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有机鲜叶为原料,用常规茶叶加工机械开展红、绿茶铜、铅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茶叶加工机械可生产有机烘青绿茶而不宜生产红茶,因红茶样的铜含量已超过有机限量标准;铜质揉捻机、铜芯转子揉切机是导致红茶铜含量超有机限量标准的主要机具,开发生产有机红茶,建议更换这两款设备的铜材料。

  • 标签: 有机茶 茶叶加工机械 铜含量 铅含量 限量标准 技术要求
  • 简介:本所从1985年至1988年分别组成生产现状调查课题组及本省红碎标准制定课题组,分别对本省主要区(含海南)进行抽样调查。本文就所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整理,试图从机具设备、工艺指标、品质水平等几个方面阐明本省红碎生产现状,结合省内外专家意见提出对策措施。本省生产茶园面积达73万多亩。红碎产量占总产45%左右;初制多采用90型揉捻机+6CRQ—20型转子机配套生产线。红碎贸易成交得分多在90~99分。理化审评得分有54.3%在80~95分,浓强度得分比鲜爽度得分平均高4个百分点,黄素含量平均在0.8%左右。主要存在问题是:(一)生产茶园品种不纯,鲜叶采摘偏老,忽视鲜叶保鲜技术、造成鲜叶自然品质不高。(二)加工机具不足、陈旧效率低。建议今后发展新茶园必须选择良种,严格执行一芽二、三叶采摘标准,重视鲜叶保鲜技术,更新、改造初制机具,制造适宜的生产变化条件等。我省红碎生产从六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三十年历史。三十年来,在我省生产、教学、科研、贸易各条战线的茶叶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红碎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优质出口红碎基地。据统计,1988年已有茶园面积73.72万亩,总产量达2.86万吨。据有关研究显示,全世界茶叶贸易在本世纪末可达120~130万吨,其中红碎占85%。因此,在“七·五”乃至“八·五”期间,中央及我省政府对广东发展红碎有更高的要求,总的方针是:巩固提高现有茶园产量、质量,努力改造低产茶园积极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革工艺,增进品质。我省在改造低产茶园,发展新茶园,提高单产方面,已有相当多可行的措施在生产上实施,如确定重点发展市、县,提供足够的资金及贷款扶持改造低产茶园和发展新茶园,推行家庭农场承包方式,推广密植、配方施肥等科学栽培�

  • 标签: 红碎茶 鲜叶 大叶种 茶叶标准 茶黄素 家庭农场
  • 简介:近年来名优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名茶机械的推广应用是重要的促进因素,随之而产生的某些历史名茶传统制作工艺失传的危机和名优品质规格趋同化的现象也引起茶业界的忧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强化名优标准体系,试行名茶标准双轨制,规范名茶机械的推广使用等方面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名优茶 机械化生产 名茶机械 标准 双轨制 技术推广
  • 简介:主要介绍了HACCP在速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生产过程的监控,消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的危害,生产出安全的保健速溶粉.

  • 标签: 茶粉 速溶茶 HACCP 生产过程 消除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生产性噪声、高温。检测结果示生产性粉尘检测点达标率为89.5%,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检测点达标率为100%,生产性噪声检测点达标率为90.0%,高温作业点WBGT指数达标率为100%。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尘肺病、噪声聋等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的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做好粉尘和噪声危害较严重岗位的治理,加强危害因素不合格工作场所除尘、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 标签: 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茶粉
  • 简介:摘要:生产技术对的品质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应用进行讨论。清香型乌龙在市场上的受欢迎度是比较高的,通过生产加工技术的优化生产高品质清香型乌龙,并强调品牌的建设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对于地区产业品牌建设与产业规模化发展有积极意义。文章对清香型乌龙生产加工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当前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清香型 乌龙茶 生产加工技术
  • 简介: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由农业部组织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并在2002年10月明确规范了安全食品的认证,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大类;AA级绿色食品划归属有机食品类.无公害食品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食品茶是不同档次水平的.无公害产品是茶叶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茶叶质量的最起码要求.有机和绿色是按特定标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并经过专业认证机构审查颁证,获得标志使用权的产品.我县已建成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AA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得到认证,成为饶平茶业发展新的亮点.但要全面实现绿色健康安全茶叶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针对我县绿色、有机生产现状,提出开发有机生产的几点思路.

  • 标签: 饶平县 有机茶 生产 生态环境 茶树 品种
  • 简介:讨论了速溶生产茶饮料时原料、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质量保证的条件,并给出了上述因素的具体参数和注意事项,以便给中小型饮料厂的茶饮料生产提供帮助.

  • 标签: 茶粉 茶饮料 品质保证 茶乳酪 干燥方式
  • 简介:引言新昌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山区,北有四明山脉,南有天台山脉,东南部为山区,多高山峻岭,中部为300米左右的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左右,境内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适宜于茶叶生长。自1988年开始生产名优,产量逐年上升,同时茶农的经济收入也逐年提高,1995年全县产名优12500担,经济收入6千多万元,超过1994年茶叶全年的经济收入。由于新昌名优产量高、质量好,1995年4月新昌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名茶之乡”。

  • 标签: 名优茶生产 气象条件分析 塑料大棚 旬平均气温 开采期 低温冷害
  • 简介:昨夜,偶读《滇海虞衡志》,其载“顺宁(凤庆)太平,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于是,一首毫无修饰的诗篇在我的笔尖滴落……

  • 标签: 碧螺春 茶叶 茶文化 发展历史
  • 简介:"恩施硒·鹤峰"是湖北省鹤峰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该茶叶自然品质好、无污染、叶质厚、内含物丰富、耐冲泡,且天然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集林中、云雾、高山茶、有机、富硒于一身,包括绿茶、红茶、黑三大类产品。根据多年来各级专家的鉴评结论和《鹤峰》省级地方标准的规定,具有代表性的"鹤峰"产品感官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显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气清香持久(炒青绿茶为栗香持久)。

  • 标签: 鹤峰县 炒青绿茶 地方标准 云雾茶 内含物 富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8
  • 简介:之精绝者曰斗,闽中斗争一水,《斗记》的同调在两宋诗中不胜枚举

  • 标签: 两宋茶 事斗茶 茶事
  • 简介:广东梅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前茶叶生产以绿茶为主,九十年代开始较大规模生产以单丛为主的乌龙,长期以来,茶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农民只追求产量,不注意质量,造成茶叶价格低,中低档滞销积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第一需要,喝茶从止喝解困上升到保健防病、修心养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种高雅享受;口感从滋味浓厚、刺激转变为清香醇和,具特殊韵味的要求,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优价高抢手,供不应求.为尽快扩大名优的种植面积,普及良种栽培和加工技术,早日实现茶园品种良种化,栽培和加工规范化,产品名牌化,梅县华阴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在阴那山引种、培育名优,研究总结出优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和名茶加工技术,创建新的名优品牌,提高了梅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阴那山发展名优浅谈我们的经验:

  • 标签: 梅县 名优茶生产 栽培技术 加工技术
  • 简介:一、潮州凤凰单丛的历史和现状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1.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85.9mm,茶叶主产区凤凰山最高峰海拔1497m,为粤东第一高峰,具有山高日照短,云雾雨量多,冬春不严寒,盛夏无酷暑的天气特点:

  • 标签: 凤凰单丛茶 潮州市 标准化生产 平均降雨量 海洋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
  • 简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最早见诸《神农本草》的记述。到了周代,已出现掌之官,不过仍以药用为主。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由药用转向饮用,到唐代,风盛行全国,饮茶又由粗放式的解渴,变为品尝式的烹饮,使饮茶成为寄物托意的雅事。

  • 标签: 茶文化 饮茶方法 中国 饮食文化
  • 简介:卷曲的茶叶恰似船舫,在洁白明净的瓷杯中,沉浮,回旋,激荡,全心追逐着一个沸腾的梦想,萃取着叶的清香。

  • 标签: 茶叶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 简介:因为要熬夜赶作业,所以真正地品味了一回。抓一小把茶叶,放入杯内,用热水覆盖。

  • 标签: 茶文化 作业 品味 热水 茶叶
  • 简介:【做法】1.将锅里放上适当的水,烧开,将茶叶放入,小火煮;2.经过两分钟后,加入牛奶(或豆奶),火加大,但是不要煮开了锅,煮3分钟;3.停火、盖上盖子闷1分钟;

  • 标签: 茶叶 豆奶 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