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的疗效。方法:将某院 2018 年 2月~ 2019 年 1月的 10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保守,支架置入治疗组开展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治疗组的满意度是 50( 100.00),常规治疗组则是 39( 78.00),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相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更有优势,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更少,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1( 2.00),常规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9( 18.00)。结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 疗效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87年支架置入术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领域以来,成功解决了单纯PTCA术的急性血管弹性回缩导致再狭窄的问题,但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仍然有约30%的再狭窄率,而药物洗脱支架,特别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支架的出现,将再狭窄率进一步降至10%以内,随后关于DES与支架内血栓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作为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同时,也抑制了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甚至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本文将对DES再狭窄与支架血栓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血栓形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置入后 支架内血栓 再狭窄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咽脓肿是喉癌少见、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需要置入胃管辅助治疗。然而此类患者往往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吞咽障碍等情况,导致胃管置入风险高、成功率低。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循证护理学证据,分析了1例喉癌合并咽脓肿患者胃管置入的方法及其优质护理策略,并总结相关经验与教训,以期为提高此类患者胃管置入成功率及提升护理质量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喉癌并咽后脓肿 胃管置入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泵血栓形成是其长期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治疗泵血栓并发症对置入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综述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后泵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探讨泵血栓形成的临床监测指标。

  • 标签:
  • 简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患者12个月后继续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潜在的获益和风险并未明确。Park及同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在两个试验中,随机分配了2701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且至少12个月无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事件以及严重出血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或单独阿司匹林治疗。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治疗持续时间 抗血小板治疗 置入后 阿司匹林 脑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教育在置入PICC并发症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PICC置入患者8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全程教育。结果:两组患者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置入 全程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置入PlCC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进行改善。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00例应用肿瘤化疗PICC患者的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治疗并发症的影响及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病率(21%)显著低于对照组(39%),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70%),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置入PlCC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用改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早产儿凝血系统的特点,加上PICC广泛应用,它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也是我们临床避免不了。方法:将我们科室置入PICC静脉导管并发静脉血栓的二名早产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早产儿发生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早期的治疗和护理 ,可大大降低对患儿带来的影响。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导致肺栓塞、截肢等,甚至威胁生命。

  • 标签: 早产儿 PICC 静脉血栓 溶栓
  • 作者: 徐淑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18
  • 出处:《系统医学》2018年4期
  • 机构: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PICC实现对患者的经脉置管,从而完成治疗和分析,实现临床上的有效措施处理。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置管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不同位置入PICC导管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PICC的临床治疗的方法,其精准的有效治疗成功比率达到97%左右。结论:采用PICC完成的医学治疗具有极高的成功率,实现医学治疗过程中的早起普外科治疗和分析过程。

  • 标签: PICC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置入宫内节育器所取得避孕效果,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日—2017年02月20日于我院进行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4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参照组200例应用TCu220节育器,验组200例行MCu220节育器,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脱落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续用率的对比分析中,实验组脱落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续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Cu220节育器进行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优于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TCu220节育器 避孕 不良反应 MCu220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实用、高效的腹腔镜下D-J管放置方法。方法采用小儿导尿管管芯替换输尿管导管作为D-J管内支架管改良“双支架管技术”放置D-J管;即将小儿导尿管(8F或10F)管芯作为导丝,自D-J管侧孔分别插入D-J管的膀胱端和肾盂端,自输尿管切口将D-J管置入输尿管内,远端进入膀胱腔内,近端达肾盂,再拔除管芯。结果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30例,术中均采用“双支架管技术”改良法放置D-J管,均一次性成功.术后复查腹平片示D-J管位置无异常,拔除D-J管1个月后复查患肾积液情况及肾功能等均较术前好转。结论改良的“双支架管技术”所用导丝取材方便、经济,操作实用、置管耗时短、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导尿管管芯,D-J管 放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Vertebral-basilararterystenosisstentangioplasty)对循环供血障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评价其治疗价值。方法对于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60名,随机分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治疗组及内科药物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结果支架置入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内科治疗可发生TIA、循环梗死等并发症。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术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能给循环供血障碍患者带来更好远期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后循环供血障碍 椎-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操是否可预防白血病病人置入PICC发生血栓。方法将2015.02.02日至2017.03.02日在本院肿瘤血液科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8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引入功能锻炼操,组完成常规置管护理。对比两组腋静脉流速和血栓发生率。结果置管之后,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置管侧腋静脉流速(7.05±1.28cm/s)大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50%)更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操能够有效预防白血病患者置入PICC形成血栓。

  • 标签: 白血病 PICC 血栓 功能锻炼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