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两组胃肠激素分泌情况及免疫功能改变结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15天,研究组在15天内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对照组人群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行为,未进行高强度运动。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群不同时间的胃肠激素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中长跑运动员第十五天MTL、VIP、SS含量,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检测结果与对照组人员有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长跑运动员进行训练或比赛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或生理干预,从而有效减少运动对机体胃肠激素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中长跑运动员 胃肠激素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对16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胃肠运动功能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管动态pH监测、胃电检测和呼吸氢试验分析。结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餐前、后胃电变化较对照组明显(t=-8.437,t=-7.126;P〈0.01),胃电变异指数、肠道传递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312,t=-1.694,t=-9.163,t=-7.894;P〈0.01)。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消化吸收及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肠道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引起。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电生理 胃肠运动 呼吸氢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以及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A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患者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胃肠运动功能。结果A组患者术后肠胃蠕动恢复状况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对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胃肠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功能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苹果酸氯波比利的治疗,疗程3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对钡餐胃排空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显效率为85%,总有效率均为1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苹果酸氯波比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且用量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借助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人体的链结构、运动链及其弱链进行讨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同功能作用的链结构,诸如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能量链等,是运动链依存的物质基础,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研究有助于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创新。随着竞技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能力挖潜日趋极限化,认识、发现及消除运动弱链应当是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领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有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益、疲劳恢复及运动性损伤的康复效果。

  • 标签: 链结构 运动链 运动弱链 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探索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手术治疗患者97例,给予术前心理支持、术前肠道准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体温过低等处理,观察病例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腹胀和呕吐的发生率以及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97例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疗效效优者为68例(70.10%)。结论现代医学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较为成熟,基本上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胃肠功能恢复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验方促进多次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观察。方法多次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后术后6小时服用中药物验方(木香15g、防风15g、莱菔子30g、番泻叶10g,小火熬30分钟左右,每隔1-2小时口服20-30ml,共200ml;对照组服用萝卜水。结果运用中药验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早,进食早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多次剖宫产 胃肠功能恢复 中药验方
  • 简介:摘要基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原理和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柔顺曲柄机构、单片机(下位机)、通用计算机(上位机)和角度伺服电机(舵机)组成的可编程,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方便,并能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手部全功能被动运动康复仪。介绍了该康复仪的机械系统、电控系统、通信及数据处理技术。其性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满足此类医疗手段提出的各类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手部被动运动康复仪。

  • 标签: 被动运动 柔顺机构 手康复 两级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于胃肠道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早期干预的观察组,观察患者MODS的转归和预后、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的6例、死亡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明显多于对照组,腹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消化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早期干预对于控制ICU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解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功能衰竭 MODS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修复在烧伤治疗中的地位,为临床诊治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阐述胃肠道黏膜屏障的构成,以及烧伤患者屏障功能损伤的机制,进而分析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修复的方法以及意义。结果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解剖结构、正常的菌群生存以及健全的免疫功能。三者间任一条件受损,胃肠粘膜屏障即失去功能,进而出现细菌移位、腹腔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灯,给烧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蒙上阴影。结论严重烧伤患者需充分重视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需及时纠正隐性休克,早期需予以肠道营养支持、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同时,L-谷氨酰胺、蒙脱石散等药物在肠道粘膜屏障保护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烧伤 胃肠粘膜屏障 功能修复 价值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奄包热敷腹部穴位配合艾灸双侧足三里的方法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胃肠道手术后50例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吸氧、消炎、止血、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床上翻身、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和观察病情变化等;基础上应用中药热奄包外敷腹部穴位加艾灸足三里。监测腹胀、肠鸣音、排气排便情况。结果患者的腹胀、肠鸣音、排气排便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热奄包热敷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术后腹胀,能促进手术后腹胀病人在短时间内排气和排便,且病情无反复,取得了满足的效果。

  • 标签: 热奄包 艾灸 腹胀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大多伴有偏瘫,严重影响生活和生存质量,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我们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经康复护理训练后,患者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展胃肠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抽取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治疗组患者开展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围手术期的处理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指导,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病人腹胀,防止便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指导病人进行规律的腹式呼吸训练。结果;经腹式呼吸训练,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快,很少发生腹胀、便秘,无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腹式呼吸训练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腹胀,防止便秘发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任何人群。

  • 标签: 腹式呼吸 手术后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我们自拟术后汤党参15克元胡12克枳壳9克广木香9克番泻叶6克益母草6克。剖宫产术后6小时服。目的是观察中医药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因为剖宫产术后,产妇受麻醉影响,肠道功能正常蠕动收到抑制,无排气排便,病人不能早进食,这样就会影响病人切口愈合,我们术后6小时服术后汤,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胃肠功能障碍 术后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阑尾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后的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配合穴位敷贴,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可促进阑尾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穴位敷贴 阑尾炎 胃肠功能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腹腔内脏手术后因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胃肠血流减少和激素释放,可使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实验综合120例腹部手术分为PCIA组及对照组,观察胃肠道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PCIA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 标签: PCIA 胃肠道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功能胃肠病的近远期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在我校卫生所接受治疗的功能胃肠病(参考第二届欧洲消化专题会议制定的功能胃肠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症最多见。将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陈香露白露、呋喃唑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叶酸片、维生素B12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陈香露百露、呋喃唑酮联合叶酸片、维生素B12片治疗功能胃肠病,临床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症 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