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对病情快速恢复有重要意义,康复护理的目的:在疾病及其治疗的影响下,帮助患者自己最大限度地获得躯体、社会、心理和职业能力。帮助获得根治和带瘤生存的肿瘤患者提高生存质量。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康复任务有所不同,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康复目标。护理人员的职责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护理能力。现如今针对肿瘤患者的自我康复护理研究越来越多,以强调患者的自理为主。在实践中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非常大,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也相当高,积极研发肿瘤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非常必要。

  • 标签: 康复护理 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肿瘤是指人身体内因致癌因子的作用,在细胞层面生成的肿瘤这种病变,通过对大量病人的肿瘤病因的研究,发现产生肿瘤病变的可能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五种:一个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以及不良的饮食等;另外一个是遗传因素;第三个则是内分泌因素,比如说体内的催乳素和乳腺癌因子或者是一些其他生长激素对人体的刺激;第四种则是工作环境的污染,比如经常在工作中接触一些致癌物质,包括放射性气体、煤焦油、矿油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比如说经常接触电离辐射、 x射线、医学环境等。这五种情况是导致人体产生肿瘤这个病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肿瘤 脑肿瘤 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 我科收治 的 1 例喉癌患者 , 采用 喉全切除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发生于体表就会损容,由于肿瘤组织的快速增生而导致体表器官移位、破坏、毁容。鉴于人们对体表容貌与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当充分运用现代肿瘤外科学和整形美容外科学治疗原则和技术,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美容修复,使治疗后的损毁外观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 标签: 皮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组对比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与患者术后饮食情况的关系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自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中抽取 90例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的 45例为研究组,未出现早期肠梗阻的 4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组对比患者手术后难消化食物饮食情况以及对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早期难消化食物的进食率高于对照组,对各类饮食知识的掌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进食不合理是导致其术后出现早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临床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加强对合理饮食的管理和教育,避免不合理饮食情况的发生,确保术后康复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胃肠肿瘤 术后康复 术后早期肠梗阻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乳腺肿瘤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进一步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和内容,提升术后治疗效果。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乳腺肿瘤术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6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疼痛护理 方案 ,分析临床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疼痛度评分 为( 3.2±1.6 )分,对照组为( 4.5±1.7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睡眠质量的评估分析中应用了 PSQI 量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PSQI 量表评分为( 4.21±2.54 )分 ,对照组为 ( 7.13±2.28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7.1% ( 33/3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5.3% ( 29/3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问题,并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的指导,有助于术后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临床护理措施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纳入研究的 4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中肺部感染患者有 9例,感染率为 22.50%( 9/40);其中男性患者有 6例例、女性患者有 3例;由于肺部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有 1例,死亡率为 11.11%( 1/9);分析得知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卧床时间、留置导管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等。结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部位多见于肺部,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预防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肺部感染的治愈率,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 标签: 胃肠恶性肿瘤 术后 肺部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处理肝癌切除断面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6例肝癌行肝切除肿瘤切缘<1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在肝切除创面常规处理后加用微波烧灼(微波组),另44例肝切除断面仅常规处理(常规组)。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术中术后各相关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输红细胞的量,肿瘤是否有包膜,侵犯血管的情况,手术方式,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61.4%、23.9%和86.1%、45.9%、19.2% (χ2=1.27, P=0.26);微波组与常规组患者1、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35.6%、18.5%和50.4%、22.4%、7.6% (χ2=5.13, P=0.02);微波组与常规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28.1%、56.2和11.4%、34.6%、83.3% (χ2=4.14, P=0.04)。结论肝癌术中应用微波处理<1 cm的肿瘤切缘不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可以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及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微波 消融技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探求控制和减少患者盆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 2017-2019 年间收治的 56 例妇科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 瘤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的 56 名患者为正常组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二次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找出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慢性病、 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方 面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上述因素均符合logistic 方程。结论:年龄、原发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盆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妇科肿瘤,盆腔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82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实验,并借助随机颜色球法,将患者分为 2组,每组各 41例。期间,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从而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从而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该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疼痛护理干预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电话或门诊复诊的方式,对患者的食欲、体力、劳动、工作、切口、生活及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4.23%的患者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结论:术后患者的院外护理指导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我们要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 标签: 胃肠肿瘤患者 随访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早期护理对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干预的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 78 例患者均经后颅窝肿瘤手术干预,术后均并发吞咽障碍病症,入组时间: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早期护理(实验组, n=39 )及常规护理(对照组, n=39 )开展护理,分析护理。 结果 实验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率及胃管拔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数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护理于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显著。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吞咽障碍 早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乳腺肿瘤术后的护理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的是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疗并进行手术的120例乳腺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了两组,分别为观察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护理模式是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最终调查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态情况,并将这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超过90%,为95.00%,数据将比较后差异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论是焦虑或者是抑郁的心态,得分都较低,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乳腺肿瘤术后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瘤手术 个性化护理模式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追加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阑尾肿瘤急诊手术后再行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以阑尾炎起病,其中30例于外院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例行阑尾及回盲部切除术。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会诊15例为类癌(类癌组),17例为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非类癌组),均在本院接受补救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类癌组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非类癌组有11例(64.7%)发现癌残留或者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5(12~156)月,其中类癌组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非类癌组有6例出现疾病进展,4例因肿瘤死亡,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7.6%和68.6%。结论对于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类癌者,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而对于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者,有较高的肿瘤残存或淋巴结转移率,应及早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以决定最终的病理分期,指导后续辅助治疗,进而提高预后。

  • 标签: 结肠 阑尾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无线镇痛管理系统数据库内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2日行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均采用术后智能化PCA管理,年龄≥18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麻醉方法为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术后72 h内静态或动态疼痛数字评分(NRS)分为中重度疼痛(中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4~6分,重度疼痛:静态或动态NRS评分≥7分)组和非中重度疼痛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指标、镇痛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394例患者,中重度疼痛组1 194例,非中重度疼痛组3 200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7.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6~69岁、饮酒史、开放手术、胸部及胸腹部联合手术是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QLQ-C30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 妇科肿瘤 术后化疗 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