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损伤通过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30例神经损伤病患应用MRI对其实施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①经MRI检查后共发现36个囊肿;②总计检查出36条神经根存在异常,其中4条神经已经疤痕化,有3例病患(3条)存在神经断开,并且发生方向性改变,其余均为神经根存在缺失;③共检出5例存在脊髓移位,其中4例存在脊髓健侧移位,2例存在患侧移位;④共检出7例脊髓存在变形状态;⑤通过MRI共检出4例黑线征;⑥经过手术确诊后显示,通过MRI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6.67%(29/30),敏感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90%(27/30)。

  • 标签: 臂丛 神经损伤 MRI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神经损伤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治疗的神经损伤患者 86 例,并对 86 例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神经损伤后 MRI 的表现特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过诊断后,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根离断或消失、迂曲或增粗,且有神经根袖形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 83.58% ;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干增粗,邻近结构出现紊乱和水肿,诊断阳性率为 88.65% 。 结论: 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能够清晰的看到神经损伤状况、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5T磁共振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薄层扫描,探讨MR在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检查,将手术所见、手术记录与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节前损伤患者11例,节后损伤患者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了锁骨上、下神经探查术,其中节前损伤患者探查的34条神经根中有28条神经根受损,MR检出26条,节后损伤患者探查的23条神经束中有19条神经束受损,MR显示存在损伤的有16条,准确度分别为94.1%、86.9%。神经节前损伤征象椎管内神经根消失(或僵直、迂曲、不连续)、假性脊膜膨出、脊髓变形、移位、脊髓损伤等。节后损伤征象正常表现型、神经变性水肿型、神经瘢痕纤维化型、神经断裂型、神经根性撕脱型和混合型。结论MRI能对损伤比较全面的显示并能对节前、节后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可以作为神经损伤的首选检

  • 标签: 磁共振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方法把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所接收的25例神经损伤患者治疗前所进行的磁共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常规冠状T1WI与STIR,病变侧斜冠位STIR、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以及扰相位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D-72*GRE)成像。结果经过分析,磁共振影响在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如下轴位T1WI与T2WI可以对神经椎管内段和椎间孔段进行较好的显示;冠状STIR以及C4-T3连续横轴位T1WI与抑脂可以对神经干病变进行很好的显示;3D-72*GRE可以神经干的总体结构进行显示,包括神经干的大小、形态以及走向,都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结论磁共振影像在神经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对神经损伤进行显示,还可以对相关病理进行改变,如果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检查,更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 标签: 磁共振影像 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干 检查成像
  • 简介:神经组成较为复杂,分为根、干、股、束、支;解剖结构复杂,准确判定损伤及部位,一般影像学榆查比较困难;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多参数、多发位、高分辨等成像特点,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神经损伤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诊断 应用 成人 解剖结构 成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损伤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神经成像在神经方运用为临床诊断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的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在临床上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以及肘关节屈曲受限;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等临床表现。结果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48例患者中,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患者10例,肘关节屈曲受限患者10例,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患者较多为28例。一般分为上臂损伤、下损伤和全损伤。目前通用的按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锁骨上臂损伤神经节以上臂损伤神经节以下损伤、锁骨下损伤;放射性损伤及产瘫。结论临床神经受到损伤时,主要的确诊手段依靠核磁共振影像技术。对于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以及肘关节屈曲受限;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等症状性神经损伤有着非常可靠、安全的效果。

  • 标签: 核磁 共振 影像 诊断 臂丛 神经 损伤 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41例神经损伤患者,对本组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展开对比,总结磁共振技术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磁共振技术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检出率与手术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可以提供一系列清晰的图片。结论: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可显著提升神经损伤的检出率,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技术 检出率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例健康者以及20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磁共振扫描检测成像,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数据并整理原始图像,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状况以进行相应的定位诊断从而协助治疗.结果OCorSTIR序列和OAx3D-Fiesta-c及OAx3D-Fiesta-c序列用于显示神经干成像较好,并且可以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粗细,来帮助更加准确的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神经损伤中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定位诊断,增强了诊断效率以帮助对该病症进行更加迅速有效的治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神经损伤;神经干;定位诊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做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观察组用磁共振0.4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用0.4T诊断可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伤情更准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0.4T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在神经损伤患者中应用诊断的效果和准确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择了某医院2021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20例神经损伤患者为实验组,另外,再选择20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实施磁共振成像,采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横轴位、重T2W1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序列冠状位、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周围扫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横轴位及斜冠状位扫描方式进行扫描,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IR/longTE序列要低于DWIBS序列对神经根和神经节的显示率,对比有明显不同,p<0.05。结论 在神经损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成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 MRI)检查婴儿脑损伤的病理变化情况,以提供准确的影像数据,为幼儿脑损伤的诊断评估提供最可靠的依据,从而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脑损伤婴儿,应用 MRI检查其身体状况,评价患者的病理情况,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头部核磁检查能发现 50例婴儿中脑损伤 47例,即有效率为 94%。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14例,颅内出血 3例,胼胝体发育异常 7例,未查出脑损伤患者 3例。结论常规 MRI检查可以明确婴儿脑损伤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RI检查无 X线辐射,对正处在高度发育阶段婴儿来说将更具安全性,可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推广。 关键词:婴儿脑损伤;头部核磁共振   婴儿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到 1岁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及婴儿期危重疾病或创伤所留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致病原因有出生低体重、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婴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低血糖昏迷、新生儿重症感染等。临床表现有行为神经发育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婴儿期脑损伤轻者可有效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是造成患儿以后身体和精神异常的主要原因,由于其严重后果,所以影像学检查对婴儿颅内疾病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可使脑损伤患儿早发现,早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2月—— 2015 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疑诊有婴儿脑损伤的患儿。男婴 28例,女婴 22例,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年龄都在出生后一年内, 50例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病。    1.2研究方法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患儿颅部进行全面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诊断婴儿病变,从而及时作出有效的治疗的方案。    1.3诊断参数 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头部 MRI扫描,扫描参数为: T1WI: SE序列 TR=389ms, TE=15ms,常规进行矢状面和轴面扫描; T2WI:快速 FSE序列, TR=3035ms, TE=100ms,常规进行轴面扫描;视野 17cm×17cm-22cm×22cm,矩阵 182×256,层厚 4mm。 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 EPI)超高速成像方法,即 EPI-SE法, TR=2144ms, TE=56ms,梯度磁场从 x、 y、 z轴 3个方向上施加, b值均为 700-1000s/mm2。视野 19cm×38cm,矩阵 128×72,层厚 4mm。所得结果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给出分析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着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36(72.00%),患者焦虑评分为47.32±1.67,患者抑郁评分为48.33±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检查过程配合度为48(96.00%),患者焦虑评分为30.26±0.87,患者抑郁评分为30.11±0.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配合度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纳入44例老年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分组后,每组22例。研究组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得出,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护理后不良情绪分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护理 老年 核磁共振检查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EMG)诊断。方漱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结呆:手术所见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62.9%,基本符合为31.4%;EMG推测病变范围大多较手术所见损伤范围广。结论:综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测试可对神经损伤提出定性定位分类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肌电图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和分析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效果。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共纳入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专项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研究通过评估患者满意度、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检查完成时间和图像质量等多个指标,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体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满意度、舒适度和检查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强调了核磁共振检查护理在老年患者检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护理改进建议,以期为提升老年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体验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 护理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婴幼儿神经损伤多由分娩过程中牵拉性损伤所致,延误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成人神经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刚刚开始起步,笔者通过文献学习及结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在婴幼儿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经验,对婴幼儿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婴幼儿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神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