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合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设计的HBV-FQ-PCR试剂盒对101份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PCR荧光定量和ELISA肝炎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FQ-PCR检测,24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也全部阳性,HBV-DNA拷贝数范围在1.4×105-7.0×109/ml之间;32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6.9%,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8.1×107/ml之间;14份Hbs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7.1%,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5.0×104/ml之间;18份全阴性的标本,阳性率为5.6%,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4.9×105/ml之间。结论FQ-PCR定量检测HBV-DN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基本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真实复制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定量 HBV-DNA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viru
  • 简介:<正>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对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eAg阳性/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

  • 标签: 血清谷丙转氨酶 乙肝病毒 肝实质损害 拷贝数 肝炎患者血清 荧光探针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价值的对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我院确诊的肺结核疾病的患者 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对照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肺结核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法检测,统计学意义存在( P < 0.05 )。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示出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数量变化情况,能够对病情起到监控作用,值得在临床。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肺结核 痰标本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46m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选择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高TG标本和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全血标本分别制备成高脂血、溶血血清标本,同时进行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较空腹采集即刻检测的结果降低。

  • 标签: 标本 溶血 高脂血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结合传统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皮肤科、泌尿外科、妇科就诊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115例行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液体培养法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通过对同种标本的2种方法结果的比较,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Q—PCR呈阳性的标本,液体培养法均呈阳性;而液体培养法呈阳性的标本,FQ—PCR可能为阴性,考虑原因主要是液体培养时间过长,标本被污染,导致假阳性。结论液体培养法可作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初筛检查,结合FQ—PCR检测能提供准确的诊断,2者阳性的基础上结合液体培养法的药敏试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方案。

  • 标签: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液体培养法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为研究组,另外同期选择25例HBV早期感染者作为对照,为对照组。均选择于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均在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在入院时,两组HBV DNA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研究组高,P<0.05;单独分析研究组数据发现,治疗后3、6、9个月的HBV D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独分析研究组数据还发现,治疗9个月的HBV DNA变异率最高,对比其他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验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的作用积极。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用于肾结核组织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60份肾切除术后组织标本,其中肾结核病25份(阳性),非结核肾病35份,阴性。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技术对各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65例患者中,抗酸染色阳性率15.38%(10/65),荧光PCR阳性率33.85%(22/65)。抗酸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0.00%(10/25)、100%(35/3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00%(22/25)、100%(35/35),二者敏感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联合抗酸染色能进一步提高对肾结核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优势。

  • 标签: 肾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抗酸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如今,不用购买新型的qPCR仪器就可以实现用更短的测试时间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通过一种快速qPCR分析方法,研究者们无需大量投资就可以提高实验通量。这种方法采用了一种高速qPCR高效混合器,从而减少了变性时间并将退火/延伸时间结合起来。该方法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通量。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实验 测试时间 数据质量 PCR分析 混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LCR与PCR在检测解脲支原体(UU)泌尿生殖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与差别,方法用LCR法与PCR法对232份临床病历进行检测UU,其中201份来源于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LCR检测法检测232份标本,UU阳性率为29%(69/232),PCR法检测232份标本,阳性率为23%(55/232)。LCR与PCR检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CR用于临床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在诊断泌尿生殖感染中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解尿 基因,扩增 连接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食品中沙门菌聚合链反应(PCR)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氯化镁孔雀绿选择性增菌0到8h后,煮沸法提取DNA,用PCR扩增电泳。结果PCR法能特异性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菌,扩增片段为389bp,增菌前的检出限为10^2CFU/g,增菌后为2CFU/25g。结论应用PCR检测沙门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沙门菌 食品
  • 简介:摘要聚合链反应(PCR)是一种在试管进行的简便而快速的特异性DNA体外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的相似,但反应体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应用于传统培养方法不能及时准确检出或敏感性太低或培养时间长的病原体的检测。PCR扩增能力极强、灵敏性极高,微量的样品污染便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为此,在实验操作中应谨防污染的发生,并设置严格的对照,以提高PCR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操作方法 应用
  • 简介: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医学检验中聚合链反应的应用和进展做出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聚合链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从医学检验的不同的领域研究聚合链反应的具体应用,并且提出聚合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具体要求,以此来进一步对医学检验中聚合链反应的应用进行优化,推动本次研究发展的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聚合酶反应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胶体金
  • 简介:目的建立针对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CGG重复数的快速产前检测技术方法,用于基于人群的筛查。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356名孕妇进行产前FMR1基因CGG重复数检测。结果本方法可检测CGG重复数小于130的携带者,共275例(77.25%)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为2组峰,提示为杂合型基因型,可明确诊断。81例(22.75%)仅见到一组峰,提示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CGG重复数高于130的携带者。结论基于荧光PCR的检测技术,临床上可实现近80%孕妇FMR1基因CGG重复数精确、快速的初筛,剩余病例的明确诊断尚需其他技术辅助。

  • 标签: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FMR1基因 产前检测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同时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检测的10 96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的检测成功率、染色体核型正常及异常的检测一致率,以及2种方法对常见染色体病(21、18、13-三体及性染色体病)的检测一致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QF-PCR检测染色体病嵌合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10 967例产前诊断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失败率为0.99%(109/10 967),而QF-PCR的总检测失败率为0.10%(11/10 967)。(2)在培养成功的10 858例产前诊断标本中,9 960例(91.73%)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此时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9.89%(9 949/9 960)。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共898例(8.19%),其中常见染色体异常(包括21-、18-、13-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病例共694例(77.28%),其他染色体异常204例(22.72%)。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5.68%(664/694)。(3)染色体核型分析与QF-PCR检测21-、18-和13-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的一致率分别为99.74%(382/383)、100.00%(125/125)、100.00%(33/33)和81.05%(124/153),而分析常见染色体异常嵌合体的一致率为44.44%(24/54)。(4)QF-PCR对于染色体嵌合比例 >18.5%的病例的检出灵敏度为0.958(95%CI:0.789~0.999),特异度为0.600(95%CI:0.406~0.773),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696~0.926),P<0.001。(5)对染色体核型提示嵌合而QF-PCR阴性的30例随访发现,10例(33.3%)选择引产,2例(6.7%)失访,18例(60.0%)子代出生后健康存活。结论在产前诊断病例中,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1-、18-、13-三体的检测一致率均较高,而对于性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 标签: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
  • 简介:目的研究聚合链反应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病毒DNA的临床价值.方法聚合链反应检测28例37个眼内液标本疱疹病毒DNA,分析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最终诊断.结果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15例,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3例.适宜检测时间为炎症活动期,不用或短期使用抗病毒药.前房水和玻璃体均可取得可靠结果.结论聚合链反应检测眼内液病毒DNA,方法简便,尤其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视网膜坏死 致病病毒 影响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聚合链反应技术操作简便且灵敏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是研究、检测以及鉴定标本中DNA片段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医学检验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聚合链反应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医学检验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FQ-PCR)技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标本HBV-DNA定量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入院的CHB患者(n=85)作为研究组,同期HBV早期感染者(n=80)作为对照组。均给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