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应用酮类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表》进行,采用直接询问和病历资料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事件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占71.21%,女性占28.79%;<35岁患者占12.12%,35~60岁患者占72.73%,>60岁患者占15.16%。发生不良反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诺氟沙星,占比分别为34.85%,18.18%和16.67%;在给药途径上,静脉滴注占比最高,为60.61%;给药方式中主要为单独用药,占比为81.82%。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及泌尿系统,占比分别为31.82%,19.70%和15.15%。结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可能引发多系统出现不良反应,使用中应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采用酮类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采用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分析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应用酮类抗菌药物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异变和变态反应,以服用加替沙星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最为严重,静脉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口服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类抗菌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时,患者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临床用药时,需要重视酮类抗菌药物的谨慎应用,以免出现医疗事故,对患者的健康和院方的医疗水平以及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门诊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上报的160例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及皮肤,静脉、肌肉注射与口服和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更高,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必须严谨使用酮类抗生素,对患者因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要有足够认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用药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观察,保证其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对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更好的指导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对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药物的临床给药方式,分析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的高发系统范围。结果患者在41-50岁年龄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在药物使用中主要不良反应系统范围为皮肤系统及神经系统。患者在静脉给药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药物口服高。结论若要对酮类药物将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需要对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字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抗菌种类多,抗菌活性强,在对应用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治疗及呼吸道肠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合理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过敏、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等部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加深患者的痛苦。故我院对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级临床用药方法进行探究,旨在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研究如何合理用药,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共计120名患者纳入研究,共计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2.5±7.2)岁,使用的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患者对研究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在使用酮类药物的临床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范围、药物使用状况、用药方法等数据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药物类型,使用人群比例;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类型;2结果2.1人群占比在12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且41-50年龄段发生概率较高。如下表1表1.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占比男女20-3011916.6631-4010815.0041-50201529.1651-6091318.3361-709814.1671+547.502.2不良反应表现范围例数酮类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类型中国,皮肤过敏反应较其他系统更多。见下表2.表2.不良反应系统范围及临床表现统计系统反应类型例数占比皮肤皮疹、瘙痒、潮红6251.66神经系统头痛眩晕1512.50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1915.83心血管系统胸闷、静脉炎1310.83呼吸系统鼻塞54.16全身性发热65.003讨论酮药物抗菌谱广且体内分布广泛,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使用中,由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反应症状较轻而受医者用药青睐,但如用药不合理或未针对病症用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的依赖性,主要有头晕、噩梦、困乏等症状,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胃肠系统与肝胆系统环丙沙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胃肠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循环系统在左氧氟沙星河环丙沙星使用中,有心悸、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长期或大量服用酮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系统会有白细胞与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有乏力、低热,严重的有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运动系统酮类药物会对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发育,故严禁18岁以下儿童使用。皮肤反应酮类药物使用后有光毒性皮疹出现,此反应春季为高发、女性患者多发,多在用药后几周内,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皮肤过敏主要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但可以通过口服其他药物治愈症状。经研究发现2,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药物快速融入血液,加快疗效,但在此种用药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所以医者必须尽量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减少静脉注射方式使用次数。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必须进行停药观察,并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本次研究中,虽然加替沙星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但结合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对加替沙星持有谨慎的态度3。综上所述,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途中,需要医者对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严格把握,认真分析患者过往病史,谨慎进行药物使用的选择,准确调整剂量,合理的临床用药,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叶月华,许伟杰.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61-262.2黄塘娟.120例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0)269-271.3冯亚奇.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28-29.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掌握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安全、合理、正确的使用此类药物。方法 对本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本类药物品种繁多,特性各异,把握适应证,并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就能更好地发挥本类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结论 只要掌握对不良反应的鉴别判断能力及合理用药原则,其对人类的伤害是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了解美国更新酮类药品说明书的评价过程及内容,为我国药品上市后风险获益评价及更好的药品监管提供借鉴。方法系统介绍美国对酮类药品开展评价的背景、内容及结果,分析美国对酮类药品评价及监管的思路与方法。结果美国此次对酮类药品的评价,不仅是对此类药品安全性的全面评价,还针对其涉及的3个适应证开展了风险效益评估,对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关注国外先进的药品上市后风险获益评价及监管措施,可为我国药品上市后评价与监管提供思路和借鉴。

  • 标签: 氟喹诺酮 说明书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经酮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对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合理用药途径。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分别为为38.82%,54.12%和43.53%。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左氧氟沙星使用和静脉滴注等因素不仅会增加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所诱发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给患者的神经系统、皮肤系统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合理选择用药途径与种类等对提升酮类药物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极有帮助的。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使用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2例,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得出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用药策略。结果18~50岁年龄段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阶段,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单一用药方式最容易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87.10%;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最容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例66.13%;18~39岁年龄段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且不良反应消失也更快。结论酮类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对患者开具此类药物时,要注意掌握用使用方法与用药量,并嘱咐患者医嘱服药,以此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总结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及受累器官的临床表现。结果80例患者中男51例(63.75%),女29例(36.25%);年龄分布≤20岁4例(5.0%),21~30岁21例(26.25%),31~60岁42例(52.5%),>60岁13例(16.2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例(65.0%),口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例(35.0%),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31~60岁、>60岁,恢复时间短于31~60岁、>60岁,31~60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60岁,恢复时间短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积的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酮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酮类药物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接收的结核病患者64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乙胺丁醇、利福平以及链霉菌等常用类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酮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病患者给予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结核病 临床效果
  • 简介:酮类药物属于第三代酮类药物,由于含,因此促进了药物脂溶性与细胞、组织穿透力的增加、机体中药物浓度的提升及半衰期的延长,从而促进了杀菌效果的增强及药效的提升。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其也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给药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禁忌证
  • 简介: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淤泥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沙星和达沙星4种酮类药物的残留量.针对所检测样品的化学性质,对色谱的条件、提取剂和稀释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以加入Na2EDTA的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1)(pH=3)作为提取剂,经超声处理、SAX-HLB串联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以AgilentC(18)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0.2%甲酸水溶液(5mmoL/L乙酸铵)、0.2%甲酸甲醇作为流动相,在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酮类药物在5ng/mL-1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方法检出限为0.015-0.060μg/kg.4种酮类药物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4%-8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4%-9.4%.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养殖场淤泥中四种痕量抗生素残留检测.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测定 淤泥 氟喹诺酮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酮类药物处方一共11766张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些药房开展对比分析。结果在酮类药物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诺氟沙星、依沙星和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肠胃道的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皮肤以及光敏的毒性反应等。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酮类药物,应该要清楚的掌握这些药物在使用之后具有何种不良反应,以此来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抗菌药物结合利伐沙班治疗肺结核合并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栓塞疾病患者1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酮类抗菌药物乳酸左氧氟沙星结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便血、牙龈出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8.9%(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肺栓塞的治疗中联合采用酮类抗菌药物与利伐沙班,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肺结核合并肺栓塞 氟喹诺酮类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针对接受酮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类型,并探讨酮类药物合理应用措施。结果100例采用酮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0/100),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反应以及肝肾毒性反应等,各自占比40.00%、20.00%、20.00%、10.00%、10.00%。结论临床应用酮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根据药理作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进而确保药效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治疗中酮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研究20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酮类药物治疗,评价不同用药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痰菌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治疗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酮类药物用药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

  • 标签: 肺结核 喹诺酮类药物 抗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酮类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药学干预前1868张含酮类抗菌药物处方为对照组,2016年药学干预后1832张含酮类抗菌药物处方为观察组,对干预前后酮类药物合理使用进行评价。结果药学干预后,观察组酮类药物处方用药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酮类药物处方用药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酮类药物合理使用具有有效性,能够降低药物的不合格率以及用药频率和药物利用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产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药物的名称与给药方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5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后,静脉给药的方式最高,占据百分比为80.00%,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其中加替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最高,P<0.05;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3例,其中治愈49例,占比为98.00%,死亡1例,占比为2.00%,1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加替沙星导致的。结论酮类药物的抗菌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应用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减少给药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