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压疮(pressure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u1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1]。对于脑卒中卧床患者属于最常见的并发症,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老年病人皮肤弹性下降、血管硬化、营养状况不良、肌肉萎缩或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合并多种疾病等原因,压疮发生率高,处理困难,如果持续压力超过6-12小时,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压疮!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2]。但如何才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3]。有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压疮的发生率能大大的降低,,而做好压疮护理必须要掌握正常伤口愈合过程和湿性愈合理论。遵守TIME换药原则进行有效换药可以有效治疗压疮。合理正确的护理对压疮患者至关重要。

  • 标签: 压疮 预防 换药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非常高,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幸存者中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对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康复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9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未发生因尿失禁引起皮肤湿疹、尿道感染或压疮。结论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改善尿失禁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尿失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3±1.41)分和5.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14±2.33)分17.5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脑卒中患者 影响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36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18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83例,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对比抑郁评分(SD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方式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脑卒中 抑郁症 抑郁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选择同样的治疗方法,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和进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84.4%的患者恢复吞咽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能力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进食恢复干预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社区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用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分别为60.0%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和70.0%(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之前有了较大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对于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老年脑卒中患者 家庭跟进式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的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考察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康复治疗 老年脑卒中 效果评价 功能恢复情况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选取11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和护理干预,医务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出护理安全隐患。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主任和护士主任进行探讨,制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1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15.45%,其中主要安全隐患就是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问题。结论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实施护理,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复杂,承担的责任较多,在护理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同时加强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能有效的避免不良安全事件,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 老年脑卒中 隐患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6-01-01~2017-01-01我院老年医学科病房住院的16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变量分析。结果(1)发生SAP者86例,占53.1%;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复数菌感染占32.2%(19/59)。(2)单因素分析年龄、意识状态、心肺基础疾病、NIHSS评分、卒中部位、鼻饲治疗各组间比较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5岁、肺部疾病史、延髓性麻痹、意识障碍、鼻饲治疗是老年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4)合并SAP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高(P<0.05)。结论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老年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住院时间及预后,应足够重视,尽早预防并有效治疗。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康复疗法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老年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临床症状实施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康复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早期康复疗法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针灸 早期康复疗法 老年 脑卒中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2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6例,分别给予一般康复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所有患者心理状况观察,且比较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焦虑抑郁评价结果即SAS、SDS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83%(45/46)、84.78%(39/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期间,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帮助改善患者负性心理问题有积极意义,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护理 康复
  • 简介:目的分析中期照护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对照。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门诊病患11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均55例病患。干预组采用中期照护路径,常规组不采用中期照护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的各项功能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老年病患来说,采用中期照护路径,能促进老年病患各项功能恢复效果,有助于病患早日回归到正常的起居生活。

  • 标签: 中期照护 老年 脑卒中 功能恢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26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康复,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偏瘫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心理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心理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采用MES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MES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3.5%,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脑卒中老年患者采取早期心理康复,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消除紧张、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治疗心理健康 老年性脑卒 康复治疗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渗漏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 :选择从 2017年 5 月至 2018年 8 月在我院治疗的 96 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患侧组( 48 例 )与健侧组( 48 例 ),健侧组采取健侧上肢静脉输液,而患侧组则采取患侧上肢静脉输液,观察这两组患者输液 7 天内渗漏发生情况以及静脉炎发生情况。 结果 :健侧组输液渗漏发生率与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患侧组( P<0.05 )。 结论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侧输液更容易发生渗漏与静脉炎,建议临床采用健侧静脉输液。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偏瘫 渗漏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给予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24.58±5.12)分优于对照组的(19.54±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ADL评分(32.14±3.15)分与对照组ADL评分(33.01±3.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84.56±4.78)分优于对照组的(60.14±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后疗效较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延伸护理服务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需在上述基础上同时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脑卒中老年患者,选择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延伸护理 老年 并发症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