颌第二恒磨牙发病率最低。根分叉病损、牙周组织病变是根分叉病变的主要诱发因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最低,仅为7.3%。结论35岁以上患者是主要病变人群,且随着年龄则增大,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分叉由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致其治疗难度大,失牙率高,建议临床加以重视。

  • 标签: 根分叉病变 X线牙片 牙周病
  • 简介:指蝶鞍及其周围结构,位于中颅窝,形似马鞍。主要结构包括蝶鞍、垂体、海绵窦及其穿行结构,其解剖结构复杂。发生于垂体及鞍的常见病变有30多种[1-2],这些病变起源于垂体或邻居结构(脑实质、第三脑室、脑膜、海绵窦、动脉、颅神经等)。影像学检查对鞍病变有重要意义,了解鞍解剖、常见病变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 蝶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类型、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5例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患者,通过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确立诊断,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33例低钠血症患者经过3~10d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并维持正常血钠水平,痊愈出院;2例由于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正确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鞍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试验性补液治疗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鞍区病变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 作者: 马艳玲 陈红燕 王金芳 叶娜 王诗男 冯丽 李越秀 石庆丽 贾伟丽 张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 10221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科;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患者白质微结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天坛医院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并证实存在WML病灶的34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排除焦虑抑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所有WML患者进行评分,将其分为WML无认知功能障碍组(WML-cognitive normal,WML-CN)、WML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WML-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n dementia,WML-VCIND)、WML伴痴呆组(WML-dementia,WML-VAD),并使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数字连线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量表对其执行功能进行评价。另外选择MRI扫描无WML病灶的17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德国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全脑DTI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全脑基于体素的分析(voxel based analysis, VBA),分析四组被试全脑及感兴趣脑DTI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值,并与WML患者执行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执行功能测验中,与认知功能正常者(WML-CN组、NC组)相比,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WML-VAD组、WML-VCIN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65.54±6.24)s和(43.67±0.95)s、(76.75±2.13)s和(43.67 ±0. 95)s、(65.54±6.24)s和(43.66±1.81)s、(76.75±2.13)s和(43.66±1.81)s]、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88.58±6.76)s和(61.63±1.31)s、(96.37±1.47)s和(61.63±1.31)s、(88.58±6.76)s和(66.31±8.19)s、(96.37±1.47)s和(66.31±8.19)s]、TMTA时间[(40.47±2.76)s和(30.92±0.47)s、(44.24±1.43)s和(30.92±0.47)s、(44.24±1.43)s和(31.99±2.07)s、(40.47±2.76)s和(31.99±2.07)s]、TMTB时间[(88.66±6.55)s和(80.34±0.61)s、(96.70±1.72)s和(80.34±0.61)s、(88.66±6.55)s和(83.10±5.91)s、(96.70±1.72)s和(83. 10±5.91)s]、数字符号测验得分[(39.25±5.63)分和(47.00±2.55)分、(31.27±3.93)分和(47.00±2.55)分、(39.25±5.63)分和(48.86±4.34)分、(31.27±3.93)分和(48.86±4.34)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8.94±1.00)分和(11.71±0.47)分、(6.64±0.81)分和(11.71±0.47)分、(8.94±1.00)分和(10.86±0.69)分、(6.64±0.81)分和(10.86±0.69)分]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WML伴认知障碍的患者中,WML-VAD组在Stroop色词干扰B时间、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符号测验得分、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较WML-VCI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L-CN患者部分执行功能评分如Stroop色词干扰C时间、言语流畅性试验得分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膝部、下纵束等的FA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负相关(r=-0.436~-0.471),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正相关(r=0.428~0.573);胼胝体膝部、上/下纵束、下额枕束等MD值与Stroop色词干扰B测验、Stroop色词干扰C测验、TMTA时间呈正相关(r=0.432~0.609),与数字符号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得分呈负相关(r=-0.424~-0.630,经校正,均P<0.003125)。结论WML伴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显著下降,且白质微结构破坏越严重,执行功能损害越严重。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执行功能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
  • 简介:目的评价运动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JBI、MEDLINE、EMbase、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7年2月5日)关于运动训练对老年DPN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由2名研究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373例老年DP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可延长老年DPN患者的睁眼/闭眼单足站立时间[WMD=3.8,95%CI(2.38-5.22),P〈0.00001;WMD=1.66,95%CI(0.86-2.46),〈0.0001],增加Berg平衡功能量表得分[WMD=1.34,95%CI(0.93-1.75),P〈0.00001],缩短计时起立-步行测试时间[WMD=-1.37、95%CI(-1.69--1.05),P〈0.00001].结论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DPN患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临床上应注重对老年DPN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从而改善其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训练 平衡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且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影像学术语,脑白质病变常被用来描述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及皮质下白质的片状或斑点状改变,同时病变的出现可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从而限制其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与脑白质病变两者间关系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为临床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白质病变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在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纹状体内囊脑梗死(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在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FE)任务下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健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SMC)激活情况,再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个亚组。通过Xjview软件对观察组健侧SMC激活进行观察并同对照组行动态比较,同时对亚组感兴趣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UL),分别于发病1周内及发病1、3个月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前,对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BOLD-fMRI显示:对照组受试者在一侧手指被动FE运动时,可见对侧大脑半球SMC、辅助运动(SMA)、双侧下顶叶及同侧小脑激活。根据健侧大脑半球SMC激活强度及时程将观察组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健侧SMC即存在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随着患肢的康复,健侧SMC激活逐渐减低,其成像模式逐渐趋于对照组;组2共5例,发病初期健侧SMC无明显激活,发病后1、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增强;组3共6例患者,于发病初期、1个月及3个月时均未见健侧SMC明显激活表现。发病1周内FM-UL评分3个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时患者FM-UL评分3个亚组间,以及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发病3个月时,观察组1与组2患者FM-U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观察组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侧大脑半球SMC参与了皮层下脑梗死后的运动功能重组,其激活时程同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健侧感觉运动区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重组
  •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分析。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辅助运动(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有关。在这篇综述中,笔者总结了PD患者有关SMA的rs-fMRI研究,反映了大脑网络重组与适应的变化,以跟踪和预测帕金森病的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辅助运动区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鞍病变相关解剖结构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运用高场强的MR扫描机,连续观测41例鞍病变的解剖结构改变,包括14例垂体微腺瘤、13例大型和巨型腺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Rathke囊肿、1例颅咽管瘤和11例空蝶鞍.结果垂体柄的形态变异大,既可以偏斜,也可以折曲.垂体腺瘤、Rathke囊肿和颅咽管瘤大致呈膨胀性生长,推压周围结构;而生殖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周围结构很早即可出现信号改变.空蝶鞍可以发生在鞍膈下,也可以出现在鞍膈上,可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结论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不能依赖于垂体柄的偏斜及垂体腺的局部高起与否.多数垂体大腺瘤周围可以识别垂体腺组织,一般呈薄片状位于肿瘤的上面、后面和两侧.Ⅱ型空蝶鞍的鞍膈薄弱,其病因与Ⅰ型不同.

  • 标签: 蝶鞍区 垂体肿瘤 空蝶鞍 磁共振成像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鞍囊性病变MRI表现,探讨及评价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例鞍囊性病变MRI影像表现,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囊实性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6例,Rathke囊肿4例,表皮样囊肿2例。结论 MRI检查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组织解剖关系,根据病变特征性信号,为鞍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出准确诊断,是鞍肿瘤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鞍区 囊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