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9例(42只耳),年龄4 d至9岁,男13例(19只耳),女16例(23只耳);根据患儿的出生日龄分为3个组,日龄≤7 d为1组共7例(8只耳),8~42 d为2组共10例(14只耳),>42 d为3组共12例(20只耳),均采用"益耳"耳廓矫形器进行矫正,并比较不同日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显效及治愈,基本恢复正常外观;有效,较矫正之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外观;无效,较矫正之前无改善。1、2、3组的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100%(8/8)、85.7%(12/14)、45.0%(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8,P=0.04);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分别为(20.75±6.50) d、(32.64±15.40) d、(48.23±17.32) d,1组<2组<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耳廓矫形器对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矫正效果显著,矫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矫形器佩戴时间越短。

  • 标签: 耳廓,畸形 耳模矫正 治疗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双侧耳廓软骨骨化的患者。患者女,62岁,因"双耳廓逐渐变硬5年"入院,查体示双侧耳廓触之变硬,活动度减低。颅骨三维CT示双侧耳廓对称性呈骨性密度改变。耳廓软骨活检术病理结果示组织表面被覆纤维组织,其下为软骨及成熟的松质骨,其中可见部分软骨骨化。诊断为双耳廓软骨骨化。本病临床罕见,需与耳廓软骨钙化鉴别,同时应详查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磷,肾上腺皮质功能,排除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耳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15例单侧耳廓畸形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0~40岁,平均19岁;上1/3外伤性耳廓缺损3例,先天性Stahl耳2例,先天性中度杯状耳5例,先天性中度隐耳5例。均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结合耳后皮瓣或耳后筋膜瓣、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5例植皮或皮瓣均成活,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耳甲腔软骨切取范围0.5 cm×1.0 cm。术后随访12~18个月,修复耳廓位置、形态、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外观无臃肿,形态衔接自然,移植软骨无吸收、变形,植皮或皮瓣成活良好,未出现出血、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满意。结论应用耳甲腔软骨修复部分亚单位缺损耳廓畸形,损伤小,术式简易,术后患耳外形美观,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耳廓,畸形 获得性 隐耳 杯状耳 耳甲腔,软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6岁女性患者,因"左耳肿痛4个月余"于2018年11月4日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收入院治疗。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肿痛,经头孢类药物治疗疼痛好转,左耳肿胀进行性加重。入院检查见左侧耳廓背面无痛性包块,约1.0 cm×0.5 cm,质稍硬。颞骨薄层CT提示,左侧耳廓上方结节,无周围组织侵犯表现。术前考虑耳廓良性病变,于11月5日局麻下行耳廓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回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兔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动物模型,以便后续研究,为临床上耳廓复合组织瓣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质量2.5~2.8 kg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由南京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在其背部设计软组织缺损创面2.0 cm×2.0 cm,全层切取耳缘近耳根处同等大小组织,形成背侧皮肤-软骨-腹侧皮肤三层结构耳廓复合组织瓣。适当修剪组织瓣腹侧皮肤及软骨,残余的腹侧皮肤予无菌贴膜覆盖。将组织瓣背侧皮肤作为被盖,游离移植至背部创面,打包固定。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意外死亡,兔耳廓复合组织瓣均成功游离移植,且形态稳定。取材可解剖出软骨及贴膜。结论利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可成功建立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模型,且该模型易于建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 标签: 耳廓复合组织瓣 游离移植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耳再造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应用,已发展为非常成熟的术式,但仍存在许多术后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造成再造耳廓形态不良。作者对再造耳廓形态不良的判断方法、原因作了归纳总结,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如有些情况通过局部小的修复手术即可得到改善,而情况较严重时原有的耳支架必须完全取出,并依据患者的术区具体情况应用耳后皮瓣、筋膜瓣、颞浅血管岛状筋膜瓣等和支架重新雕刻植入技术进行再次修复。

  • 标签: 耳廓再造术 小耳畸形 支架,耳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翻造术
  • 简介:摘要指甲和甲床是指端的重要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美学功能;指甲和甲床的损伤会对手指的功能和外形产生损害;对于甲床的损伤,应该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本文就指甲和甲床的生理功能、甲床损伤的分型、疗效评定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床缺损 指甲 修复 移植
  • 简介:摘要大范围、多层次重度组织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作者回顾总结了头面、胸腹壁和肢体部位组织缺损修复的文献和临床经验,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技术的进展和现状。提示组织缺损修复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在满足组织覆盖的同时,既要达到功能与形态的良好效果,还要尽可能减轻或避免供区组织的继发损伤。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和移植材料的应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疑难手术的完成离不开传统方法的灵活应用与新技术的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是重度组织缺损修复的必要保障。文中所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选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移植 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颈部硬组织的缺损在我国一直称为楔状缺损。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碎裂、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命名。本文对这3个名词的提出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放弃使用楔状缺损、统一使用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建议。

  • 标签: 科学术语 国际疾病分类法 非龋性颈部缺损 碎裂 楔状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14例、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9例。皮瓣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瓣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带示指(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瓣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复合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作者: 刘函 张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7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眼科研究所 云南省眼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650000
  • 简介:摘要重度眼睑全层缺损严重危及眼表健康及外观,其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均较困难。眼睑全层缺损的修复包括眼睑前层(皮肤肌肉层)和眼睑后层(睑板结膜层)的重建。前层眼睑缺损可采用各种局部皮瓣如滑行皮瓣、"风筝"皮瓣、旋转皮瓣等进行覆盖重建,亦可采用游离皮片移植;后层眼睑缺损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睑板、睑板结膜复合组织或结膜的替代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及人工合成材料进行重建。(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07-213)

  • 标签: 眼睑缺损 重建 睑板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警示标识对开窗式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耳廓假性囊肿患者144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护理警示标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临床护理质量及干预前后相关生活质量指标量化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书写护理文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及护理操作5个维度的量化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相关生活质量指标量化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廓假性囊肿患者行开窗式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护理警示标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护理警示标识 耳廓假性囊肿 开窗式手术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Ilizarov支架与单边支架进行开放骨搬移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8月— 2016年8月天津医院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2例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4岁,平均36.7岁。19例使用Ilizarov支架(Ilizarov组),平均骨缺损长度7.9 cm,平均软组织缺损面积41.4 cm2。13例使用单边支架(单边支架组),平均骨缺损长度7.8 cm,平均软组织缺损面积39.2 cm2。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放射学骨矿化指数、外固定指数、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骨及下肢功能评价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60个月[(32.6±1.3)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2.3)d和(2.4±1.8)d(P>0.05)。Ilizarov组骨矿化指数为(43.4±8.7)d/cm,单边支架组为(45.8±10.4)d/cm(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的外固定指数分别为(52.6±8.9)d/cm和(58.7±12.9)d/cm(P<0.05)。ASAMI骨评价结果:Ilizarov组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单边支架组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7%(P>0.05)。ASAMI下肢功能评价结果:Ilizarov组优8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9%;单边支架组优6,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69%(P>0.05)。Ilizarov组术后轴向偏移发生率为0,单边支架组为23%(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分别各有1例发生再骨折(P>0.05)。Ilizarov组和单边支架组分别有5例和1例发生针道感染(P>0.05)。结论采用Ilizarov支架和单边支架进行开放骨搬移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伴软组织缺损均可以获得较大创面与骨缺损的同时修复,但Ilizarov支架生物力学性能更优,更便于术后力线不良的纠正。

  • 标签: 胫骨骨折 感染 伊利扎罗夫技术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临床有多种先天性及获得性的原因可导致儿童患者颅骨缺损。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重建颅骨完整性、保护脑组织、维持头颅外形美观的重要术式,对保证颅骨缺损患儿脑及心理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由于儿童患者脑及颅骨的动态发育,针对其颅骨缺损修补的时机、方法、材料选择等存在较大争议。现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期颅骨修补术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改善儿童颅骨缺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儿童
  • 简介:摘要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包括心房颤动的肺静脉隔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左心耳封堵术、经皮二尖瓣钳夹术等,房间隔穿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直径鞘管的使用越来越多,跨房间隔的操作也越来越复杂。房间隔穿刺可能造成一过性或永久性的房间隔缺损。本文对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影响、临床意义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房间隔穿刺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通过选择2019年10月-20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龋性颈部缺损(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牙的美观和功能,还可导致牙本质敏感、牙髓炎等严重后果。目前公认的主要病因有机械磨损、因素、酸蚀等,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病因、缺损大小、部位、患者症状、有无牙龈退缩等因素后确定。

  • 标签: 牙颈 楔状缺损 牙制备,口腔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