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缺血时间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功能的影响及与肾脏损伤分子1(KIM-1)的关系。方法选取雄性C57BL/6小鼠36只,异氟烷吸入麻醉下阻断双侧肾蒂血管,建立双侧肾脏IRI模型。根据肾缺血时间将小鼠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阻断28 min组(28 Min组)、30 min组(30 Min组)和32 min组(32 Min组)。术后动态监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术后48 h取肾脏组织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近端肾小管细胞(PTCs)中KIM-1的表达。术后6周取肾脏组织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肾纤维化程度。结果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术后Scr及BUN升高,Scr和BUN的达峰时间为24 h,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2周达稳定水平。IRI急性期评估提示,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术后48 h PTCs表达KIM-1明显上调,且KIM-1的表达量与肾损伤程度及热缺血时间成正比。慢性期评估表明,Sham组和28 Min组术后6周无明显肾纤维化,而30 Min组和32 Min组出现明显肾脏纤维化,且纤维化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6周观察期内,Sham组、28 Min组和30 Min组均无小鼠死亡,而32 Min组有50%小鼠死亡。结论小鼠肾脏IRI的损伤程度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IRI导致的轻微肾损伤是可逆的,急性期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而严重的肾损伤会明显增加小鼠病死率,且会长期影响肾功能。KIM-1可用于监测IRI引起的肾损伤,并评价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模型,动物 小鼠 热缺血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使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就临床结局而言,血管内治疗比静脉溶栓更具时间依赖性。因此如何减少血管内治疗时间的延误,是未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急救流程、使用快速有效的影像评估体系以及发展快速再通的取栓技术将有助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大血管闭塞 多模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方式对其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其中心性、合理性、前瞻性RCT.在我院当中随机选取300例缺血性中风并且并且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150例患者.两组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成三个小组,实验组使用其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300例患者全部治疗14天.在治疗前后观察NIHSS,Fugl-Meyer量表以及Ashworth痉挛测评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验组的1-14天进行治疗当中能够看出NIHSS、Ashworth得分较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NIH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实验组的6h-24h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其三个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比西医治疗的效果好,其改善NIHSS最佳时期为1-14天,改善Fugl-Meyer最佳时期为6h-24h,改善Ashworth最佳时期为1-14天.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0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时间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流程资料并与NINDS推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院内诊治中位时间104 min高于推荐的60 min(P<0.001);"完成头颅CT扫描-获取CT报告"中位时间30 min高于推荐的20 min(P<0.001);"获取头颅CT报告-开始治疗"中位时间43 min高于推荐的15 min(P<0.001)。通过EMS就诊患者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1 min,低于未采用患者的104 min(P=0.01);三级医院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5 min,迟于二级医院的99 min (P<0.05)。结论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延迟现象严重。获取头颅CT报告到开始溶栓治疗这一环节是造成院内延迟的最主要环节。通过EMS就诊可以缩短院内救治时间;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院内延迟情况较轻。

  • 标签: 脑卒中 院内延迟 急诊救治 医院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P均<0.01)。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肌,骨骼 补体 凝血 激肽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1日在该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69例)给予团队资源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以及血清中IL-6、CRP、TNF-α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N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团队资源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与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同时对患者的恢复也有较大的益处,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团队资源管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诊时间 静脉溶栓用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肺冷缺血时间(CIT)延长对肺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11例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肺CIT分为CIT延长组(CIT 8~12 h,41例)和对照组(CIT<8 h,70例),比较两组供受者最后一次血气分析、冷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累积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明确受者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111例肺移植受者,CIT延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36.9%)和70例(63.1%)。两组受者术后72 h内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16.3%,两组术后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90.2%和94.3%,90 d存活率分别为82.9%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者1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4.6%比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Cox回归分析显示CIT延长供肺移植与受者1年死亡风险增加无关(HR 0.691,95%CI:0.317~1.506),但术中未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HR 3.562,95%CI:1.061~11.959)以及术后机械通气超过3 d(HR 2.892,95%CI:1.387~6.031)会增加受者1年的死亡风险。结论供肺CIT延长至8~12 h进行肺移植对受者预后未产生不良影响。在权衡受者继续等待和接受移植两者的死亡风险后,接受CIT 8~12 h的供肺是可行的。

  • 标签: 肺移植 冷缺血时间 存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循证医学已证明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促成血栓溶解,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从而缩小缺血性脑卒中体积的有效方法。溶栓时间窗目前倾向于有3h、4.5h、6h三种,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6h时间窗的治疗也可使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功能恢复。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基础病情、侧支循环建立等情况合理选择放宽溶栓时间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静脉溶栓 时间窗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两组各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康复,一组于发病1周内开始康复,称为早康复组;另一组于发病1~3周开始康复,称为晚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同样的康复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评定,运动功能选择Fulg-Meyer运动功能测评,ADL测评选择FIM方法中反映上下肢功能的亚项,测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前)和病程28~30d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病程1个月时的功能状态。结果运动功能积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康复组手、腕、上肢积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ADL积分:治疗前早康复组上、下肢积分均低于晚康复组(上肢P〈0.05,下肢P〈0.01),治疗后早康复组上肢积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开展的越早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快,尽早康复治疗可以加快恢复进程。

  • 标签: 卒中 康复 功能恢复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既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但随着组织窗影像学评估方案日益成熟,再灌注治疗时间窗不断被延长。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已延长至发病后9 h,并且有望进一步延长至24 h。同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大血管闭塞伴大核心梗死及远端中等直径血管取栓治疗的临床研究均在火热进行中。文中就组织窗影像评估方案的种类和超时间窗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用药种类、针对不同类型血管闭塞的取栓治疗及超时间窗桥接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超时间窗卒中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卒中 脑梗死 神经影像学 再灌注治疗 超时间窗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对术后患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开展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43例分为3组:短缺血组11例(热缺血时间≤20min),中缺血组23例(20min〈热缺血时间≤30min),长缺血组9例(30min〈热缺血时间≤40min)。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月、6月、1年、1.5年、2年测定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其变化情况,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短缺血组:术后2周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缺血组:术后2周、3月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缺血组:术后2周、3月、6月及1年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应尽力缩短热缺血时间

  • 标签: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小球滤过率 热缺血时间 肾癌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冷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h为Ⅰ组,58例;8~12h为Ⅱ组,62例;〉12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I组受者的A¨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m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10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 标签: 肝移植 无心跳供者 热缺血 冷保存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 标签: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在临床治疗中被称之为脑梗死,其关键就是位于病人的脑血管动脉中进行病变,从而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后遗症。现阶段,缺血性脑卒是病人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只有在病人病发的短时间内对其进行专业的治疗,那么才可以挽回病人的生命。基于此,本文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后辅助溶栓治疗的临床进展作出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静脉溶栓 缺血性脑卒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大鼠肾脏的热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模型(切除对侧肾脏),设置20、24、28、32、36、40、44 min缺血时间组及假手术组,通过血清生化检测、PAS组织切片过碘酸雪夫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凋亡检测、活性氧水平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评估急性肾损伤程度,绘制缺血时间与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组间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6 min组血清肌酐[(344.60±58.59) μmol/L比(94.10±28.91) μmol/L,t=9.393,P<0.01]、尿素氮[(49.33±15.24) mmol/L比(17.74±6.92) mmol/L,t=4.622,P<0.01]、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评分[(3.86±0.65)分比(1.38±0.35)分,t=8.158,P<0.01]、TUNEL凋亡评分(0.59±0.06)分比(0.22±0.09)分,t=8.577,P<0.01]、活性氧阳性细胞比例[(0.74±0.13)比(0.23±0.06),t=7.977,P<0.01]、丙二醛含量[(0.75±0.66) nmol/mg比(0.51±0.11) nmol/mg,t=3.828,P<0.01]均显著高于32 min组;36 min组线粒体损伤高于32 min组。32 min及以下的缺血时间组无损伤或为轻度损伤,40、44 min缺血时间组均为重度损伤。结论大鼠肾脏外科性缺血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剂量-反应曲线为S形,曲线在32~36 min之间陡峭上升,32 min以内的大鼠单侧肾脏血流阻断不诱发重度急性肾损伤,造成重度急性肾损伤存在缺血时间"临界点"。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缺血时间"临界点" 氧化应激 剂量-反应曲线