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典的免疫学理论认为,B淋巴细胞对胸腺依赖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的应答必须要有Th细胞的辅助。在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分化过程中,Th细胞通过提供第二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滤泡 分泌细胞因子 TH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放射肠炎是盆腔、腹腔等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患者自觉痛苦,治疗后生存质量降低,而西药治疗放射肠炎多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对症治疗,副作用较大,疗效不确切。祖国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也逐年增多,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放射肠炎有明显优势,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应用于临床,使中药在放射肠炎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放射性肠炎中药灌肠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临床分析。方法对30例喉咽癌患者临床放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喉癌患者放疗的局部控制率T1N0接近80%,T2N0接近60%;T3,T4病变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单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7%和23%左右,而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有着较高的有效率,接近50%~60%。5年生存率68%以上。结论喉咽癌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如双侧颈部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充分包括在照射野内,因此早期喉咽癌的治疗还是以放疗占优势,应该首选放疗。

  • 标签: 喉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6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道癌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近些年来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放射治疗的共62例,接受普通放射治疗的患者3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临床特征,进行组间的对比。结果两个治疗方案都能治疗食道癌患者,根据治疗效果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有差异。结论对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可选的治疗方案,而相对普通放射治疗方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道癌患者的有效率更高,更值得推广。

  • 标签: 食道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转移癌患者36例,均采用125I放射粒子治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大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0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8例术后咳血,3例穿刺后出现气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结论125I放射粒子治疗肺转移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25I 放射性粒子 肺转移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治疗师的摆位在放疗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正确完成治疗计划的重要保证。本文中,笔者对影响摆位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如定位摆位与治疗摆位的一致;热塑性固定膜的制作;治疗时患者的精神因素对摆住的影响;医嘱对摆位的影响以及患者年龄、胖瘦、衣着对摆位的影响等。

  • 标签: 放射治疗 摆位 热塑性固定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调强放射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适形放射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17例,PR2例,NC1例,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存活率100%。结论通过改变相应形状射野内的射束强度使剂量分布在三维上适合靶区,同时将正常组织的剂量减至最小。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方法对125I放射粒子的认识,术前的沟通、准备,术中的配合,术后的护理,环境的保护,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对整体手术的认知、接受、承受发生的症状、康复都得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患者从未知到知晓在术前都得到心理上的感同身受,是接受手术的关键,从而有效地缓解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肝癌 预见性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放射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口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外敷与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已啶含漱液治疗,对比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外敷与康复新液联用可迅速修复黏膜损伤,治疗放射口炎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中药外敷 康复新液 放射性口炎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放射肿瘤领域的应用,使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给现代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思维、提供了新标准。肿瘤的放射诊断与治疗离不开医学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 标签: 放射肿瘤医学 诊断 治疗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常规放射治疗模式沿用多年,在前列腺癌治疗上已经难以得到大的突破。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前列腺癌使得疗程缩短,单次剂量提高,且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治疗治疗组的TC、TG、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放射直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放射直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放射性 直肠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介入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完全止血率高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研究组患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45.0%,研究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仅为5.0%,研究组患者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介入放射 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辅助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患者采取舒利迭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舒利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黄疸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间歇照射组60例,对照组为持续蓝光照射组60例。两组均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治疗组治愈率为91.7%,对照治疗组治愈率93.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间歇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照射组(p<0.01)。结论间歇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间歇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