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人体动脉穿支解剖为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方式 使用20例新鲜的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借助红色乳胶灌注方式,分别观察、记录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及其走行和类型。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所用的20例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共计出现72个穿支,每侧分布有4.5支,分布于小腿外侧的近端穿支呈现出多源性特征。小腿外侧近段、中远段的穿支类型分别以比目鱼鱼肌肌穿支、长屈肌及肌间隙穿支为主。研究结论 动脉因其穿支较为恒定,外径较粗,适合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的设计、切取。

  • 标签: 腓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分析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游离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形成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手足背部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52岁,平均42岁。缺损范围9cm×7cm~10cm×8cm。择期实施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同期采取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转位覆盖由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形成的创面。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创面直接缝合,无需植皮。结论应用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游离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所形成的创面,外形美观。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技术 手足部 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带动脉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皮瓣,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吻合,皮瓣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33例逆行动脉岛状皮瓣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皮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皮瓣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腓动脉干 小腿外侧皮瓣 足部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永存动脉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探讨死亡及再手术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84例永存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9例,其中新生儿5例(6.0%),小于1岁67例(79.8%)。Van Praagh分型A1型36例,A2型34例,A3型7例,A4型7例。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使用自体组织34例,心外导管50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148.0±46.9)min,主动脉阻断(91.0±25.9)min。早期死亡13例,晚期死亡3例,10年生存率为79.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近远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16例接受了19次再手术,10年免于再手术率为10.8%。年龄小于3个月(P=0.014)和重建新的肺动脉瓣(P=0.021)会显著增加再手术风险。结论永存动脉根治术后患者疗效满意,但再手术率较高。低体质量、小年龄、显著的动脉瓣膜反流、合并主动脉弓中断或冠状动脉畸形均不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年龄小和重建新的肺动脉瓣会显著增加再手术的风险。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永存动脉干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穿支为蒂的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动脉穿支为蒂的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的足踝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动脉穿支为蒂的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靠的、疗效满意的术式.

  • 标签: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简介:目的观察以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肠神经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动脉穿支为蒂的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可有效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 前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指,示指3例3指,中指2例2指。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7指皮瓣及指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指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Flow-through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腓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体会。方法37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肋间动脉及脊髓动脉开口,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越过肋间动脉、脊髓动脉开口,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PVA)颗粒加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靶血管。结果37例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6~15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的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大咯血 支气管动脉 超选择 栓塞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22岁,因"永存动脉矫治术后5年复查"入院。查体:心率68次/分,血压99mmHg/65mmHg,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前外侧壁探及约0.5cm破口,其外侧形成假性动脉瘤约5.8cm×3.5cm,内见中等回声包绕无回声区,假性动脉瘤外包膜完整,瘤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与升主动脉交通(图1)。主动脉CTA:升主动脉左侧壁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约7.6cm×5.4cm,内见附壁血栓形成(图)。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前动脉穿支的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前动脉穿支联合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联合动脉穿支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38±9)岁]。创面位于掌背侧9例,面积3 cm×4 cm~4.5 cm×13 cm。创面位于指背侧3例,累及单个手指1例,累及2个手指2例。于小腿内后侧设计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其中皮瓣采用单穿支5例,2个穿支5例,3个穿支2例。皮瓣切取后修复手背创面,其中采用分叶皮瓣2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是否成活、外观、质地、Weber两点辨别觉试验。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掌指和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观察小腿供区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0个月[(10±1)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良好,皮瓣形成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距离5.0~6.5 cm。掌指及指间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掌指关节4.1~5.0分,近指关节3.1~4.0分,远指关节2.1~3分。皮瓣供区仅残留线装瘢痕,对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对供区损伤小,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手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经过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淤血,部位是足踝部,由于回流不够顺畅使皮瓣远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进行二次清创后植皮成活,一期皮瓣成活率为98.28%(57/58)。皮瓣弹性较好且柔软,但肤色稍深。手术完成后,有5例患者由于皮瓣出现臃肿,接受削薄手术处理。痊愈后,手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穿支接力皮瓣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修复完成后,外观、耐磨性较好,对感觉功能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标签: 手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 腓动脉穿支 接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永存动脉胎儿超声心动图进行图像分析和随访。结果52例胎儿永存动脉,其中33例经产后病理或产后超声心动图确诊,19例失访。胎儿永存动脉的主要声像图特征是室间隔缺损,心脏只发出1根大动脉和肺动脉起源于动脉。结论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永存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 胎儿 永存动脉干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永存动脉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术后关键在于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心排综合征,积极防治肺高压危象,观察有无梗阻及瓣膜狭窄或返流等并发症。患儿10天后恢复良好,出监护室。

  • 标签: 永存动脉干 儿童 手术后 循环监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