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冰敷加针刺治疗学员肌肉拉伤的疗效。方法收治肌肉拉伤学员120例,采用冰敷加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痊愈96例,显效20例,有效4,无效0,痊愈率80%,总有效率100%。结论冰敷加针刺对学员肌肉拉伤的疗效显著。

  • 标签: 冰敷 针刺 学员 肌肉拉伤
  • 简介:摘要: 桡骨头半脱位是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多由牵拉外力所致,又称“牵拉肘”,临床依据牵拉外伤史,结合患儿肘部症状,诊断常不困难。倘或由其他因素所致者,则需详细体检,全面分析,方可明确诊断。此文中,笔者就整理了 3 例儿童 非牵拉伤桡骨头半脱位病例,通过对临床资料的记录、病例的分析,得出诊治体会。

  • 标签: 桡骨头半脱位 儿童 误诊
  • 简介:摘要田径运动中造成肌肉损伤与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对田径运动中造成肌肉损伤的原因从基础理论的角度上再认识,确保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治疗肌肉损伤,以便田径训练的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 标签: 田径运动肌肉损伤原因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并发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2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护理策略,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开始护理干预后3个月内血液透析期间肌肉痉挛发作情况、营养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个月内每个月痉挛发作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3个月痉挛发作率略低于第1个月痉挛发作率(P>0.05),观察组第3个月痉挛发作率明显低于第1个月痉挛发作率(P<0.05)。对照组护理3个月后ALB、PA血清水平及SGA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SF血清水平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ALB、PA、SF血清水平及SG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ALB、PA、SF血清水平及SG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感受、心理状态、服务评价、家庭支持等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液透析 肌肉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恐惧度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前的恐惧度评分为(42.722.28)分,对照组为(43.64±2.1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恐惧度评分为(30.14±4.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4±6.25)分,观察组护理后患儿的家属满意度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臀部肌肉注射时,应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并且进行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儿的恐惧度,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 臀部肌肉注射 方法 护理措施
  • 简介:运动相关性肌肉痉挛(EAMC)是休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常见病症,通常需要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就医。尽管EAMC发病率高,但对EAMC的病因仍然知之甚少,并且缺乏高水平的证据来指导这种病症的处理。先前关于EAMC如何产生的报告受到最新证据的挑战,这些证据表明了一种新的发生机制。本文旨在检验目前支持EAMC病因的各种观点的科学证据,着重分析有关这一复杂病症的最新观点。此外,还讨论了用于治疗和预防EAMC的各种策略,虽然其中大多数仍是观察报告,尚未通过研究实验证实。

  • 标签: 运动相关性肌肉痉挛 机制 风险因素 治疗 预防
  • 简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延迟性肌肉酸痛并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机体自我保护和恢复的一种多因素综合机制.其表现为机械性肌纤维损伤,局部组织缺血、缺氧、ATP供应不足,一方面致使肌小结产生痉挛,引发炎症,使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另一方面引起酶系失活,导致ATP依赖性离子泵功能下降,致使细胞内Ca^2+、Na^+、K^+离子异常,而线粒体内Ca^2+的堆积会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致使无氧耗能增加,使线粒体内自由基产生率显著上升,氧自由基攻击细胞器导致细胞坏死,最终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发生机制 防治
  • 简介:摘 要 : 运动员或 参与 体育活动 者曾 有过大强度不习惯 的 身体活动 ,出现 肌肉酸痛的经历,被称 之为 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 的普遍性比 较高,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 成绩 和 老百姓的 生活 质量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危害、产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 。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发生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病人在肌肉注射时紧张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28例肌肉注射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与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及无痛肌肉注射,比较观察两组病人满意度与疼痛反映的情况。结论肌肉注射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紧张与疼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肌肉注射 心理干预 疼痛影响 疼痛阈值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髋关节部位 肌肉密度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背景:冷疗对于减轻大强度训练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目的:考察不同的冷疗方案对长距离竞走运动员2个小周期训练中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2水平的影响,探讨冷疗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方法。方法:辽宁省竞走队16名男子竞走运动员随机分为冷疗组和冷热交替组,在15d的训练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冷疗,每日训练后进行一次冷疗,其中冷疗组进行不间断的10min冷疗,冷热交替组以2.5min冷水和2.5min热水循环4次,合计10min。选取6个时点测试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2水平,统计分析两种疗法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两种冷疗方案中,单纯冷疗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作用更加显著;(2)与冷热交替疗法相比,单纯冷疗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前列腺素2水平,在赛事较为密集的赛季,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3)结果表明,在大强度的训练和高强度密集的赛事中,单纯冷疗是更加有效的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方式。

  • 标签: 冷冻疗法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竞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是指来自静脉血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例数罕见。软组织肉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其中,平滑肌肉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6%,而血管壁起源的平滑肌肉瘤所占比例更少(﹤2%)。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及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关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于2012年2月收治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1例,并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平滑肌肉瘤 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周围肌肉功能改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期间接收的 3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观察患者骨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的肌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方式,上述的 30例患者的骨性关节炎关节周围的肌肉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综合治疗方式具备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肌肉 功能
  • 简介:肌肉动作发展是动作发展的基础,学前期是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期”。本研究从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价的研究历程分析着手,梳理了有关0-3岁和3岁以上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价的内容,以及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测量工具。研究者进而提出,应重视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价,加强评价工具的研制,深化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评价及促进研究。

  • 标签: 大肌肉动作发展 评估 儿童 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