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张峻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164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臂丛神经损伤通过核磁共振(MRI)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30例臂丛神经损伤病患应用MRI对其实施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①经MRI检查后共发现36个囊肿;②总计检查出36条神经根存在异常,其中4条神经已经疤痕化,有3例病患(3条)存在神经断开,并且发生方向性改变,其余均为神经根存在缺失;③共检出5例存在脊髓移位,其中4例存在脊髓健侧移位,2例存在患侧移位;④共检出7例脊髓存在变形状态;⑤通过MRI共检出4例黑线征;⑥经过手术确诊后显示,通过MRI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6.67%(29/30),敏感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90%(27/30)。

结论:MRI具有直观对椎管外臂丛神经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MRI可以应用多平面成像技术、高度的分辨率对损伤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准确性高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分析

臂丛神经损伤后其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复杂性,故给临床上的诊治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肌电图法、脊髓造影或CT等,因以上种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的差异不同,故为临床上提供的有效的依据具有局限性,而MRI具有对软组织高度的分辨率,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检查方法之一[1],为进一步研究应用MRI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效果以及价值,特将我院研究后的成果详细的陈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患基本资料

对我院在2016年上半年期间收取的30例臂丛神经损伤病患,女性病患8例,男性病患22例;年龄趋于19—35岁,而均龄为(25.1±1.2)岁;病史在1d—13个月之间,平均病史为(3.2±1.1)个月;其中17例左侧损伤,13例右侧损伤;不完全臂丛损伤9例,全臂丛损伤21例;发生损伤原因:交通意外19例,重物砸伤3例,机械性损伤5例,其他3例;以上所有病患均经过MRI检查并根据手术治疗证实,均符合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本次采用MRI来自GE公司,型号:HDX3.0TM,所有病患均应用MRI对其实施冠状位以及横轴位扫描,(T1WI:解剖结构)以及T2WI(病变组织情况如:水肿、出血等)。

2结果

2.1所有30例病患MRI检查结果

①经MRI检查后共发现36个囊肿;②总计检查出36条神经根存在异常,其中4条神经已经疤痕化,有3例病患(3条)存在神经断开,并且发生方向性改变,其余均为神经根存在缺失;③共检出5例存在脊髓移位,其中4例存在脊髓健侧移位,2例存在患侧移位;④共检出7例脊髓存在变形状态;⑤通过MRI共检出4例黑线征;⑥经过手术确诊后显示,通过MRI诊断的准确性高达96.67%(29/30),敏感度为83.33%(25/30),特异度为90%(27/30)。

3讨论

以往,对发生臂丛神经损伤因很难将其早期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会观察4—6个月,如神经功能没能正常的恢复后,才对其实施手术的探查,故已经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实践,因此对该类病患提供先进和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一直是所有相关医学研究学者研究和努力的方向[2]。MRI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技术,早期应用该技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较少,目前我院的医疗设备对该种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术前对病变位置的影像分析→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手术中确认→对术前检查的结果进行判定→最后将MRI扫描的特点和影像特点进行如下分析(1)直接征象早期对臂丛神经损伤的MRI的结果明显是创伤性脊髓囊肿,而相关文献中记载神经根以及脊髓均存在分离或缺失的情况,从结果上分析,横轴切面对观察神经根和脊髓之间的联系较为容易,病患在发生损伤失通常有两种表现:①相同横切面,神经跟影消失,或局部存在空虚,而在健侧神经跟却能清晰的显示;②可见椎管内的神经根管,损伤或疤痕牵拉致使神经根断裂或方向发生改变;脊髓移位该种情况在冠状位和横轴位均能清晰的显示,存在健侧移位和患侧移位[3];(2)间接征象①脊髓变形:通过MRI影像中可见明显“脊髓”变形,主要反应为脊髓发生正常低信号椭圆形轮廓改变,发生该种情况主要是神经根撕脱后致使脊髓神经跟位置发生水肿和充血的情况,为此T2WI发生高信号的原因为脊髓损伤后发生水肿,进一步使脊髓发生移位或退缩;②黑线征通过MRI检查后发现,在创伤性脊膜囊肿具有高信号区域存在一条低信号黑带,该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具有严重损伤的病患,故“黑线征”一旦发生跟病患存在严重性撕脱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对其出现的原因机制还尚未清晰;③创伤性脊膜囊肿该种情况是通过MRI检查最早、最易显示的MRI结果,主要表现为T2WI存在局部高信号,该种信号与脊髓造影的效果基本相识,但是MRI检查脊膜囊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别是封闭囊内存在脑脊液的情况下,因脊髓造影时应用的造影剂无法进入囊内,故检查的结果准确性较低,而MRI却可以将其内部的情况充分的显示[4];(3)椎管外特点能充分的将臂丛神经椎管外部分进行显示的唯一检查方法为MRI,不仅可以从冠状位可以清晰的显示椎动脉的层面,还能将相近的1—2个层面均可清晰的对其进行观察,亦能对其损伤的程度进行大致的了解,观察是否存在连续性、其他损伤(肌肉损伤和水肿以及血肿);MRI还能对椎间孔外是否存在神经根的残瘤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以上的阐述和研究结果综合说明,MRI具有直观对椎管外臂丛神经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MRI可以应用多平面成像技术、高度的分辨率对损伤进行准确的判断,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准确性高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郑红伟,祁佩红,薛鹏,等.3.0TMRI3D-STIR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34:79-81

[2]王美豪,程敬亮,王健等.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在臂丛根性损伤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68-71.

[3]耿明宾,王光彬,刘玉波,等.3.0TMRI在臂丛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6):489-492,514.

[4]邓珍萍,梁娜.臂丛神经损伤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J].华西医学,2014,29(8):15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