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口腔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42名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掌握职业防护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结果口腔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器械因素。结论口腔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院方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并且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避免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防护 对策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论述,阐明口腔院内感染可防控。

  • 标签: 口腔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并探讨相应策略。方法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个角度分析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特点。结论口腔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口腔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有效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将口腔职业暴露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地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调查分析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和现状,指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阐述了今后如何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口腔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42名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掌握职业防护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结果口腔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器械因素。结论口腔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院方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并且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避免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防护 对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从而制定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宣教培训,对环境和手卫生进行评估和监测,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性危害,加强职业防护意识。结论:口腔是一个重点科室,通过分析危害因素,提出具体防护措施,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口腔,门诊,职业危害,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儿童口腔门诊的特点 , 制定一系列职业伤害防护措施 , 并严格实施。结果 通过对儿童口腔门诊护士实施严格防护措施,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及对工作的热忱。结论 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 切实履行各项防护制措施是控制儿童口腔门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儿童 口腔科 护士 职业 伤害 防护
  • 简介:【摘要】口腔护士的工作量大,给患者进行直接性操作相对较多,相对的增大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针对口腔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性,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口腔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与管理。方法:将我院口腔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存在的损伤危险因素展开防护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抽取80例口腔护士展开研究,就实施口腔职业防护管理前后进行对比,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40例口腔护士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行职业防护规范管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40例口腔护士为观察组,实行口腔职业防护规范管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几率,及防护改善效果。结果:实施口腔职业防护规范管理后,护理人员出现锐器刺伤、紫外线损伤、射线臭氧侵害、传染性疾病几率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感染风险、化学品暴露、肌肉骨骼疾病等。为了保障口腔护士的健康与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本文将探讨口腔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影响,分析现有的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口腔护士的职业危险防护水平。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损伤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口腔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人口腔分泌物、血液等体液,存在感染风险;同时,口腔使用的化学药剂和设备可能导致化学品暴露;此外,口腔设备中的X射线等辐射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口腔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及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职业 危险因素 防护及管理
  • 简介:摘要口腔是一个高危科室,患者就诊时间长,复诊次数,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一般情况下患者未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液性传染病的筛查。职业感染传染病的病毒和细菌主要包括血液传播的病菌HBV、HIV、HCV。而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接触一些有害气体、液体,因此我们应善于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对应防护策略。方法:研究者选择了其所在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进行口腔临床护理的3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找出主要的口腔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护策略。结果:体液生物性因素、锐器伤、物理性因素、工作压力及接触性感染是影响牙科护士工作的重要因素,以体液生物性因素占首位,占33.8%。结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口腔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口腔护士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口腔科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口腔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62名口腔护士展开问卷调查,明确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口腔护士的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中,以锐利器械、工作压力大、传染病疾病及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漠居多。结论:导致口腔护士面临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众多,基于此针对性制定防护对策,对于减轻职业损伤危害十分重要。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 职业损伤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