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草虫》的主旨是什么?这是历代《诗经》研究者争论不侏的问题。通过对文本中“嘎嘎草虫”和“趣趣阜螽”、“陟彼南山”、“采蕨”、“采薇”、“见”和“觏”等几个问题的考证,得出了这是一首思妇思亲念远诗的结论。

  • 标签: 草虫 阜螽 采蕨 采薇
  • 简介:<正>一"感性修辞"是加拿大华人学者叶嘉莹女士创造的一个概念。她在《迦陵论词丛稿·拆碎七宝楼台》一文中说:"至于梦窗词的第二点特色,也就是我前面所说到的,他的修辞乃往往但凭一己之感性所得,而并不一定依循理性所惯见习知的方法,我试简称之为感性的修辞"。她在其它一些论诗谈词的文章中说,李贺、李商隐、温庭筠、吴文英等人,都擅长以感性修辞来表现自己的心境和创造审美境界。而历来认为他们诗思凌乱,朦胧晦涩的人,乃是拘泥于理性的逐字串解的方法的缘故。看了她的论述,我感到,

  • 标签: 修辞臆说 感性修辞
  • 简介:中国古代因选官而有人物评议,人物评议的批评方法和标准也逐渐应用于艺术作品的品评之中.仿照人物品藻的方式评论名家书法,较早的是梁武帝时袁昂的.书论史上,初唐李嗣真最早标举"逸品"说.张怀瓘则标举"神品"说."逸品""神品"分别是道家、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在书法作品品藻上的投射,对后世书论、画论影响深远.

  • 标签: "逸品" "神品"
  • 简介:×摘要:本文对《周易》中的“爻”字作诠释。作者认为“爻”字是由两直线相交的“十”字,作旋转成“×”后,撇捺而成的。对此,作者考察了“爻”字的生成及“爻”字与“十”、“爻”字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求证了传统对“爻”的本义的界定:“爻,效也”,“爻,交也”。最后,文章由“爻”之本义论及“卦”之形成。

  • 标签: ×
  • 简介:一、关于《羔裘》的解释《诗经·唐风·羔裘》是一篇比较费解的诗。试看全诗: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羔裘本是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诸侯用全裘不加袖饰,卿、大夫都以豹皮饰为袖端,诗中所言的'羔裘豹祛'当是指身着羔裘的大夫。《毛诗序》认为这是一首刺诗,云:'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总结指出鲁、齐、韩'三家无异义'。后世学者多持此说,如今人陈子展论此诗曰:'《羔裘》,盖奴隶刺其小奴隶主贵族凶恶之诗。《序》说可不谓误。'~①可朱熹却怀疑说:'诗中未见此(指《毛诗序》所言)意。'(《辨说》)他又说,'居居未详','究究亦未详','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诗集传》)如朱子所说,诗中确实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晋人讥刺在位者不体恤人民的意思。关于'居居'、'究究'之义,《尔雅》释曰:'恶也。'因此,《鲁诗》曰:'居居、究究,恶也。'《毛传》曰:'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究究,犹居居也'。孔疏亦同毛说。总之,对'居居'、'究究'的训诂,都脱离了诗篇、诗句之整体,而拘泥于《尔雅》就字、词的孤立解释。

  • 标签: 唐风羔裘 羔裘臆说
  • 简介:一诗是孟浩然"高隐自得,不求闻达而不系情于世务之寓言".

  • 标签: 主题 臆说
  • 简介:文章用文字学文献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桃天》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而认定了桃之夭夭的具体所指,并进而探讨了桃的比兴意义,明确了作品的主题。

  • 标签: 夭夭 花实叶 比兴 主题
  • 简介:<正>理式·范型·Form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心智的发达,人类认知世界的注意力便开始从最初的自然万物转向意识领域,从最初主要是面向物质世界转向精神王国。一般说来,哲学史上唯心论的出现总比唯物论稍晚,这便是人类认知对象转换的逻辑表现。柏拉图曾记述了苏格拉底所强调的那条刻在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这句哲理名言意味着古希腊罗马

  • 标签: 美本身 理式 美学研究 柏拉图 毕达哥拉斯学派 外形式
  • 简介:通过杜甫诗歌的回溯,着力探讨杜甫诗歌能超越时空历久存在的内在价值,即杜甫诗歌儒性根源的具体体现,如“儒生气象”与“儒生语言”,以及当今价值视野下思考杜甫诗歌现代价值的意义。

  • 标签: 杜甫 诗歌 核心价值
  • 简介:姜白石《暗香》、《疏影》二词,被某些评论家誉为绝唱,可是由于其中运用了许多的典故,故词意晦涩,关于二词为何而作,历来众说纷法。《疏影》一词,更是引起诸多猜测。有认为是蕴涵家国兴亡的寄托的,有认为是合肥怀旧之作的,也有认为是单纯咏梅,别无深意的。本文即从词中所用的各种典故入手,设法把词中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与人物串连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从这个线索,推断出《疏影》一词,确有包含家国兴亡之寄托的可能。

  • 标签: 靖康之难 梅花 妇女 遗弃 玉龙哀曲 家国兴亡
  • 简介:秦观《御街行》、黄庭坚《忆帝京》、周邦彦《青玉案》是因应歌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为不同的歌者特意写的,盖秦为原作,黄、周则是在秦词基础上的改写。

  • 标签: 御街行 衍变 臆说 应歌 改写
  • 简介: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对人物形象描写采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在这种极度夸张的背后,表现了这一时期杜甫错综复杂的精神世界,寄托着难以直言的苦闷。《石壕吏》是杜甫真实记述那个苦难时代人民遭受兵灾的代表诗作,不是虚构的,胡适先生说《石壕吏》是“短篇小说”是不恰当的。

  • 标签: 《饮中八仙歌》 极度夸张 《石壕吏》 真实记述
  • 简介:《诗经》中的美刺诗是其重要的抒情主题之一。然而,在与政治有关的诗歌作品里,绝大多数属于怨刺诗。除去《大雅》和《小雅》中那些用于庙堂祭祀的史诗和颂诗外,很难再找到真正意义上的颂美诗,而《召南·甘棠》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政治颂美诗之一。厘定召公爽或召伯虎与《甘棠》的关系,探讨《甘棠》表现的主旨及其表达方式,是正确解读此诗的管键。

  • 标签: 召公奭 召伯虎 甘棠 政绩
  • 简介:以幽默老辣的短文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陈四益先生,近来出版的随笔集《臆说前辈》,收录的都是回忆文章,其中大约有一半篇幅是对他曾经求学并工作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们的回忆,几乎写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复旦中文系任教的所有知名学者,并兼及多位复旦名人。其中,既有朱东润、刘大杰、赵景深、王运熙这些名满天下的教授,也有陈传纲、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风骨 风格 回忆文章 著名学者 复旦大学
  • 简介:陈迩冬先生收藏过一部过录有李宪乔(1747-1797年)批语的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郭隽杰先生考证此本是嘉庆十七年(1812)依据李宪乔友人李秉礼所藏其手批韩诗的原本过录,过录者已不可知①。郭隽杰先生在协助陈迩冬整理其《韩愈诗选》时,发现《韩诗臆说》与李宪乔韩诗批语相似,并借此为依据,考证出《韩诗臆说》实际上是程学恂抄袭李宪乔批韩诗原本中评语。细读《韩诗臆说》,研究李宪乔的诗学思想,可在郭隽杰先生考证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补充证明。

  • 标签: 韩诗 作者问题 李宪乔 诗学思想 韩昌黎 考证
  • 简介: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新型的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习作教学方面,教师们也尝试着用新思维调整教学的策略: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但现实的作文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教师教着难,学生写着怕,教师批改繁重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我们的习作教学怎么办?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标签: 作文教学 真话 写真 语文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 课程改革
  • 简介:《甲骨文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82年6月第二次印刷)序言说:“目前甲骨刻辞中所见到的全部单字的总数,约在四千五百字左右。其中只能辨认九百余字。”于省吾先生说“已被确认的字还不到三分之一。”通观全编,不见“金”、“铁”二字,以

  • 标签: 金符 刻辞 西周初期 二字 古汉字 破斧
  • 简介:《招魂》中关于帝、巫问答之辞一节的解说历来争论较多。笔者以为导致各家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排除原文有脱讹外,主要是对"掌梦"和"谢"字的理解不同。其实,文中巫阳所提到的"掌梦"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显然不同于上帝所言的"筮予之"。"谢"字也未必如历来诸家所认定的"谢去"或"徂谢"意,而是作为一种巫术用语,指占卜的结果不灵验。

  • 标签: 招魂 问答之辞 巫阳 “掌梦”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