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Ang1形成的稳定血管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Ang1和Ang2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1是促进还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 简介:血管生成(angiopoietin,Ang)是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由Ang-1和Ang-2组成;Tie2(tyrosinekinasethatcontainsimmunoglubin-likeloopsandepidernalgrowthfactor-similardomains2)是其共同受体.Ang-1促使血管成熟,维持血管稳定.Ang-2则拮抗Ang-1的作用,始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Ang/Tie2受体途径起重要作用,抑制Ang/Tie2受体途径可以抑制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眼部 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素 受体 TIE2 病理性
  • 简介:血管生成(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致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拮抗剂 ANG 抗肿瘤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生物学研究
  • 简介:正常组织的生长、重塑、再生以及某些组织的异常增殖均离不开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充足的血液供应又有赖于足够数量的血管形成.所以血管形成与细胞的发育、繁殖、分化、迁移、成活有密切关系。早在1971年,Folkman^[1]就提出实体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它在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证实了多种肿瘤的形成与转移也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抗肿瘤血管生成 促血管生成素 血管形成 正常组织 血液供应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1(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取雌雄不限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均>2.0 kg,在每只兔子双侧耳腹侧中部相同位置制造瘢痕模型,观察瘢痕的大体形态,并分别在创面上皮化后1、2、4、8、12周切取兔耳瘢痕组织标本。在上皮化12周瘢痕组织标本收集后,于兔耳腹侧正常皮肤处收集正常皮肤组织,分别液氮保存行HE染色及Western印迹观察兔瘢痕的组织学变化及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瘢痕成熟过程中,瘢痕Ang-1表达趋势是先升高,自上皮化后1周0.22±0.04至上皮化后2周最高0.29±0.11;之后逐渐降低,上皮化后4周0.12±0.06,上皮化后8周0.05±0.01,至上皮化后12周最小0.00±0.00,接近正常皮肤Ang-1表达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瘢痕的变化表现为瘢痕的表皮层及真皮层逐渐增厚,至上皮化后4周左右最厚,细胞排列密集,以后瘢痕逐渐变薄,细胞密度进一步降低。结论Ang-1在瘢痕中表达的变化趋势与瘢痕形态的变化趋势大致相似。Ang-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瘢痕 血管生成素-1 病理学 模型动物
  • 简介:血管生成(Angiopoitins)促进血管发生、重塑、成熟和维持,与肿瘤、炎症的血管发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其家族成员包括Angiopoitinl、2、3、4。Ang1通过活化Tie2受体促进血管发生,具有抗凋亡、抗缺血、抗炎等效应。Ang2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协调促进血管发生,高压氧和缺氧能调节Ang2表达。Ang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这种作用是通过活化MMP-2所引起。抑制Angs/Tie2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是治疗肿瘤有前景的方法。

  • 标签: 血管发生 促血管生成素 肿瘤 TIE2 治疗 增殖
  • 简介:摘要:人们健康的生活与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炎症是引发一些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许多的细胞因子都是与炎症有着联系的,其中血管生成样蛋白 7在人体中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例如,癌症、青光眼等一些病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是依据血管生成样蛋白 7在人体中的促炎功能进行研究。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 促炎功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样蛋白6(ANGPTL6)及瘦水平,探讨ANGPTL6、瘦与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N组(47例,UAER≥30 mg/24 h)、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50例,UAER<30 mg/24 h),另选取58名同时间段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瘦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UAER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T2DM组相比,DN组ANGPTL6水平显著升高(F=13.53,P<0.05),ANGPTL6与年龄、收缩压、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指数(HOMA-IR)、HbA1c、UAER、瘦呈正相关(r=0.23、0.30、0.17、0.21、0.23、0.29,P均<0.05);瘦在对照组、T2DM组、DN组呈逐渐升高趋势(F=6.09,P<0.05),瘦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HOMA-IR、HbA1c、UAER、ANGPTL6呈正相关(r=0.31、0.23、0.25、0.29、0.21、0.25、0.29,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76.24,P<0.001)、HbA1c(β=-28.36,P<0.001)、HOMA-IR(β=-145.13,P<0.001)、ANGTPL6 (β=66.15,P<0.001)、瘦(β=8.76, P=0.02)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DN患者ANGPTL6、瘦水平升高,二者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 瘦素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和相应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构成了Ang-Tie信号通路,对于眼部脉管系统的生理性发育以及病理条件下的相关眼部疾病均发挥重要作用。在眼球发育期,Ang-Tie信号通路参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原始玻璃体血管消退以及房角房水引流通道发育等。在成熟个体中,Ang-Tie信号通路在维持血管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失衡可破坏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从而导致血管渗漏等病理改变,广泛参与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角膜等部位的血管性疾病。此外,目前已有多种针对眼部疾病的Ang-Tie通路相关药物正在研发中。(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35-340)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Ang-Tie信号通路 眼球发育
  • 简介: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生物活性 信号转导 临床应用
  • 简介:淋巴管的新生或再生是较常见的,见于多种疾病,如慢性淋巴水肿、组织创伤、器官移植及肿瘤生长和转移。由于淋巴管的再生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对于病理性淋巴管生长相关的病症几乎没有治疗和控制手段。因此,阐明淋巴管的生长机理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淋巴管发育和新生调节机制的研究相对于血管研究长期滞后,主要是因为缺乏淋巴管的特殊标记而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淋巴管新生 调节作 肿瘤生长 再生机理 淋巴水肿
  • 简介:<正>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一直是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肿瘤化疗和骨髓移植后,血小板恢复缓慢,极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目前所采用的输注血小板的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浓缩血小板,而且常发生同种免疫而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感染及其他难以控制的并发症。因而寻找一种能促进体内血小板生成的生长因子即显得极为重要。促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能特异地

  • 标签: 促血小板生成素 巨核细胞 血小板数量 氨基酸残基 抗血小板血清 血小板减少性出血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样蛋白6(angiogenin-like protein 6,ANGPTL6)是血管生成样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其表达与肥胖、糖尿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尽管对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ANGPTL6可以改善肥胖和胰岛抵抗,但其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却升高。研究ANGPTL6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思路。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 胰岛素抵抗 肥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样蛋白(ANGPTLs)是一类与血管生成结构相似的分泌型糖蛋白,其在实体肿瘤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局部乏氧是肿瘤微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其介导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以及治疗效果。ANGPTLs家族中的部分蛋白可作为乏氧诱导因子1的下游靶基因,调节肿瘤的生理功能。因此,阐明ANGPTLs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概述了ANGPTLs家族的生物学特征、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乏氧微环境中可能的作用。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质类 肿瘤发生 肿瘤发展 乏氧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2(Ang-2)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在与健康人群表达水平对比后总结其表达意义。方法抽选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与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将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ng-2、NT-proBNP、LVEF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Ang-2与NT-proBNP、LVE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ng-2、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降低(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的三项指标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g-2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5),Ang-2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4,p<0.05)。结论血管生成-2与慢性心力衰竭之间明显相关性,Ang-2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心衰程度越高,Ang-2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利钠肽前体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2(ANG2)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该院20例早发子痫前期、20例晚发子痫前期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中ANG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子痫前期组ANG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晚发型子痫前期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子痫前期
  • 简介:血小板生成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造血调控因子.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阐明了血小板生成及其受体系统(TPO/c-Mpl)在造血调控方面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重组血小板生成,以治疗放疗和化疗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综述了近年TPO及其受体c-Mpl系统对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涉及TPO和c-Mpl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可能经历的信号传导途径、TPO/c-Mpl系统主要的生理作用、TPO在血液循环中的代谢过程以及目前重组血小板生成的临床研究现状等六个方面.深入理解TPO/c-Mpl系统的结均和作用,将加深人们对机体的造血调控和血液病的认识,并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基因调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中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γ-hLH)对低黄体生成(LH)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74例低LH(拮抗剂应用后血清LH<1 mIU/mL)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过程中是否添加γ-hLH,分为A组(n=37)与B组(n=37),A组患者添加γ-hLH,B组患者不添加γ-hLH,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显著更少,hCG日LH、E2水平显著更高(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更高(P<0.01),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P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低LH患者而言,在其IVF-ET周期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添加γ-hLH,可以显著提高其体内LH水平,缩短Gn使用时间及用药剂量,改善患者胚胎质量,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低黄体生成素;拮抗剂方案;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血管生成(Ang)是一类分泌蛋白的超家族,是调节血管内环境稳定、参与血管生成和修复、脂质代谢的血管生长因子,在DR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治疗DR的一个新靶点。随着对Ang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针对Ang药物的研发,未来有望为DR的治疗带来新的观点和策略。

  • 标签: 血管生成素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脂质代谢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