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两大哲人。文章从《论语》和《老子》入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教学观、道德观两个方面的比较,总结了孔子和老子的相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老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有力补充: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标签: 孔子 老子 教育 自然主义
  • 简介:<正>《周易》是一部商末周初占卜之书,它包含了丰富的原始观念。在现存典籍中,它被称为中国思想的源头。以后,儒、道两派从《周易》思想里吸取养份加以发挥创造。道家的创始人李耳,他的思想受《周易》影响是明显的。他比之于儒家更能体现《周易》的精神。这

  • 标签: 老子 周易 中国思想 守中 溯源 价值观念
  • 简介:一、《道德经》有无慈爱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有十分有名的一章,文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5章①)。刍狗,指结草为狗,是祭祀中象征性代用品。圣人,指圣明的统治者。橐龠,即风箱,因为虚空通畅,能运气生风,功用不竭。这里老子两次提及“不仁”,王弼注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有恩有为,则不具存。物不具有,则不足以备载”。王弼注预设了道家慈爱和儒家仁爱、天道和人道高低优劣的区分,有心为仁,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全面;天地没有目的和偏向,

  •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仁者 天地 代用品 象征性
  • 简介:本文从不以兵强天下、反其道而行之、以谦柔为用三个方面对老子的“主弱反强,以柔为用”的兵学思想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当今的形势说明了老子兵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老子 兵学思想 外交政策 战争观 反战态度 现实意义
  • 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政治等多个方面,且往往带有朴素辩证法意味。长久以来,学术界对于老子的一系列治国处世伦理与价值体系都存在着各种不同见解,尤其对于其“无为”思想的解读,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只有忠于老子本人的原著去辩证的加以解读,才能期望真正客观的理解和评价老子的“无为”思想

  • 标签: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辩证思维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新形势下,高校应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应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老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对老子教育思想的借鉴。

  • 标签: 老子 教育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老子思想从"道"的法则出发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充满了哲理性。它本身就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强调以朴为教、崇柔不争、报怨以德、无言以教等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它对幼儿教育本质、幼儿教育终极目标、师幼关系等具有深刻的启示。

  • 标签: 老子 幼儿教育 虚静 自然无为 养水德 功成而弗居
  • 简介:老子》并非纯粹的美学专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于这一课题,除宗自华等先生曾稍有涉及以外,八十年代以前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以后随着“老学热”与“美学热”的相继出现,老子的美学思想得到了老子研究者和美学研究者的双重重视,从而使老子的美学研究一跃而成为八十年代以来老学中一个颇具活力的全新领域。

  • 标签: 老子 美学思想 自然 和谐 阴柔 真善美统一
  • 简介:(一)老子的天真若论老子之老练,天下无人能及。他聪明绝顶,好一个“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很难说老子不是阴谋家。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老子的天真。而“天真”正如俄罗斯一散文家说的:“世上有两种天真,一为无知之天真,二为超凡脱俗之天真。”他老人家是属于哪一种呢?我细读老子,自叹造化太浅,可还是看出了那么一点儿:

  • 标签: 老子思想 超凡脱俗 天真 阴谋家 散文家 俄罗斯
  • 简介: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 标签: 老子 经济思想 “无为”
  • 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道德教化思想言约文章,博大精深。本文从道德培养目标,道德教化的原则、方法及内容等方面做了探讨和分析。

  • 标签: 老子 道德教化 探析
  • 简介:老子》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反战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他产生反战思想的客观条件,此外从它的内容中也可以分析出其反战思想的内涵。很多学者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兵书,原因是老子的道与战争相违背,除此外从老子的战争观也可看出老子是坚持反战的。

  • 标签: 反战 兵书 战争观
  • 简介:老子思想在政治法律方面讲不出多少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提不出什么有参考价值的举措,其说不清道不明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诸观点更像是在玩一种虚幻空玄的文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在忽悠老百姓。而其提出的“愚民政策”与“统治权术”更让人不寒而栗。其一些道德理想虽很宏大,却只是空中楼阁。

  • 标签: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愚民政策 统治权术
  • 简介:摘要由“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通向“道”。以老解老,阐述老子“三宝”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能为天下先的人生智慧,以此作为通向“大道”的途径。同时,老子三宝之义给予当代社会的诸多反思,对于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生命价值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子 不敢为天下先
  • 简介:  《老子指归》的美学思想是严君平的无为道家哲学思想在审美方面的反映,它是西汉道家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它认为由世俗欲望引发的声色之美是低等的,它有害于身心安宁;真正高级的美是在否定外在声色之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虚无境界的心灵之美,是心灵自由自在的审美理想境界.美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去追求声色之美,大自然自有其外在的形式美.……

  • 标签: 思想研究 指美学 美学思想
  • 简介: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 标签: 有道之世 外其身 以身及人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老子》中的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思想,而忽视了其中富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而这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子》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人在自然万物面前要自然无为;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进行战争;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慎重对待科技。

  • 标签: 《老子》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现实意义
  • 简介:"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何为"道",历来有不同的阐释,这些阐释是并行不悖还是有理解的偏差,难以定论。正是众多阐释对"道"的不断扩容与延异,令读者陷入理解的迷宫,不知何处是"道"的思想之家,无法抵达《老子思想精髓之境。为此,本文将借助符号学的方法,回到原典内部,梳理"道"的符号他者,解码"道"符号域中的符号组合方式,以此发现"道"的最终意义。在避免以西释中陷阱的同时,符号学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魅力,以一种强有力的形式帮助我们揭开"道"的神秘面纱,让"道"以透明、清晰、具象的姿态呈现的我们面前。

  • 标签: 《老子》 符号 意义
  • 简介:老子的经济思想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自然产物,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无为而治”的经济思想,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要着力治理经济环境,让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治理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中,启动农村市场,也要求基层干部减少“妄为”,与民休养生息。反对“技巧”和“奇物”的发展观,启示我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定要辩证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作用,重视研究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不积”和“均平”的分配思想,以及在中国自然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均贫富”的小农心态,与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结合,将危害我们攻坚阶段改革的进程,必须引起重视。“无欲”和“寡欲”的消费思想,值得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认真思考,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个体内心的自我约束机制,这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老子 经济思想 现代启示
  • 简介: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遵道而行,无为而治”的哲学主张。这种思想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行不言之教”,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子教育哲学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当今的主体性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

  • 标签: 老子 不言之教 主体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