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融合率为28例(82.35%),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优于横突间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mdd—Chiari畸形8例,寰枕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Klippel—Feil综合征)2例。术前CT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min(140.2±30.5)min;出血量190~710ml(272.2±73.4)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P〈0.05)。术后复查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结论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问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颅颈部畸形 寰枢椎脱位 板障间螺钉固定 枕颈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植骨融合良好、全部为骨性愈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植骨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作者: 黄炜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8-18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8期
  • 机构:MethodsofFusionoftheFixedLayoutandFlowofInformationintheElectronicPublishing黄炜HUANGWei(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进贤330224)(JournalofJiangxiJournalismandPublicationInstitute,Jinxian330224,Chi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后路椎间融合器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开窗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据手术前后的CT检查、X线片及Macnab评分来判定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但是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性融合率及治疗优良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其后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内固定器 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50例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随访结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局部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术后患者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管狭窄程度明显缓解,Cobb角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以及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胸椎椎骨折 脊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多模式镇痛组)和B(单纯镇痛组)组各30例。A组于术前24h内行心理干预,手术开始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在显露神经根后用lml利多卡因原液进行神经阻滞,并与手术缝皮前切口内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接止痛泵行PCIA。B组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止痛泵行PCIA。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术后各时间段(术后2、4、6、8、12、24、48h)的VAS评分和BCS舒适状态评分及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结果A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1),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和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优于单一静脉自控镇痛。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术 病人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患者使用椎弓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的患者其胸腰椎受损伤部位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椎关节面积相对于手术前来说明显增加,Cobb’s角明显降低,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重塑脊柱的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路固定 胸腰椎 骨折脱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足部lisfranc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lisfranc损伤患者54例,共有54足.按照Myerson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其中A型9例,B型38例,C型7例,治疗方法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进行治疗,24例采用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价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4例患者术后均获6~36个月的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其中ORIF组术后足部功能优良率为80.00%,关节融合术组的优良率为54.1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F组术后有1例出现骨性关节炎,2例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关节融合术组有2例出现术后足部疼痛,3例出现骨不愈合.结论与关节融合术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足部lisfranc损伤治疗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LISFRANC损伤
  • 简介: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 标签: 胫距跟关节 入路 关节融合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与椎间植骨钛板固定治疗颈椎体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名,术前X片、CT及MRI排除骨折、脱位以及椎管内肿瘤。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Cage组),B组17例(钛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术式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高。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Cage植骨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不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长。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需取髂骨,但融合时间短。两种术式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高。

  • 标签: 颈椎间盘 Cage 植骨融合 钛板
  • 简介:目的总结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脊柱内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和局部疼痛等,血液学及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细菌性感染;所有患者在诊断切口深部感染明确后,全部行切口拆开,清创,闭式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年。闭式冲洗引流后7日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后拔管4例,7~14日拔管13例,14~21日拔管9例;引流后21日,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CRP、血沉正常后停用抗生素13例,36日停用抗生素13例。5例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断钉与断棒。结论联合敏感抗生素加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疗效肯定且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材料。

  • 标签: 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 切口深部感染 闭式冲洗引流 脊柱内固定移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2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前路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手术成功率88.89%(32/36),高于前路组63.89%(23/36);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低于前路组44.44%(16/36),术中出血量低于前路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前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一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影像学确诊为椎体结核,所有病灶均累及2个以上椎体,术前经4周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经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变椎体,彻底清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行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VA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术后7d不同部位的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7.354,7.145,P<0.05)。结论经一期清除结核病灶并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脊柱 椎弓根内固定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创伤性关节炎、1例患者骨髓炎,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P<0.05)。结论临床上,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 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病例,分析评价经单臂外固定架及简单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严重钉道感染,根据Dienst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其中优1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结论单臂外固定架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实用,术后腕关节功能影响小,是治疗此类复杂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桡骨C型骨折 外固定架 简单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