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句首“对了”分为两个:“对了1”表示对语境中某种言行的肯定,是实义成分;“对了2”是纯粹的话语标记,用于引入新话题。“对了2”由“对了1”词汇化而来。其发展经历了重新分析,省力原则和认知隐喻是“对了”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 标签: 对了 话语标记语 词汇化
  • 简介:正确理解与准确使用汉语话语标记是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外国留学生使用话语标记的频率低于母语者;汉语越熟练的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的频率越高,并且他们在话语标记的类型使用及功能使用上与母语者没有显著差异。外国留学生所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成为其最大的语用输入,他们在与目的语群体频繁的社会文化互动中习得话语标记

  • 标签: 语用能力 话语标记 二语习得 文化互动
  • 简介:口语对话中的话语标记“我跟你讲”使用频繁,但对其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先分析了字串“我跟你讲”的结构和一般使用模式,然后借助自建语料库对“我跟你讲”在整个话语标记体系中的地位和语体进行研判,接着围绕实例使用情况进行话轮中的位置统计分析,最后对接续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跟你讲”在2817个话语标记排在89位,是纯口语话语标记,用在话轮开头或内部,很少用于轮尾,功能上以话题顺接为主要功能。

  • 标签: 话语标记“我跟你讲” 整体地位 话轮位置 话题接续功能
  • 简介:无论在俄语还是在汉语中,话语标记都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话语标记已成为研究话语生成和理解的重要课题。话语标记话语中的主要作用是动态的语用功能。俄汉语中的话语标记都具有制约、提示、篇构建、面子维护等语用功能。但汉语中说话人可借助末尾标记来表达不同的命题态度,且汉语中的谦词也可作话语标记来使用,这种现象在俄语中并不存在。

  • 标签: 俄语 汉语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对比研究
  • 简介:网络流行"你懂的"演变为话语标记主要经历概念语义虚化和语用赋值两大过程。话语标记"你懂的"在经历句法结构弱化、语义泛化和情态转移后重获社会交际之"不可说"、共享语境之"不用说"、话语互动之"说不出"3大元语用功能,其演变进程表相是语言内部结构变化和名物化的结果,本质是言语交流明示标记和人际维护需要的结果。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语义虚化 语用赋值 语用动因
  • 简介:话语标记,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功能与形式的结合体,在语言交际中广泛存在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语用功能。许多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在话语标记的使用上的确存在差异,仍然缺乏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重身份对话语标记的研究。因此,本文从中国大学英语老师和外教在课堂上使用较多的话语标记入手,主要包括Imean,well,yousee,分析大学英语老师和外教在课堂上使用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别。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英语口语 英语教学
  • 简介:国外研究者对"话语标记"的称说有30多种,国内研究者对其称说也有10余种之多。这是由研究者的理论背景、研究视角、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所造成的,同时也反映出"话语标记"具有多特点、多功能的性质。厘清各种称说之间的关系和微殊,使人们对"话语标记"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推进"话语标记"的研究很有必要。

  • 标签: 话语标记 语用标记 话语标记语 语用标记语 称说
  • 简介:现代汉语中'得了吧'多用于口语中,现已可以看做一个话语标记,其出现与否不改变话语的实际意义,只是对说话者的语气产生影响,从而对交际产生影响。

  • 标签: “得了吧” 口语 交际
  • 简介:话语标记理论和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选取80名来自西安某地矿类高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融入话语标记理论的听力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话语标记对男生和女生的不同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将话语标记理论融入听力课堂,有助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基于话语标记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女生的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听力理解 大学英语
  • 简介:“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经常出现在有损听话人面子的话语之前,具有面子补救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与“不是”的元否定功能密切相关。“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中“不是”否定的是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性质的一种判定,说话人将其引述过来并用“不是”否定其合宜性。汉语中的“元否定一事出有因”语义模型使得说话人在说出“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时总是预设了自己对听话人实施面子损害行为的某种客观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听话人的面子损害,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

  • 标签: 元语否定 不是 “不是我说你” 语用策略
  • 简介: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选择会受到元语用意识的影响,而话语标记的使用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OK在中国已是使用最普遍的外语词汇之一,其含义和用法的灵活多变性决定了它在话语交际中的重要性。OK具有面子威胁缓和、提醒以及信息修正等语用功能。文章以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标记OK为研究对象,重点探析它在会话过程中的语用功能,旨在进一步揭示自然语言交际所具有的动态性特征。

  • 标签: 元语用意识 话语标记语 OK 语用功能
  • 简介:基于公开语料库和自建语料库,文章考察了“糟了”的历时与共时用法。语料显示,话语标记“糟了”具有显著的独白和对话语体特征。在具体的语境中,话语标记“糟了”照应前后文信息,并伴有丰富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糟了”不仅具有元语用功能和话轮组织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还可细化出表明特定的情感态度或立场、表明突发情况、提请对方注意和刻意转移话题等语用微功能。

  • 标签: “糟了” 话语标记 语体 语境 语用功能
  • 简介:话语标记,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现象,在过去40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语言学家们大多就其定义及功能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以《生活大爆炸》第三季对白为语料,从关联理论对其中出现的话语标记youknow的五种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话语,继而获得交际成功。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YOU KNOW 关联理论 语用功能
  • 简介: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中文的发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的汉语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汉语学习者能够得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学习汉语很多年,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考试中也可以得到高分,但是一旦参与到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就出现很多问题。有些误解了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有些表达的不够全面,也不够得体,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误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缺乏对话语标记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了解话语标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 标签: 对外汉语 话语标记
  • 简介:基于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主要有三种:态度评价功能、祈使功能、表言说方式功能.每种人际功能都包含多种不同的下位功能类型,每种下位功能类型又分为多种不同的次类型,由此构建言说类话语标记的人际功能体系.

  • 标签: 言说类话语标记 人际功能 态度评价功能 祈使功能 言说方式功能
  • 简介:话语标记“这不”与“那不”多运用在说话人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陈述句中,在其后补充证明自己所言观点的分句,该类话语标记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并在话语机制之上表现出主观性及一定的交互主观性。“这不”与“那不”在使用频率与在语言中的分布上表现出不对称的现象,这受到了主观性的认知思维的根本影响。

  • 标签: 话语标记 “这不” “那不”
  • 简介:当今社会,国际化进程加快,各个国家都在以不同形式谋求国家利益。在这一背景下,话语权这一概念开始进入各国的视野。是否拥有话语权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把握对外传播过程中“译话语权”对于传播本国文化,实现自身诉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国际化发展背景下的外宣翻译为落脚点,从文化传播角度出发对译者的话语权展开研究。

  • 标签: 翻译 权力与译语 话语权构建
  • 简介:话语分析是对语言和文本学习方法上的多学科描述,包括语言学,文化,语言哲学,文学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话语分析术语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一种语言学分析方式,用来分析句子层面以上的语义结构。但是,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单词,词组和句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静态的,脱离语境的教学观,强调的是语言的形式,而不是它在语境中的语用。

  • 标签: 话语分析 二语教学 传统教学 语境
  • 简介:摘要不同的新闻报道反映媒体者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对新闻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正是揭示媒体人的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两家媒体对于中国股市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中美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对新闻的影响。

  • 标签: 批评话语分析 语篇对比
  • 简介:话语标记“拉倒吧”的形成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标记化三个阶段。首先是述补短语“拉倒”词汇化成动词,然后动词在隐喻机制作用下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词,语气词“拉倒”和语气词“吧”叠加在一起,从句子中游离出来语用化为一个话语标记话语标记“拉倒吧”在句子中主要起到程序义和传递主观情态的功能。从述补短语到话语标记“拉倒”经历了行域→知域→言域,经历了由句法成分到功能成分、由行为义到主观情态义、由句法功能到篇功能的语用化过程。

  • 标签: 拉倒吧 词汇化 语法化 话语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