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大凡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都会知道,山水诗的大量出现是在晋、宋(刘宋)之际,或者说,山水诗的兴盛繁荣是南朝诗歌的一大特色。大凡了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人也都知道,谢灵运正是晋、宋之际大量出现的山水诗歌这种文学现象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南朝山水诗领域中的著名诗人。按照实际,说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确不为过。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 中国诗歌 南朝诗歌 诗派 文学现象
  • 简介: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谢灵运 交游 佛学 山水诗
  • 简介: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解读,历来就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溯本追源,从早期的谢诗评论入手,理清时人解读谢诗的角度与要点,我们方能对谢诗有一个较公允的认识。

  • 标签: 钟嵘 谢灵运 诗歌批评
  • 简介:谢灵运的一生都处于客人的地位,缺乏归属感,因此,他的内心总被深刻的忧郁笼罩,并非表面上尽情欢乐的生活所能弥补。

  • 标签: 谢灵运 浮萍 归属感 忧郁
  • 简介: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山水诗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山水诗艺术成就表现为四点声色的描绘、拟人的修辞、多而熟练的化用古代典籍中的语言、写景过程中主客观之间的自然转移及整体上的交融。

  • 标签: 谢灵运山水交融艺术特色
  • 简介:谢灵运是晋代淝水之战前锋都督康乐公谢玄(343~389)之孙,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也称他为谢康乐。骆玉明、张宗原在《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中引用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论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然后他们写下了“宋初文学的这一新趋向的主要代表是谢灵运”的结论,又说“真正对诗歌风气的演变产生重大作用的是谢灵运。”钟优民在《谢灵运论稿》(齐鲁书社,1985)一书中,

  • 标签: 宋初 都督 淝水之战 谢玄 风气 晋代
  • 简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正月,因为谢灵运在临川的"游放不异永嘉",辜负了朝廷的信任,司徒、彭城王刘义康便派人到临川(今江西临川市),会同州从事郑望生,要将他押回京师发落。孰料他的戆性子上来了,竟率兵拒捕;不过终究不是朝廷对手,很快便被擒拿归案,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临川市 朝廷
  • 简介:钱钟书先生曾经考论中国古代文评有一种一贯的"结习":"盖吾人观物,有二结习:一、以无生者作有生者看,二、以非人作人看。鉴画衡文,道一以贯。"应该说,钱先生揭示的是一条中国诗文评各个时代贯穿的极普遍的通则,但在中国诗歌意象发展史上,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 标签: 谢灵运山水诗 诗歌意象 表现形式 发展史 语言结构 诗性语言
  • 简介:<正>谢灵运的山水诗,和他的人一样,在文学史上颇多争议,论者常常各持己见,针锋相对,很难达到一致的定评。本文仅对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提出以下三题来讨论。一、自然的风格说到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特色,人们常常用他的一句诗来描述:“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把它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概括到理论的高度,用风格论的术语来说明,就是清新,自然。

  • 标签: 谢灵运山水诗 艺术特色 “清空” “清” “自然” “空”
  • 简介:谢天运山水诗极具色彩美,有着清、幽、艳、鲜四大特色。他追求“清”的旷味,笔下景物极为清美,不缨垢氛,受玄学、佛学影响,景物有种清逸远韵。谢灵运喜欢纵深旅游,其诗有着“深远”的风貌,别具幽趣,有种杳冥飘渺的神秘气息。谢诗又有艳丽的一面,色彩鲜艳、构图均衡的景物描绘随处可见。谢诗有种澄鲜晶莹之美,鲜活朗润。澄净明澈。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 色彩
  • 简介:东晋赏物模式的物之殊相、主体赏玩及人生感悟,这三个方面构成为山水诗写作主流范式的基本要素,此种主流范式经由谢灵运的诗歌而得以完全确立。谢灵运以其高妙的语言文字手段将这些要素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赏物模式
  • 简介:被誉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其山水诗名篇大部分是他在永嘉太守任上所写,诗中多涉永嘉地名,如西射堂、春草池与池上楼、东山、南亭与北亭、石室山、赤石、斤竹涧等。然历代研究者对永嘉地名的注释多存在疏误,应根据史料分析和实地考察进行辨正。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永嘉地名 辨正
  • 简介: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 标签: 佛教 谢灵运 山水诗结构 影响
  • 简介: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对唐诗的影响巨大,具有经典价值。但经历了唐诗的高峰之后,谢诗的这一价值被逐渐忽视。以恢复古典审美理想为目标的明代复古派文人在审视古典诗歌整体价值的前提下,对谢灵运诗歌的经典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积极整理了包括谢灵运在内的诸多六朝作家的诗文集,较高地评价了谢灵运的诗歌价值,并在诗歌创作中积极模仿,实际给予了谢灵运诗歌近似于唐诗的艺术地位,认可了谢灵运诗歌所具有的经典价值。

  • 标签: 明复古派 李梦阳 谢灵运诗歌
  • 简介:谢灵运山水诗中的玄言佛理,旨在化解心中的郁结,慰藉狂傲而落寞的心灵,消解政治上的失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躁动和愤懑.谢灵运借玄言佛理来求得心灵的达观和镇静,是以理化情.玄言佛理在其山水诗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玄思和理趣.

  • 标签: 山水诗 谢灵运 佛理 文学创作 哲学 抒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5
  • 简介: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开一代之先河。其庄园山水诗在“归隐”中有对故乡始宁的眷恋,而其远游山水诗抒发的更多是对自然山河的热爱,对郁郁不得志的愤慨以及对前路茫茫的忧思,情感更为繁复浓烈,也体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远游 愤懑 迷茫
  • 简介:谢灵运以善写山水诗著称于中国文学史,千百年来论者不遗余力地品评,然少有研究其诗结构者.谢客的山水诗结构艺术,随诗人的生活与创作历程而演进,呈现出多变性,表现出三段式结构、多重式结构和疏荡式结构.

  • 标签: 谢灵运 山水诗 艺术结构 多变性 创作历程 三段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