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结果经过整体护理及心理干预,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了住院日。结论积极做好垂体腺瘤患者的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对患者减少并发症,顺利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垂体腺瘤 鼻蝶入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通过对收集的60例脑垂体腺瘤患者分别做CT和MRI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对病情判断的影响,评定两组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和MRI对脑垂体腺瘤进行诊断结果的对比发现MRI的检出率都要高于CT(P<0.05)。结论:在脑垂体腺瘤的病变检出率方面上,MRI比CT更好。可以在临床治疗前的诊断方面优先考虑。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脑垂体腺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我院的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21例,术前采用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呼吸训练等护理方式,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体位指导等,对患者进行约1年时间随访,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多数患者保持较稳定的病情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较为明显。结论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等因素影响,脑垂体腺瘤手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情况,并给予护理治疗,保证患者恢复病情。

  • 标签: 老年患者 脑垂体腺瘤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垂体腺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垂体腺瘤患者6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对其实施全面的有效护理,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老年脑垂体腺瘤 围手术期护理 全面护理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韵1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垂体腺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者居多。由于其主要症状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不调、不育)及视功能障碍,需行适当的治疗。目前,除垂体泌乳素(PRL)腺瘤可以首选药物治疗外,其他类型的肿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如何以最小的创伤切除肿瘤并保全病人的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垂体腺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

  • 标签: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护理治疗脑垂体腺瘤患者,通过对脑垂体腺瘤患者采取手术前后的护理治疗方法,从而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我院神经科接受护理治疗的50例患有脑垂体腺瘤的患者为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当患者来到医院门诊就诊时,门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通过检查各项指标后,可以确诊患者患有脑垂体腺瘤,并且及时通知住院部,安排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医护人员为了可以更好的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关治疗措施,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将患有50例脑垂体腺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来对术前术后护理治疗方案与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案对脑垂体腺瘤患者带来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术后护理治疗方案与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案进行对后,发现术前术后护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具有明显差异。术前术后临床护理治疗的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结论: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对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优选术前术后临床护理治疗具有明显疗效,提升患者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关于脑垂体腺瘤相关知识还是身体机能的改善,都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脑垂体腺瘤症状 临床护理 交叉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58例垂体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总结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经验。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腺瘤的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58例垂体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46例,多发12例。MRI平扫T1WI36例为低或稍低信号,20例为等信号,2例为高或稍高信号;T2肌36例为高或稍高信号,18例为等信号,4例为低或稍低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52例为低或稍低信号,6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MRI可作为垂体腺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MRI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临床优质护理对于老年脑垂体腺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名老年脑垂体手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选择常规护理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选择临床优质护理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来看,对照组中显效、有效的人数各为9例和14例,观察组中有效和显效的人数均为14例,对照组以76.67%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的93.34%,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来说,使用临床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脑垂体腺瘤 临床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脑垂体腺瘤的4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之间相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垂体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脑垂体腺瘤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ACTH腺瘤,尤其是患者有临床症状、体征而影像学检查为阴性时腺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是一个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105例垂体ACTH腺瘤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1984年至2002年间,采用经蝶手术入路治疗ACTH腺瘤患者10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垂体腺瘤54例;影像学阴性,临床为0级腺瘤51例。术前内分泌学检查,102例(97%)患者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92例(88%)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结果:105例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其中最小肿瘤直径仅为1~2mm。随访1~18年,腺瘤Ⅰ级和0级治愈率分别为82%和92%。结论:ACTH腺瘤中约半数影像学上未能确诊,结合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结果有助于库欣氏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对垂体ACTH腺瘤,特别是0级腺瘤患者具有明确疗效。

  • 标签: 库欣氏病 微腺瘤 诊断 经蝶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脑垂体瘤术后并发症,提高脑垂体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脑垂体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结果全部观察病例均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0天。结论学积极做好脑垂体瘤患者术前指导及术后护理对患者减少并发症,顺利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垂体瘤 护理
  • 简介:目的定量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女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各参数指标,探索各参数的最佳阈值。方法分析30例女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及30名健康女性腺垂体动态增强MRI,比较泌乳素腺瘤与正常腺垂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形态、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采用ROC法确定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阈值,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当以达峰时间66s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76.70%,特异度为84.40%;以强化斜率为2.015作为诊断阈值时,其敏感度为88.50%,特异度为67.10%;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的诊断点为0.566时,其敏感度92.20%,特异度87.53%。结论可将动态增强MR扫描达峰时间66s、强化斜率2.015及达峰时间、强化率、强化斜率联合诊断点为0.566作为诊断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参考阈值。

  • 标签: 垂体 前叶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垂体疾病,诊断需靠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MRI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垂体局限性低密灶是诊断腺瘤重要的直接征象。但就MRI而言,不同扫描方法诊断垂体腺瘤的准确率差异较大(45%~100%)。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腺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对62例经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检查诊断为垂体腺瘤的患者进行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信号特征。结果: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腺瘤检出率分别为46.8%(29/62)、88.7%(55/62)和64.5%(40/62)。这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为显著。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诊断垂体腺瘤首选强化方法。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微侵袭神经外科 鞍底修复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女,33岁,因泌乳4个月、闭经2个月伴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泌乳素也明显增高。但未予正规治疗。

  • 标签: 垂体腺瘤 垂体脓肿 手术
  • 简介:垂体区占位病变绝大多数是垂体腺瘤,临床上时有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误认为垂体腺瘤,并行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0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收治的9例非垂体腺瘤垂体区占位病变的诊治,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库欣综合征 库欣病 双侧岩下窦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泵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60例肺结核并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各组均在抗痨、抗感染、普鲁卡因静脉点滴及止血敏、止血芳酸,云南白药口服基础上,观察组予垂体后叶素泵持续静脉泵入,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缓慢静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泵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肺结核 大咯血 微泵 垂体后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