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关于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

李丽霜

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321300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非常高,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幸存者中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所以,对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这个问题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及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康复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也越来越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过后,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有资料显示,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现将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救治并出院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受救治并出院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入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神智清醒,能进行较好的语言沟通,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5.7±10.2)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6.1±9.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康复出院时接受简单的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康复出院后接受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肢体护理

患者急性期渡过后,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肢体的护理,偏瘫发生后即保持关节于功能位。只要病情许可,病情较轻者应积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适当地进行锻炼。上肢的运动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动作:在静坐或静躺的情况下,让患者两手握住,手臂处在伸直的状态,然后慢慢的举到头顶,然后坚持做上几分钟。肘关节屈曲、伸直;两手相握,将患手带向面部,手腕左、右、上、下运动;健手握患手腕,将患手带向健侧肩的方向,再慢慢放下来至对侧腰部;帮助病人活动肩胛骨和上肢,防止过度牵拉关节,以免引起关节疼痛。当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时,患肩在各种练习活动中前屈、外展不要超过范围;在运动时家人可给予手法协助。如果是在家中,患者可以运用家里的道具,进行随时的训练。例如:健身球、棍棒、易拉罐、杯子等等,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帮助患者的上肢得到一定的训练,身体慢慢的恢复。下肢和步行活动患者在进行下肢和步行的运动时,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做一些可以热身的运动。比如:患者在家人的支持下,可以进行一些被动的关节和肢体活动;患者还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缓慢的蹬腿练习,这些除了可以提高腿的劲道还可以练习背部,对背部起到一定的拉伸作用,此外还可以练习腹部的肌肉,这个动作一举多得。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起坐训练、站立训练和单侧的练习。患侧给予适当的辅助;进行一定的桥式动作,即仰卧位时,双侧膝关节屈曲立于床上(患侧不稳定时给予扶持),让病人抬高臀部。

1.2.2语言的训练

脑卒中患者中有20%左右的人有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语言障碍训练对失语患者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语言训练与整体康复同时进行,要反复练习发音,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进行发音语汇的训练。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患者说话的过程中,对患者要热情、细心、耐心,要不断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1.2.3心理护理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患病后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担心遗留后遗症,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消极、悲观或拒绝治疗,忧郁、烦躁、紧张及焦虑等。特别对肢体瘫痪的患者,应配合家属进行有效的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康复期间,进行恰当的心理调节,遵照医师的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对丧失信心者要帮助与鼓励,使其恢复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下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康复。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通常在病后3个月内最快。在这一时期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则可促进康复疗效的速率。

1.2.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康复期间如果发生并发症,将不同程度上延缓康复进程。感染、失眠、便秘、跌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①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如不注意精心护理,极易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感染。甚至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只有加强病区管理,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才能减少感染发生的诱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护理操作如吸痰、导尿、膀胱冲洗换药等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并避免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进行无菌操作。保持病室整洁,定时通风换气;②失眠:睡眠可恢复精力和体力。良好的睡眠使患者身心愉悦,保证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康复训练中。失眠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躯体症状,增加发生其他精神症状的风险,进而影响康复过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区护士应做好晚间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积极寻找影响睡眠的因素,针对性地予以处理;③便秘:便秘的危害性很大,如大便用力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诱发再次脑出血。可采用清晨空腹饮用200ml温开水、进食足量膳食纤维、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应用缓泻剂等预防便秘;④跌伤等意外:加强安全护理。设床栏,防坠床。

2结果

观察组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率、出院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5.0%、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患者常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多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和护理使我们体会到,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护士从各个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照顾,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使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平稳或集中治疗结束后,继续康复治疗尤为重要。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代偿功能,使神经系统尽快康复,对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效果越明显,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合理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患者突然发病,处于身体残疾后的震惊、否认阶段,对康复的欲望强烈,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易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允,陈建芬.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研究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123-125.

[2]李恒玉,华银玲,史英丽.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7,20(2):305-307.

[3]周玉珍,谢晓燕,朱玉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