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术前同步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标准模式。从临床应用以来,它对外科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吻合口漏等)的影响一直就受到关注。许多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认为,新辅助治疗并不显著增加术后伤口愈合、吻合口漏方面的风险,但仍不时有些回顾性研究得出相反的结果。虽然保肛手术后的括约肌功能与外科手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但是不同形式的术前放疗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当我们决定患者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时,不但要考虑肿瘤的TNM分期,也应该考虑放疗方式、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化疗周期数等。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结直肠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腹膜后肿块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率高,已经有41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中。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后肿块 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及规范护理行为,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实惠的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是随着2010年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对护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是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护理改革。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士工作压力 护理服务质量 手术室 临床护理工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手部位的感染是外科切口部位感染的一种类型,放置补片后感染较难处理。在仔细诊断的基础上,辨别好感染的部位、程度、性质,然后在严格区别具体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如果可以满足Ⅰ期的手术缝合的条件,可以Ⅰ期手术缝合或采用生物补片行Ⅰ期的手术修补,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腹股沟疝 外科伤口感染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并对其常见的临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为3.65%(2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乳腺癌术后SSI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20例急性继发性腹膜炎中有2例感染并发症,余下患者皆恢复良好。结论对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多数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更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急性 继发性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中选取1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围手术期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2例患者探查活检,2例患者部分切除,3例患者联合脏器切除,8例患者完整切除;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手术后合并症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患者肺部严重感染,1例患者严重出血。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难度非常大,围手术期内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尽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 患者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措施。对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实施的116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手术时间30-60分钟,住院时间5天,术后发生阴囊血肿3例,前腹壁血肿1例,均采用非手术方法治愈,随访6-26月,无复发病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微创、疗效好,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以手术治疗为主,积极控制感染性休克,消除引起腹膜炎病因,清除和引流腹腔脓性渗出物。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焦虑或恐惧程度减轻,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腹痛。恢复足够体液容积,生命体征平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患者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标签: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腹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后手部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52例严重手外伤患者,经运动疗法及辅助疗法实施合理术后手部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变化及手功能恢复程度。结果经运动疗法及辅助疗法实施手部功能锻炼,手部触觉缓慢恢复,临床症状如水肿、疼痛等均消除,无肌肉萎缩症状;手外伤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间一般情况及手部功能恢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选取各种合理措施主动进行功能锻炼,6个月左右患者手部往往会得到明显恢复效果。

  • 标签: 手外伤术后 运动疗法 辅助疗法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对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分析,认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腹腔内脏器感染、导管出口处或隧道感染、血源性感染也可诱发腹膜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使感染反复发作。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饮食管理,做好导管出口处护理,早期正规治疗,是预防及治疗腹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护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营养情况、居住环境等,其中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是最重要发病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意识到正规操作、避免感染、加强营养是降低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因 护理
  • 简介:腹膜透析(简称腹透)作为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其具有居家治疗的便利性,成为越来越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但感染性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透技术失败、转为血透治疗的重要原因[1]。研究表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多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接触污染引起[2],因此,腹膜炎的预防问题一直以来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2006年,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关于培训的指南强调,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士 腹膜炎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气囊分离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提高手术效率,以利手术顺利进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行的26例免气囊分离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2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24-48小时下床活动,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月,无复发病例,且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免气囊分离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可靠的,同时严格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高效、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免气囊分离器 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 腹股沟疝修补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新式剖宫产术中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预防术后粘连情况。方法抽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式剖宫产术后二次手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术后进行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对照组术后进行不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中发生粘连的有18例,占36%,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粘连的有39例,占78%,研究组患者术后粘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中缝合腹膜和反折腹膜对预防术后粘连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新式剖宫产 腹膜 反折腹膜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因素,为预防再次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结果操作不规范、便秘、腹泻、透析环境污染及出口处感染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操作者进行规范的健康宣教,加强随访管理、再培训,加强出口处的护理,提高腹膜透析的疗效,防止腹膜炎再次发生。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藏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29例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继续PD治疗,3例真菌性腹膜炎患者拔出腹透管,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强透析前后患者的培训、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减少西藏地区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膜透析腹膜炎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和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5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其腹膜透析流出液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对其培养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流出液经过细菌真菌培养后发现阳性率为86.15%(56/6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最高51.79%(29/56),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42.86%(24/56),真菌阳性率最低5.36%(3/56)。在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于青霉素和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77.78%(14/18)和72.22%(13/18),对于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0.00%(0/18),利奈唑胺次之5.56%(1/18);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于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75.00%(12/16),对于亚胺培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最低0.00%(0/1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6.25%(1/16)。结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同时提示我们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比例在上升。对于致病菌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均非常高,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治疗,严重时使用万古霉素或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