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建世,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四川省。1982年,获四川历史系考古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1985—1992年,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副教授;1992—1999年,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副研究员、馆长;1999—2002年,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研究员、馆长。2002年至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关于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中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张建世教授热·,32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 标签: 西南民族学院 民族文物 西南民族大学 珍藏 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研究所
  • 简介:【摘要】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民教授从学术史的角度。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西南人类学发展颠峰时期的瞩目成就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他指出,老一代学者们深入到西南边疆地区进行的艰苦但卓有成效的田野工作,不仅为中国人类学的早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且对中外学术交流、民族国家缔造、民族和族群的划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世纪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认真总结和反思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将对现代西南研究及其他学术领域的发展和繁荣有所裨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民族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几乎一直伴随着中国民族学的成长。王建民教授着眼于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民族学学科在追求世界性学科规范与倡导本土学术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曲折过程。他指出,把学科世界性作为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方略,把学术本土性当作学者们的努力方向,是民族学在当下和未来恰当处理好世界性与本土性二元对立关系的新策略。胡鸿保教授以近年贵州黎族的生成及对穿青人身份归属的一种建言为切入点,认为民族识别标准在一些方面已经发生变化,“主观意愿”的权重相对于“客观标准”而言,有上升的迹象;这对人口的族际变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蒋彬教授将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灾后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探求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 标签: 关注热点问题 学报关注 民族大学学报
  • 简介:除了纳西族外,类似东巴文的象形文字还存在于摩梭人、耳苏人、纳木依人以及彝族、羌族、普米族和藏族之中,并形成了一个民族象形文字链,对于认知上述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予以抢救保护。

  • 标签: 西南民族 象形文字 文字链
  • 简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就阿昌族、傈僳族、瑶族、黎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医药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了民族医药的传承问题,指出民族民间医生累积的社会地位和当地人的信任是民族医药传承的社会氛围,对医术的习得及借助其获得一定的社会身份则是驱动力。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民族传统医药 民间医生 祖传医术
  • 简介:春秋庆典中天、地、人三者相互感应和协调,农事和人的生命运动出自同一原理,自然逻辑与人类生命逻辑和谐共振。它是民众自由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其深居功能就体现出民众独具特色的生命意识。新春开岁,民众以人的生殖或模拟生殖的节日行为感应大自然,以增加“物质资料的生产”。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春祈秋报,祈望实现生命力的增殖。

  • 标签: 春秋庆典 赎罪祭 生命意识
  • 简介:摘 要: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个硕士点,现有在校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60余人。

  • 标签: 民族大学文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 简介:人生的四大礼俗及其相关的服饰民俗活动,体现着一个族群的共同愿望,成为联结人类群体观念的合理方式,任何一个族群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人,在其生命历程的每一个关节点上,无论是新生还是成年,婚配还是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有相应的“改头换面”或“改装易服”以及某种特殊的服饰,来作为社会承纳其进入族群的显著标志

  • 标签: 西南民族服饰 诞生礼 成年礼 婚礼 丧礼
  • 简介:【摘要】由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4次年会”2008年10月在武汉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和谐、发展,关注的热点是西南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知中国民族学的“华西学派”、构建和发展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青年论坛、推进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改革和科学发展。这里对这次会议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 标签:
  • 简介:植根于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的民族传统艺术,集真、善、美为一体,具有无言的教化功能:它以自发的方式传承,凝聚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文化心理,促成了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生存方式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系统;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性,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中得以展现并保持着活力;揭示民族传统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并阐释其教化功能,从教育终极关怀的高度重新认识其价值,对于民族创新精神培育、民族生存发展与民族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西南民族 传统艺术 教育
  • 简介:摘 要:民族乐团作为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民族音乐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随着民族乐团在高校中的普及,其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要求也逐步完善,本文以西南大学为例,就其民族乐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梳理,尝试为下一阶段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对同性质学校民族乐团发展有所启发。

  • 标签: 西南大学 民族乐团 现状 发展建议
  • 简介:西南民族师专的前身是兴义师范学校,一九三六年创建于盘县,当时校名为盘县师范学校,设有三年制中等师范和四年制简师。一九五一年十月迁至兴义专区所在地,更名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学校迁至兴义后有较快的发展。一九五二年办起了附属小学和幼儿师范班、小学教师训练班和速成师范班。一九五八年开办了高等师范专科班,设文、理两个科。经一九六一年的调整,初师、幼师和部份来自农村的中师学生全部下放农村,全校

  • 标签: 兴义专区 师范专科学校 西南民族 小学教师 附属小学 八年
  • 简介:鬼主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号,是西南少数民族宗教鬼神崇拜的产物。鬼主制度在西南鸟蛮系统部落普遍推行,是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历史上原始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大小鬼主与唐宋王朝的朝贡关系,有助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的维护。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鬼主制度 原始宗教 罗氏鬼主
  • 简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 标签: 中国 西南少数民族 神灵信仰 祭祀仪式 祭坛 文化内涵
  • 简介:西南民族学校的女童教育是西南民族地区实现教育“两基”的关键,也是西南民族地区提高人口素质的切入点。本研究主要从西南民族学校女童教育开展的经费来源、办学形式、特色课程、学习成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西南民族学校女童教育的现状。基于现状的分析,本文讨论了西南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设性的策略。

  • 标签: 西南民族 女童教育 现状研究
  • 简介: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民间信仰种类繁多且多与其他宗教并行不悖。至今,巫师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的主持者,仍在小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相关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巫师的称谓、分类、职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巫师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有助于对巫师的认识。

  • 标签: 民间信仰 巫师 功能
  • 简介:【摘要】民族院校的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探讨了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生命线和主旋律,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举措。

  • 标签: 探索西南 教育管理探索 民族院校
  • 简介:2008年12月26日,中心在说乎斋举办首届“说乎论坛”。本届“说乎论坛”是在历年“嘉陵江之夜”传统的基础上创办的,旨在增强学术氛围、加深师生情谊,并对中心一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多年来,由中心博士研究生发起、策划和实施并已成功举办多届的“嘉陵江之夜”传统活动,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类的起源与教育”,

  • 标签: 民族教育 西南大学 论坛 心理研究 博士研究生 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