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膜纤维为腹膜透析(P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包裹性腹膜硬化(EPS)及超滤衰竭的发生,是长期PD患者技术失败并最终退出PD的主要原因。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的慢性刺激和反复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引起腹膜问皮细胞损伤是腹膜纤维发生的始动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其过度活化会引起靶器官损伤。体内和体外研究皆证实,在不同器官如肾脏和心脏的纤维过程中RAS皆发挥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的主要效应因子,AngⅡ在腹膜纤维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的问题。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血管紧张素Ⅱ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腹膜透析液 靶器官损伤 Ang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纤维治疗对乙肝肝纤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纤维患者;以重组人干扰素γ抗纤维治疗,从中随机选出30例患者为研究组增加盐酸川穹嗪注射液,与另外30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就疗效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 抗纤维治疗 盐酸川穹嗪 重组人干扰素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系统,已知RAS在血压调节、电解质及体液稳态方面起关键作用。随着不断研究,在特发性肺纤维的进程中也观察到了局部RAS系统的异常激活,提示RAS系统可能是特发性肺纤维的新靶点。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肾脏毛细血管稀疏既是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结果,又是促进CKD向肾间质纤维(RIF)进展的关键环节。了解可能造成毛细血管稀疏的发生机制,对探讨改善血管稀疏状态,促进血管新生,减少RI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肾脏毛细血管周围细胞即内皮细胞、周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着手,对其可能影响肾脏正常血管网结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可能参与血管新生的修复机制作一综述,从而为减轻RIF、延缓CKD进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毛细血管稀疏 肾间质纤维化 内皮细胞 周细胞 内皮祖细胞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CF)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亚洲发病率较低,中国尚无发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CF可导致全身多系统功能受累,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安全、快速、易行的方法在CF诊断中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还未提出中国人群的基因突变谱。多学科联合治疗及基因治疗是现在CF的研究新方向。目前还未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治疗及疾病管理指南。现就我国CF研究现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基因研究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汗液试验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胰腺纤维是一种以成纤维细胞活化为主、伴有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慢性进展性的病理过程。胰腺纤维改变了胰腺的正常结构,影响了胰腺疾病的预后,然而至今仍无有效缓解胰腺纤维的策略。近年来,纤维进展伴随成纤维细胞的代谢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代谢为靶点的治疗方案有望成为缓解胰腺纤维的重要措施。本文以糖酵解为切入点,阐明胰腺纤维与糖酵解生物学机制及靶向糖酵解途径抗胰腺纤维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糖酵解 胰腺纤维化 代谢机制 治疗
  • 简介:编辑同志:前不久听说我的一位老战友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肺纤维。请问:肺为什么也会纤维?87462部队张绍明张绍明同志:特发性肺纤维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一种,病因不明。目前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并不很高,大约为万分之七至万分之八,没有男女的差别,多在40岁以后出现。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 病因不明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进展性纤维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PF-ILD)是指一大类慢性纤维肺疾病,与IPF类似,表现为肺纤维进行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及患者早期死亡。PF-ILD发病率高,预后差,而临床医生对PF-ILD的认识不足。近年许多临床试验显示出抗纤维药物治疗PF-ILD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生坦对肺间质纤维(PIF)大鼠肺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和治疗组(T组),n=8;予博来霉素建立PIF模型;T组于第2天始予波生坦(100mg/kg.d)灌胃治疗,C、F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血管病理改变。结果1.C组、F组、T组血浆ET-1分别为0.11±0.04、0.41±0.13、0.27±0.04(ng/m1);2.F组比较于C组明显升高,(P<0.05),波生坦治疗的T组较F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肺血管病理C组大鼠血管内皮完整,基底膜线状连续;模型F组血管外肺泡充填大量炎性细胞,多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内膜结构不清甚至断裂,管壁明显增厚,部分闭塞;治疗T组较F组肺血管内皮相对完整,血管平滑肌增殖及管腔狭窄明显减轻。结论波生坦可以通过拮抗并降低ET-1水平,减少肺血管损伤,延缓肺间质纤维的进展。

  • 标签: 波生坦 肺间质纤维化 肺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蒜素(allicin)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t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增殖、凋亡、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探究大蒜素抑制硬膜外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将生长状态良好的RVECs分为对照组(0 mg/L)、25 mg/L组、50 mg/L组和100 mg/L组。根据组别加入含相应大蒜素浓度的细胞培养基培养24 h,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RNase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百分比,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体外管腔形成法察看细胞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T3、p-STAT3、PCNA、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使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成年雄性的SD大鼠均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大蒜素组,术后第28天察看各组大鼠硬膜外瘢痕产生状况,并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目、胶原密度、血管数量、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升高,细胞活力、细胞迁移能力及管腔形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蒜素各组中G1期和S期细胞百分比随大蒜素浓度逐步下降(P<0.05),G2期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则随大蒜素浓度逐步上升(P<0.05),细胞被阻滞在G2/M期。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升高,细胞内JAK2、STAT3、p-STAT3、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步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步上调(P<0.05),p-STAT3/STAT3比例下降(P<0.05),Bax/Bcl-2比例上升(P<0.05)。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感染或步态异常。假手术组椎板外区域和生理盐水组硬膜外区域可观察到致密的瘢痕组织,而大蒜素组中硬膜外瘢痕与硬脑膜之间有明显的间隙,胶原密度、血管数量、p-STAT3蛋白密度以及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大蒜素抑制椎板切除术后血管生成及硬膜外瘢痕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

  • 标签: 瘢痕 大鼠 内皮,血管 血管生成调节剂 组织学
  • 作者: 王可欣 蔡斌 陆沈吉 张玉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 5717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埔分院,上海 200011
  • 简介:摘要关节囊纤维是关节损伤/手术后关节挛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确定的分子信号序列和细胞应答机制决定纤维形成过程。目前,纤维领域相关研究更多且更深入的集中于肝、肺、肾等内脏器官,涉及TGF-β1/Smads、Wnt/β-catenin、YAP/TAZ等多条信号通路。本文对内脏器官纤维信号通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究关节囊纤维、关节挛缩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纤维化 关节挛缩 关节囊 信号通路 内脏器官
  • 简介:摘要肾纤维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病理学基础。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腹膜纤维所致的超滤衰竭则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激活和随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在炎症反应和纤维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小体与CKD患者肾纤维和腹膜透析腹膜纤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对乙肝纤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 4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另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对比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水平及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相关系数。结果:研究组疾病不同程度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病情患者 ALT与 AST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且伴随病情的不断加重,研究组患者 AST/ALT水平也会不断升高;研究组患者血清中 LN、 IV-C水平同肝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但是 PC-Ⅲ水平、 HA水平同肝生化功能指标之间关系为正相关( P< 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乙肝纤维化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肝生化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立伟 徐保平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2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CF)是一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累及呼吸、消化等多系统,出现多脏器受损。多种因素导致营养不良在CF儿童非常常见,伴胰腺功能障碍表型的患儿常在出生时或出生1年即可出现吸收不良和/或生长发育障碍。营养状态与CF儿童的肺功能及生存期密切相关,因此,营养管理对CF患儿非常重要。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国内对CF儿童的营养管理远远不足,我国CF患儿的生存期亦远低于欧美国家。本研究从CF患儿营养管理的重要性、营养管理方法及营养评估和监测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CF儿童营养状态的关注及营养管理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及干预,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儿童 囊性纤维化 营养 营养管理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肝纤维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均可发生肝组织学的逆转与预后改善。肝纤维涉及多种细胞与多个环节,其逆转机制也十分复杂,主要有肝细胞炎症坏死减轻与肝细胞再生、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与失活、肝窦内皮细胞与微血管的改善、肝巨噬细胞恢复型极化等,且细胞之间相互影响。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表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多则是肝纤维逆转的生化学基础。但是,目前肝纤维逆转的临床病理机制研究较少,不同病因不同程度肝纤维逆转的关键靶点群尚不清楚,缺乏相应的转化应用研究。深入系统地了解肝纤维逆转的特点与机制,不仅可丰富对肝纤维肝硬化自然史的认识,亦可为抗肝纤维的治疗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帮助。

  • 标签: 肝纤维化 逆转 机制 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肝窦内皮细胞 肝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早期肝纤维的诊断和抗肝纤维药物的筛选应用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常用的血清肝纤维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等已有较多的观察报告。多数人认为这些血清指标水平对早期诊断肝纤维有帮助。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为此,我们对各型肝炎和肝硬变的病人

  • 标签: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临床评价 慢性肝炎 早期肝纤维化 急性肝炎 层粘连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