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Th1)与辅助T细胞2(Th2)比值及相关细胞因子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Dukes分期A期25例,B期30例,C期43例;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7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术前空腹静脉血,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Th2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分期患者Th1/Th2比值、IFN-γ、IL-2、IL-4、IL-10水平;分析Th1/Th2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OS)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Th1/Th2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5.13±2.04比11.82±2.76,t=18.177,P<0.01);Th1/Th2比值降低的患者淋巴管侵犯、Dukes分期C期比例均高于Th1/Th2比值升高患者(χ2值分别为16.403、16.248,均P<0.01);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水平分别为(95±15)ng/L、(78±10)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57±17)ng/L、(123±12)ng/L],(t值分别为25.160、26.622,均P<0.01);结直肠癌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87±16)ng/L、(178±18)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6±9)ng/L、(124±12)ng/L](t值分别为19.577、22.095,均P<0.01)。随访时间31.0~5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OS时间21.0个月,Th1/Th2比值升高患者OS优于Th1/Th2比值降低患者(χ2=7.2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h1/Th2比值是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8.541、3.442、1.275,均P<0.05)。结论Th1、Th2细胞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失衡及Th1/Th2比值降低与结直肠癌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细胞因子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表达水平对辅助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ROM孕妇(PROM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女性(未孕组)各30例为研究对象,取各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CD8+CD25+FoxP3+Treg比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测定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 mRNA;Luminex液相芯片法测定Th1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及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IL-4水平;分析CD8+CD25+FoxP3+Treg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结果PROM组、正常妊娠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孕组[(0.15 ± 0.03)%和 (0.35 ± 0.09)%比(0.47 ± 0.11)%、0.89 ± 0.11和3.15 ± 0.67比3.75 ± 0.23],PROM组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正常妊娠组IFN-γ、IL-2水平高于未孕组,IL-4水平低于未孕组,PROM组IFN-γ、IL-2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IL-4水平又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IFN-γ(r = - 0.413、- 0.451, P<0.05)、IL-2(r = - 0.645、- 0.535, P<0.05)呈负相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 = 0.558、0.469,P<0.05)。结论PROM孕妇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比例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均影响Th1/Th2免疫平衡,引起Th1免疫漂移,可能为PROM发生的相关免疫机制。

  • 标签: 胎膜早破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免疫,细胞
  • 简介:摘要炎症免疫反应贯穿缺血性卒中病程的始终。不同亚群CD4+ T细胞在缺血性卒中病程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与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促炎与抑炎作用的平衡与卒中转归密切相关。文章就Th17/Treg平衡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加深对缺血性卒中后免疫炎症机制的认识,同时探究缺血性卒中病程中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调控
  • 简介: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如何进行交流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在交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将英语作为主课开展教学,以便提高我国人民的交流能力。学生熟练的掌握英语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中生对于英语是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为了更好的发展英语阅读教学,所以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入英语课外报刊阅读。

  • 标签: 课外报刊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 教学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T淋巴(Tfh)细胞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EG患儿17例作为EG组,以同期结肠息肉患儿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及其功能分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结果EG组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fh细胞频率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7.3(2.6)%、2.8(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与对照组患儿Tfh细胞上ICOS、PD-1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5(1.3)%、1.8(3.2)%及0.1(0.2)%、0.7(0.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频率与ICOS、PD-1表达量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6、0.893、0.587,均P<0.05)。结论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增多,高表达ICOS、PD-1,处于增殖活化状态;EG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数量与IgE水平呈正相关;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在EG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分子1 免疫球蛋白E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导航辅助CT引导放射粒子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探讨该技术治疗的精确。方法回顾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联合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其中宫颈癌7例,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1例。患者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55岁。术前处方剂量100~150 Gy。比较术前、术后粒子数、针数、剂量学参数差别。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 D100)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指数(HI)。结果中位病灶体积为29.20 cm3,中位粒子数43颗,中位D90 150 Gy。术后剂量评估的的V150较术前计划低(64.1% vs. 67.1%,t=2.937,P=0.011);术后HI较术前增大(32.01% vs. 26.68%,t=-2.950,P=0.011);其余指标术前及术后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达到术前计划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治疗精确和一致

  • 标签: 导航系统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盆腔复发肿瘤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器官纤维化、血管病变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IL-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促进调节T细胞(Treg)的增殖并增强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抑制辅助T细胞(Th)17的分化及IL-17的分泌,还诱导产生调节B细胞(Breg),促进其向分泌IL-35、IL-10的Breg细胞转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目前S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L-35在SSc发病中的作用仍存有争议。本文就IL-35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SSc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35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和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在儿童过敏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及紫癜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相关。方法选取初发HSP患儿62例,根据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分为HSP组(32例)和紫癜肾炎(HSPN)组(30例)。另选取20例门诊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fh细胞(CD4+CXCR5+PD-1+)比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d-IgA1表达水平。结果(1)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中Tfh细胞比例、血清Gd-IgA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SPN组较HSP组明显增高(P<0.05)。(2)HSPN组中,肾脏病理Ⅲ级及以上患儿、大量蛋白尿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比例、血清Gd-IgA1表达水平分别较肾脏病理Ⅲ级以下患儿、非大量蛋白尿患儿明显升高(P<0.01)。(3)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fh细胞比例与血清Gd-IgA1水平、血清IgA及Gd-IgA1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HSP组及HSPN组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比例与血清Gd-IgA1水平、血清IgA及Gd-IgA1水平均呈非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fh细胞过度活化、血清Gd-IgA1水平增高可能是HSP/HSPN发病机制之一,二者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及严重程度可能相关。Tfh细胞可能导致Gd-IgA1生成增加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半乳糖缺乏的IgA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治疗技师在现代放射治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结合现代放射治疗中的实际定位、具体计划及治疗环节等所提出的技术标准,评估放射治疗技师在放射治疗每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放射治疗技师提高了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的精确度以及减少摆位误差重要,在放射治疗中做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避免微小的位置偏差对放射治疗临床效果以及危及器官产生的严重影响,并且在常规加速器以及放射治疗流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放射治疗技师属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操作者,同时也是执行整个放疗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在放射治疗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技师 影响
  • 简介:摘要:医用放射核素是指用于医学显像、功能测定和治疗放射核素,其中放射核素治疗是采用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在病灶组织或特定部位选择的聚集或分布,达到内照射治疗目的,在临床应用普遍。恶性肿瘤可采取放射核素治疗,但由于患者本身病情严重,同时放射核素治疗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加重机体不适,甚至导致患者无法持续治疗,影响预后,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可靠护理。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放射核素治疗护理的重要,针对放射核素治疗的护理流程及护理管理进行的探讨,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临床护理 护理质量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以侵蚀关节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滑膜炎。其中,滤泡辅助T细胞(Tfh)和滤泡调节T细胞(Tfr)的平衡失调或异常分布在RA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已证实RA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而肠道菌群反过来对RA的疾病进展尤为重要。其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对Tfh/Tfr细胞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RA的相互影响,以及肠道菌群的改变对Tfh/Tfr细胞平衡的影响及机制,将为RA的治疗探寻新靶点。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肠道菌群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调节性T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注射辅助浅层X线放疗,在治疗多发性瘢痕疙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门诊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144例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资料,男性89例,女性55例,年龄16~68岁,平均28岁;病程1~20年,平均6年。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65例,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局部注射辅助浅层X线放疗;B组79例,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局部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6~18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和有效评价。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前VSS评分为(11.9±0.9)分,治疗后为(6.5±1.1)分,51例好转、14例显效,显效率为21.54%(14/6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色素沉着。B组治疗前VSS评分为(12.1±1.0)分,治疗后为(8.3±1.0)分,74例好转、2例显效、3例无效,显效率为2.63%(2/76),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等,有部分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周期异常(3例),毛发增多(2例)。2组患者治疗前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4,P=0.267),治疗后V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8,P<0.00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0,P<0.001)。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注射辅助浅层X线治疗多发性瘢痕疙瘩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干预方法。

  • 标签: 曲安奈德 透明质酸葡糖胺酶 瘢痕疙瘩 浅层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阶段护理干预对放射口腔黏膜反应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一年时间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阶段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与口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好于常规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阶段护理干预对放射口腔黏膜有保护作用,降低口腔粘膜炎性反应发展程度,较少口腔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阶段性护理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常规放射治疗的效果。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有3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放射治疗、实验组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对比。结果:对宫颈癌患者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两组数据相较,有显著对比意义,(P<0.05)。结论: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有效提升了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间行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难治疼痛的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7天、1个月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药物(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变化,并评估125I粒子植入治疗疼痛的镇痛效果。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术前术后体积变化配对设计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 标签: CT引导 125I粒子 难治性癌性疼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