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弹性成像观察131I治疗前后的甲状腺质地变化,提高对131I治疗GRAVES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就诊的GRAVES患者36例,HitachiHIVISIONPreirus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甲状腺质地变化。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131I治疗前甲状腺超声弹性评分为1.6±0.8,治疗后评分为1.9±0.7,t=2.249,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RAVES病131I治疗后甲状腺的超声弹性评分较治疗前升高。

  • 标签: GRAVES病 131I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随机抽取影像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68例乳腺肿块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超声弹性成像和手术病理检查,回顾分乳腺肿块患者良恶性检查结果。结果全部168例乳腺肿块观察对象,经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和穿刺活检诊断的良性肿块96例,恶性肿块72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准确性为88.1%。特异性为87.5%,敏感性为80.6%。两种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乳腺良恶性肿块评定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 乳腺良恶性肿块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测值及Itoh评分法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与Itoh5分评分法对50例患者共6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62个实性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有20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4个,浸润性小叶癌4个,髓样癌2个。良性肿块42个,其中增生并纤维腺瘤样形成4个,脂肪瘤3个,纤维腺瘤35个。恶性病变中≥4分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在灰阶图和弹性图的面积和直径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在弹性图和灰阶图中的面积比和直径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测值法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优于Itoh评分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测值 Itoh评分法 乳腺实性肿瘤
  • 简介: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大约160万的盲人是由于外伤所致,而外伤也造成了230万人双眼[1]低视力和1900万人的单眼盲或低视力。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官受到外来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损害,造成眼部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损害。由于眼的位置暴露,眼外伤很常见。据统计,我国每年会有数百万到上千万的人发生眼部外伤,伤者后果严重,是目前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眼外伤 OTS 低视力 化学性因素 单眼盲 眼部组织
  • 简介:大规模语言运用测试(performanceassessment)中评分员的评分质量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和考试成绩的信效度及公平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评分员培训最小化评分误差是确保考试成绩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多层面Rasch模型(MFRM)中所提供的丰富的统计信息对评分员的评分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MFRM输出的统计结果可以较为全面地诊断评分员在评分中所存在的问题,为评分员培训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也可以作为区分评分员准确度高低的依据,为更多评分员误差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

  • 标签: 评分质量 多层面RASCH模型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联合Walerlow评分在预防ICU危重患者压疮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ICU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按照疾病种类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每天由白班护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Walerlow压疮高危评分动态评估,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风险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无压疮的APACHEⅡ和Walerlow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联合Walerlow压疮高危评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对ICU重症患者压疮形成的预防意识,并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APACHEⅡ评分 Watelow评分 危重症患者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科4年时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脓毒性休克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并根据7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APACHEII和SOFA评分等一般情况,统计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我院ICU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总体病死率为62.8%,4年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1);病死组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我院ICU患者的7d病死率仍高,为62.8%,且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可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SOFA评分 APACHE II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溶栓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溶栓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 标签: 脑梗死 急诊溶栓 NIHSS评分 GCS评分 护理
  • 作者: 宋海潮郑光宇何启蓉黄湘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68例急诊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的基线水平,并检测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5d。比较不同预后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15d内死亡、行急诊PCI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68例患者行PCI治疗者74例,15d内死亡9例,发生其他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29例。15d死亡患者及行PCI的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与未行PCI的患者(P<0.05);有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GRACE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P<0.05),TIMI危险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可独立预测15d死亡、行PCI治疗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结论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是预测急诊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因素,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但GRACE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后预测效果更好,预测价值较高。
  • 简介:本研究基于多层面Rasch模型,通过分析评分结果对PRETCO口试评分标准的效度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PRETCO口试评分标准能够有效区分考生的能力;评分评分的内部一致性总体较好;虽然评分员之间的严厉度有明显差别,但是这些差异并不影响总体的评分质量;评分员使用了评分标准中所有分数段;各个分数段的评分总体分布较为合理;因此,PRETCO口试评分标准的整体效度较高。但是,研究同样发现一些问题:“朗读”任务评分标准中两个分数段与考生能力出现了负增长;“陈述”任务评分标准一个分数段的使用频次过低,个别分数段阈值差距较小,评分员对这些分数段难以把握,容易产生混淆。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为完善PRETCO口试评分标准以及评分员的培训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 标签: PRETCO 口试 评分标准 效度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早期阴道超声表现及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予以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予以腹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的孕囊型、不典型孕囊型及破裂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彩超能够提升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宫角妊娠 间质部妊娠 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药柜评分表的设计和在门诊中药房当中的运用。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2年6月我院发生的小药柜管理不规范问题进行记录,并结合这些问题设计小药柜评分表,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门诊中药房施行。研究使用小药柜评分表前后相关不规范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施行小药柜评分表后中药使用错误次数减少47次、药品丢失次数减少21次、药品储存错误次数减少19次、药品过期后未处理次数减少22次。结论利用小药柜评分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药柜内中药的管理进行改善,并且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小药柜 评分表 运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管理的37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37例作为对照组,评定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3例,占比8.1%;对照组并发症10例,占比27.0%,两组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预警评分用于ICU患者护理干预中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胶质母细胞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建立一种术前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评分方法。方法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14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与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根据这些术前临床特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术前因素,依据胶质母细胞瘤术前预后评分,患者最低0分,最高为3分,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评分组病人的生存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别,分值越低,预后越好(p<0.0001)。结论依据本组资料建立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前预后评分可以量化各种预后相关的术前临床特征,其简单实用,是一种预测患者生存期科学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目前在很多国家,通过超声波扫描技术显示出婴儿的图像被认为对于母亲和婴儿是安全且实用的,这就是我们俗称的"B超"。图中的医生正拿着探头在这个孕妇的腹部移动。探头发出的超声波进入了妇女的腹部,在腹腔内部,这些超声波从胎儿的皮肤表面反射回来,然后又被探头收集起来,最后传送到可以显示影像的屏幕上。

  • 标签: 超声波检查 表面反射 超声波扫描 超声波仪器 科学探秘 怀孕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处方点评,找出门诊不合理用药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以改进,减少乃至杜绝不合理用药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疗事故及药源性疾病。方法依据《医院处方管理点评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PASSPharmAssist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随机等间隔抽取的2015年每月100张处方共1200张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3.25%,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7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28.9元,药品通用名的使用率为100%,基本药物使用率为7.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注射剂使用率为29.7%。结论我院门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 标签: 处方点评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治宫外孕的过程中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疑似宫外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阴道超声、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腹部超声检出宫外孕患者18例,诊断率62.1%,阴道超声检出宫外孕患者28例,诊断率为96.6%,p<0.05。同时阴道超声对于包块直径小于3cm的宫外孕的检出率达62.1%,对照组仅有3.4%,检出能力显著优于腹部超声检查法。腹部超声检测胎囊型宫外孕检出率为17.2%,阴道超声的检出率为34.5%,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宫外孕相较于腹部超声检查,在检测包块直径、结构、宫外孕分型以及小型包块方面更具有优势,且迅速、安全无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