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并与PTC相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CP、PTC对胆道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91/95)、96.8%(92/95),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88/95)、93.6%(89/95)。MRCP无并发症,PTC并发症5.2%(5/95)。MRCP、PTC在判断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且具有与PTC相同的诊断价值,可取代PTC的诊断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胆道梗阻,影像诊断
  • 简介: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是通过内镜将支撑导管留置于胆管,将胆汁引流至十二指肠腔,它克服了ENBD丢失体液的缺点,不仅能解除胆道梗阻,通畅胆道引流,还保证了胆肠正常循环,更符合正常生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我院在2003~2005年应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护理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内窥镜 胆道支架 恶性梗阻 外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对49例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MBE)。结果4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穿刺放置成功。放置胆道内支架7~10d后,TBIL、ALT、AST均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效果。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胆道梗阻采用胆道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5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且开展胆道支架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存在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胆道支架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胆道支架 恶性胆道梗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导管内管在恶性胆管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住院的160例恶性胆管阻塞病人,经导管内管植入术。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1周和2周后,患者血清中的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标签: 胆道支架介入 恶性胆道梗阻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道梗阻疾病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MRCP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MRCP 胆道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胆道梗阻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胆道梗阻疾病准确率为88.1%;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诊断并定位胆道梗阻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胆道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双源CT扫描,薄层数据进行胆道多平面重组,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梗阻病变32例,其中肝外胆管结石27例,单纯炎性狭窄5例,双源CT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3.75%、100%;恶性梗阻病变18例,其中胰头癌9例,胆管癌5例,胆囊癌侵犯胆管2例,壶腹部癌2例,双源CT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总体50例中定性准确率92%,定位准确率100%。结论双源CT胆道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提高对梗阻部位的定位、定性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道梗阻 多平面重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梗阻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30例的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梗阻CT定位明确,准确率高。肝门段梗阻4例,胰腺上段梗阻7例,胰腺段梗阻8例,壶腹段梗阻11例。结论CT通常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CT检查目的是①确定是否胆道梗阻。②了解梗阻的平面和范围。③分析梗阻的原因。

  • 标签: 胆道梗阻 CT表现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研究。结论 介入治疗是治疗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 标签: 胆道梗阻 临床诊治 放射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CP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道梗阻疾病患者60例,分别采用MRCP和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平均胆管显示能力和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和MRCP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7%)和(91.67%),经对比发现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超声检测手段,将MRCP应用在胆道梗阻疾病的检查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加准确的诊断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胆道梗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胆道梗阻疾病患者86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CT检查)和观察组(磁共振MRCP技术)。比较两组的胆管扩张程度和诊出率。结果:观察组的胆管扩展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诊出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经过磁共振MRCP技术的诊出率更高,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MRCP技术 诊断 胆道梗阻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肤肝穿刺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解除恶性胆道梗阴的效果。方法10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接受经皮肤肝穿刺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其中肝门部胆管癌5例、胃癌和胰头癌术后各2例,胆囊癌术后1例。结果9例放置支架成功,8例使用国产支架,1例使用进口支架,共放置11个支架。1例因病人不能配合,中途放弃支架放置,技术成功率90%。随访至今7例仍存活,发生胆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支架的平均通畅时间为219天,术后平均存活223天。结论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是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性解除黄疸的有效方法,国产金属支架质量稳定,效果良好。

  • 标签: 胆道肿瘤 梗阻性黄疽 胆道支架
  • 简介:摘要恶性胆道梗阻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肝内和(或)肝外不同部位胆道狭窄或闭塞,造成胆汁流出障碍,引起梗阻性黄疸等全身症状的一类疾病。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内镜治疗恶性胆道梗阻逐渐成为重要手段,本文就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来我院进行诊治并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梗阻者31例、恶性梗阻者17例。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准确率,在胆道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浸润范围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MRI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道梗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