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后的胃肠营养护理进行分析,并记录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中选取了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肠营养护理的60例患者参与研究。之后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临床中接受的护理方式及效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根据对患者的护理,患者在接受胃肠营养护理后,身体的状况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患者参与手术的配合度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接受护理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控制,由此可见胃肠营养护理对于患者而言有着较好的作用。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在接受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为场外营养护理,这样患者抵抗力才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同时会肠营养护理也有利于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对于患者而言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护理体会 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完全胃肠营养在普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5.3-2017.3月份收治到的60例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到较为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到完全胃肠营养护理措施,然后对比和表了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胃肠营养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早日出院。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后应用胃肠营养的45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45例患者经过胃肠营养护理后,营养状况均良好,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胃肠营养的护理能改善普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普外,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胃肠营养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66例于2020年1月至6月来我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据不同营养方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肠道外营养,即完全静脉营养(TPN),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营养(PN)联合小肠营养(EN),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d时体重、术后3d、7d以及1个月的血红蛋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体重及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小,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胃肠营养相比,小肠营养临床应用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维持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深静脉胃肠营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普外科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营养供给和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供应方法,针对观察组实施深静脉胃肠营养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普外科危重症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营养供给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深静脉胃肠营养供应方法,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等,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这种营养供给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深静脉胃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肠营养运用于胃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期中的价值。方法 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纳入的80例胃肠癌手术患者,其中40例接受单纯化疗者作为对照组,另40例接受肠营养+化疗者作为研究组,干预四周后评价总有效率,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统计两组不良反应(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高出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免疫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IgA、IgG、IgM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12.50%与对照组17.50%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肠营养胃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期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能力。

  • 标签: 胃癌 肠外营养 结肠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胃肠营养用于普外科肿瘤术患者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普外科接诊普外科肿瘤术病患11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行全胃肠营养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治疗后分别是(300.54±22.67)mg/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做好护理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试验组、常规组患者人数为30例。常规组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模式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连用全胃肠静脉营养进行治疗,做好对应的效果比较。结果:试验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住院时间为15.38±0.35天,患者满意度为93.33%。试验组、常规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为20例、7例、3例/18例、6例、6例,总体有效率为90.00%、80.00%。经比较,试验组效果较优。结论:采用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 急性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婴儿全胃肠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全胃肠营养支持的婴儿35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实施效果。结果 从住院时间上看,住院最短者5天,最长住院者2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4.83±1.32)天;从治疗期间体重增长情况上看,增长体重最低者50g,最多者500g,平均(203.55±3.12)g;治疗期间未见发红、寒战、潮红、呕吐、出血倾向等副作用。结论 对接受全胃肠营养支持的婴儿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婴儿 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近1年开展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研究,样本例数为100例,设立对照实验作对比分析。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本次研究作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结果 通过本次设立的研究开展,对各项研究所设立的指标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情况明显更优,各项指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更好。其中在统计的治疗有效率方面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入的90例SAP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采用全胃肠静脉营养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4岁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接受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 440 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I)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其他治疗包括维持血压和控制心率的药物、镇痛剂、10%氯化钾注射液等。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5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51 U/L、总胆红素(TBil)8.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29 U/L。肠营养治疗第8天实验室检查示ALT 343 U/L、AST 357 U/L、γ-GT 343 U/L、TBil 21.4 μmol/L、ALP 376 U/L,考虑为肠营养导致的肝损伤。停止肠营养,继续其他治疗,并予谷胱甘肽联合二氯醋酸二乙胺进行保肝治疗。停止肠营养8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42 U/L、AST 29 U/L、γ-GT 55 U/L、TBil 8.4 μmol/L、ALP 107 U/L。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和肠营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68例(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随机分为肠营养的对照组(34例)与肠内营养的观察组(34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功能改善好,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肠内营养,能促进免疫功能的提升,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效果优于肠内营养,值得借鉴。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术后恢复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予以胃肠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对其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64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形式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比较两组术后营养情况、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恢复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口服营养补充 胃肠肿瘤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方法:从在我院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营养支持护理,观察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血糖水平、白蛋白水平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血糖水平明显较低,白蛋白水平明显较高,比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营养支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营养支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营养支持患者采用专业胃肠护理方法,对比两组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支持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患者血糖、白蛋白、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4±0.32(mmol/L)、38.10±0.22(g/L)、4.18±0.17(d)、7.86±0.35(d),对照组营养支持患者血糖、白蛋白、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2±0.45(mmol/L)、33.81±0.28(g/L)、7.35±0.24(d)、13.47±0.58(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08±0.64(d)、2.77±0.73(d)、3.18±0.54(d),对照组营养支持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25±0.80(d)、3.83±0.81(d)、4.86±0.71(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感染1例,未见腹胀、腹泻情况)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营养支持患者不良反应(腹胀2例,腹泻2例,感染3例)总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专业胃肠护理在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营养支持患者在专业胃肠护理下营养支持指标显著好转、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专业胃肠护理在营养支持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经观察发现,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现代人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尤其是胃肠肿瘤疾病在我国民众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在医学领域中将胃肠肿瘤归纳为消耗性疾病,肠胃肿瘤组织会大量吸取人体营养,再加上在治疗过程中人体的营养摄入能力会有所降低,因此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从而对患者治疗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下文围绕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寻提高胃肠肿瘤疾病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肿瘤患者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外科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胃肠外科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将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组情况为EEN组(48例)和PN组(48例),EEN组实施EEN护理干预,PN组实施早期肠营养(PN)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EEN组干预后ALB、PA、TF水平均高于PN组(P<0.05),术后排气、排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PN组(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实施EEN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科术 早期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治疗中,评价肠内营养支持与肠营养支持序贯治疗的效果。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从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研究对象,回顾病例,以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前者用肠内营养支持,后者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营养支持序贯治疗,针对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率进行对比。结果:(1)2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序贯 危重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肠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合理、质量标准严格、即开即用等特点,可减少处方和配制差错,减少血流感染,满足多数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针对肠营养多腔袋在国内临床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中华医学会肠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老年医学、营养科、临床药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最新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肠营养多腔袋临床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遵循改良Delphi原则,首轮由40名专家对23条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讨论及修改,二轮由219名专家进行投票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条推荐意见需获得≥90%的赞成率方为成立。希望本共识能够推动肠营养多腔袋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全合一 多腔袋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